分享

徐汇有条“会过日子”的马路!除了热闹还是名副其实的“吃货一条街”

 万宝全书 2017-06-04
徐汇小邻通2017-06-03

食地图

乌鲁木齐中路是条会过日子的路

这条几百米的小路市井而又热闹,

与周边那些美得有点仿佛不食人间烟火的

武康路和永福路相映成趣。

每次听到来往行人津津乐道于附近复兴西路的老洋房、永福路的书店、安福路的话剧 中心、长乐路的潮牌小店……乌鲁木齐中路都有点酸溜溜,“那都是什么?能吃吗?”

在周边这片高大上的区域里,乌鲁木齐中路是当之无愧的人气王,尤其五原路到复兴西路这一段的短短两百多米,食肆林立一家接一家,且多为单开间的门面。饭点的时候走路都得侧身互让,名副其实的“吃货一条街”。

乌鲁木齐中路北起华山路,南至淮海中路,和长乐路、安福路、五原路、复兴西路相交,全长880米。1911年建成的时候叫麦琪路(Route Alfred Magy),当年法租界的路多以法国在华(或与中国有过关系的)外交官、军人、传教士、商人、公董局总董的人名为名,麦琪路也不例外。1954年改为乌鲁木齐中路,是上海名字最长的路,这条街的住户在等快递的时候偶尔会发现自家的包裹被发去了新疆。

打开大众点评网,输入“乌鲁木齐中路美食”,会看到一排各语种名字的餐厅,中间又夹杂着诸如“乌鲁木齐中路面摊”“湖南乡村风味”之类的名字,正是对这条街混搭风格的最好诠释。飘着刚出炉法棍香味的面包房边上可能就紧挨着一个热腾腾的大饼油条摊位,麻辣烫旁边是日本料理,包子铺和咖啡馆肩并肩。如果说附近其他几条路代表着上海的文艺和时尚,那乌鲁木齐中路就是接地气的代名词。

乌鲁木齐中路充满烟火气的一天从早餐开始

五原路口的周阿姨煎饼摊已经开了很多年,看着阿姨搬来搬去,一直都没有离开这段两百多米长的路。煎饼五块钱一套,一个鸡蛋,可以夹脆饼或者油条。

营业时间每天早上六点到下午两点,早餐时间这里排队,午餐时间这里也排队,队伍中还经常夹杂着不同的肤色。老吃客都会熟练地把钱放进摊位上的饼干盒子里,自己拿了找零,嘱咐“多点酱”或者“不要葱”,再拿个袋子张开袋口等着阿姨把做好的饼放进去。然后到边上咖啡店买杯咖啡,就是一顿完美的早餐。

如果煎饼吃腻了,附近还有两家面对面的包子铺,生意都不错。当然也少不了上海人热爱的大饼油条豆浆豆花,还有生煎和小笼包。菜场、水果店、茶叶店、面包房也都早早开了门,每天清晨边上几条街还没醒,乌鲁木齐中路已经人声鼎沸车来人往。

说到现在正当红的店,得数276号的BonuS

这家店开在一家蟹行里,夏天卖冰淇淋,秋天卖大闸蟹,也算是魔都吃界奇景之一了。其实这种应时令而改的店在乌鲁木齐中路不止一家,旁边的采芝斋也是夏天卖凉席,其余时间卖炒货零食。

BonuS的冰淇淋价格很良心

20块一个球、30块两个球。口味比较奇特,偏咸的居多,比如临安山核桃味、焦糖海盐味、松子橄榄油味等等。但只开3月到9月这半年,想吃得抓紧时间,现在排队也不夸张,最多十五分钟吧。

对面315号的My Butchery装修极具品味

纯白小方砖配全黑色装饰,据说是西班牙设计师Moreno的手笔。

NO.315

My Butchery

小小的店铺里卖鸡肉牛肉猪肉羊肉和各种红酒啤酒,堪称高配版酒池肉林。必点的招牌法式烤春鸡,香气四溢,鲜嫩多汁,两个女生徒手撕完一只完全没有压力。要说这烤鸡有多受欢迎,反正我是从没在下班后买到过。

肉食者的另一个选择是294号的Hungry Mike

出售纯正美式汉堡,店里的装修也带种不羁的美式街头风。汉堡里夹的不管是牛肉还是鱼肉,都是又厚又嫩,结结实实的一大只。

255弄7号的Grace Story则特别受女生青睐

三层楼的红色砖房里藏了一个直戳少女心的小世界。装修风格和食物都粉粉嫩嫩的颜值很高,女孩们在这里吃东西聊天外加自拍,真是一下午都不够。

上班族工作午餐的首选是300号的博多新记

这片区域供应西餐的店家要多于中餐馆,所以这家地道的广式餐厅慰藉了很多人的中国胃。沙姜鸡和梅菜蒸鲈鱼都挺好吃的,有时候吃腻了食堂,就会来这里换换口味。

247-6号的Little Catch

当然西餐也有非常美味的,比如247-6号的Little Catch,主打夏威夷特产Poke,就是各种鱼生海鲜拌饭,清爽可口不油腻,是夏日里抵抗炎热的神器。店内色调是干净的白色,像是希腊爱琴海边的小店,很多老外坐在外面捧着海鲜饭,晒着太阳闲聊

342号的大味鳗

一楼是全吧台座位,二楼有餐桌和榻榻米,很纯正的日本风格。最有特色的是鳗鱼三吃,每种吃法都有不同的口感,但又都不辜负鳗鱼本身的味道,人气一直很高。

吃完这么多,如果还意犹未尽,那就再来杯咖啡吧。

276号的ON THE GO

ON THE GO早上7:00就开门了,而且十点以前买咖啡还送面包。

315号的AND COFFEE

AND COFFEE则是时下流行的中性冷感风,很适合一个人安静地发呆。

在众多食铺里

336-338号的Kate Wood显得格外不同

这家设计非常有个性的小店不卖吃的,卖木制品,大到自行车,小到手表、眼镜,全是木头做的。

老板是个热爱手工制作的荷兰人,用女儿的名字结合木头自创了品牌。与其说是店铺,不如称其为工艺品陈列馆更合适。

最后要提的是两家风格迥异的食品店

差不多正好位于乌鲁木齐中路的南北两端。

乌鲁木齐中路1号的新长发

在很多老上海的心中,“新长发”这三个字就是糖炒栗子的代名词。这个著名的老字号建立于1935年,从卖栗子起家,逐渐发展为一家卖各种特色食品的大店。

现在的新长发里,除了一年四季都能买到的栗子,还有国际饭店的蝴蝶酥、老大昌的糕点等上海老牌子特色点心。他家的栗子软糯香甜又好剥,的确是上海最好的。

274号的红峰副食品商店

传说中的牛油果阿姨的店,因其是沪上首家售卖牛油果的店家而得名,也是在上海过日子的老外们心中的圣地。小小的一家店里堆满进口食材,几个大冰箱也都是满满当当,而且几乎所有的顾客都是老外。做烘焙的朋友表示这里的蔓越莓干以及核桃椰丝杏仁亚麻籽全都质优价廉,难怪生意这么好。

这家店的神奇之处不仅在于牛油果阿姨可以说出所有食材的中文名和英文名,还能买到所有你想要的东西。曾经见过有人比比划划说自己在西班牙吃的某食物,阿姨立马拿出一样问是不是这个,收获了一堆星星眼。

乌鲁木齐中路和永福路是从小一起长大的发小,永福路偶尔会觉得乌鲁木齐中路俗气,乌鲁木齐中路也会嫌永福路太清高,但这并不妨碍他们彼此欣赏,取长补短。乌鲁木齐中路有美食,永福路有好书;乌鲁木齐中路的特色店铺越来越多,永福路的也不少。这片古老的社区正吸引着年轻人和更多潮流热点的涌入。

信息来源:慢品上海湖南社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