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鬼谷子智慧:世无可抵,则深隐而待时;时有可抵,则为之谋

 曌贇king贇曌 2017-06-05

鬼谷子智慧:世无可抵,则深隐而待时;时有可抵,则为之谋

鬼谷子说:“世无可抵,则深隐而待时;时有可抵,则为之谋。”解决矛盾,要抓住时机;实施谋略,要遵循事物规律。审时度势是抵巇术的重要原则。要消除裂痕,就在矛盾出现之时,抓住合适的时机,正所谓“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鬼谷子说,天下大乱之时,朝廷无明主,公侯乏道德,小人猖狂,忠良放逐,圣人隐居,结果上下猜疑,纲纪瓦解,百姓相残,父子分离,夫妻反目,以上种种都是裂痕。圣人发现裂痕,就会采用抵巇术控制裂痕。国家出现裂痕,或者对反叛者加以抵抗并消灭,或者征服已不可治理的国家,使其获得新生。

在古代历史上,每一个朝代对朝廷内部的叛乱或者外部的侵犯,都会及时地派兵镇压、抵抗,消除统治裂痕。朝代更迭亦是如此,隋朝末年,天下大乱,民不聊生,李渊出兵结束了隋朝,开始了一个新的朝代唐朝;唐朝末年,统治腐朽,藩镇割据,桂林戍卒的哗变引发的武装起义,给了腐朽的外强中干的唐王朝以致命一击,黄巢率领农民起义军摧垮了唐朝腐朽的统治,开始了五代十国的局面。

“抵巇术”在政治上常常表现为利用矛盾和裂痕,也就是所谓的投机取巧、乘虚而入,即利用对方的弱点或缺陷加以控制,比如利用对方贪财贪色或者贪图名利等本身具有的“巇”,或是利用对方生性多疑、刚愎自用等缺点来制作“巇”等。在现代社会,谁掌握了“抵巇术”,谁就能在职场复杂人际关系中游刃有余、左右逢源。处世之艺

世间万物均有“巇”存在。而“巇”者,一般说来,可视为矛盾、漏洞,或有待解决的问题。在社会中做人处世,当然需要面对“巇”,而且还要善于“抵巇”。“抵巇”就是用一定的法术来治理。治理有两种方法:一是弥补,二是征服。“抵巇术”在政治上多以利用为主,也就是所谓的投机取巧、乘虚而入。其手段主要就是通过对使用对象的弱点或缺陷加以利用来达到自己所要实现的目的,比如利用对方贪财、贪色、贪名等本身具有的“巇”,或是利用对方生性多疑、刚愎自用等缺点来制造“巇”等。

北宋哲宗绍圣年间,谏官陈瓘刚刚奉命被招回京城,就有一道圣旨,命令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将所有过去那些因为上疏而遭到降职或贬谪的臣僚们的奏章送缴上去。陈璀就对谢圣藻说:“这一定是有奸臣小人企图掩盖自己过去的罪愆而采取的一种销赃灭迹的伎俩,如果将三省臣僚的奏章全部都送缴了,万一有什么是非变乱,三省的官员用什么来辩明呢?”同时列举了户部尚书蔡京上疏请求诛灭侍御使刘挚等人的家族,造谣说刘挚携剑入宫,想诛杀尚书右仆射兼门下侍郎王琏等几件事。谢圣藻听了很是惊恐,马上就去告诉了当时的宰相,将三省臣僚的奏章都录下副本保存在省署。这以后蔡京一伙的欺瞒、诬告、掩盖、抹杀的企图之所以不能全部得逞,就是因为这些真实的记录消除不掉的缘故。

凡事都要留一手,这是谏官陈瓘在封建社会的官场中,防止小人陷害,明哲保身的一大绝招。小人大都有做贼心虚、欲盖弥彰的特性,对他们保持高度的警惕性,掌握一些他们贼言劣行的把柄,这就像是在无法无天的齐天大圣的头上套了一个紧箍咒儿一样,一旦小人胆敢肆无忌惮地作恶,这紧箍咒儿一念,他就没辙了,就再也不敢行凶,或至少有点收敛了。

这一绝招的另一个内容,是为了防备小人的日后反攻倒算,预留一些可供证明自己清白的证据,以防止小人伪造证据陷害自己。

北宋哲宗时,大臣邹浩由于上疏揭发奸臣章惊而被贬到边远地区。徽宗继位后,重新起用他为朝中大臣,当返回到朝廷时,君臣一见面,徽宗首先提到的就是邹沿进谏拥立太后一事,并再三称赞,还询问谏疏的底稿还在不在。邹浩答道:“已经烧掉了。”退朝后,邹浩将此事告诉了陈璀,陈瓘惋惜地说道:“你的祸患就由此开始了,以后如果有哪个奸人伪造一份谏疏陷害你,你就无法申辩了。”

当初,哲宗皇帝有一个儿子,即献愍太子赵茂,是昭怀刘氏做妃子时生的。哲宗皇帝没有其他的儿子,当时盂皇后已废,正宫的位子是空着的,由于刘氏有了这个儿子,哲宗就立她为皇后,然而,孩子出生三个月后就夭折了。在这期间,邹浩三次进谏,陈说不宜立刘氏为皇后,但进谏的奏章底稿都没有保存下来,其内容也不为外人所知了。后来,奸臣蔡京主持政事,因为他平素就忌恨邹浩,于是便叫党羽伪造了一份邹浩上疏的奏章,其中说:“刘后杀害了卓氏(哲宗的另一个妃子),并夺走了她的儿子而冒充为自己的儿子。这样做,固然可以骗人于一时,但怎么可能欺骗上天呢?”徽宗看了这份伪奏,立即下诏调查这件事。于是,再次将邹浩贬谪到衡州任别驾(刺史的辅臣),以后又改派到昭州。这一切果然应验了陈瓘的话。

明代宗景泰年间,广东副使韩雍微服私访,巡抚到江西时,一天忽然有人报告说宁王的弟弟某亲王来拜访他。韩雍一面谎称有病,请王爷稍候片刻;一面马上派人去叫三司(明代将各省之都指挥使司、布政使司、按察使司合称“三司”),并且找了个白木茶几。然后韩雍才出来匍匐在地拜迎某亲王。

亲王一进门,便讲了他哥哥要反叛朝廷的情况。韩雍推说自己耳朵有毛病,听不清楚,请亲王把要讲的都写下来。亲王要纸,韩雍就让手下人将白木茶几抬了进来。某亲王将他哥哥要谋反的情况详细地写在白木茶几上,就告辞了。

韩雍将这事报告了朝廷,皇上便派一个大臣来调查,却没有找到宁王谋反的任何证据。这时宁王兄弟又握手言欢了,某亲王拒不承认说过他哥哥要反叛的话。调查这事的大臣回京后,朝廷即以离间宁王宗室罪判处韩雍,并且要将他押往京城追究。韩雍出示了亲王亲笔书写在白木茶几上的字迹,这才获得了释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