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股市江湖元老榜系列:叶国英

 释怀斋 2017-06-05


股市江湖元老榜系列:叶国英
BigSam BigSam 2015-11-12 15:10:03
编著:我等江湖晚辈此前一直不知道叶老前辈,最近在微信朋友圈看到他竟然土豪的恩师……好吧,我最近开始更新下股市江湖元老榜单。先从叶老前辈开始。


从1991年到2008年,上证指数的K线图跌宕起伏——看着K线图,叶国英入神了。在他看来,这K线的走势不正如同我国改革开放后社会发展的轨迹吗?甚至觉得像极了自己五十多年走过的人生轨迹。
  总趋势昂扬向上的上证指数,期间也伴随着阶段性的下跌;上升总是缓慢,暴跌显得急遽;持续的下跌慢慢孕育着下一轮的涨势,持续的上扬往往会引发突如其来的下跌;底部和顶部都不是绝对的,从一个更长的时间段来看,底部和顶部甚至是可以转换的……这一切似乎暗示着人生的哲理。

  年近六十的叶国英曾经是上海证券报的记者,并成为多家证券报刊的专栏作者,后担任上海世基投资顾问有限公司常务副总。

  预言成真:八大预测,五项吻合

  “上证报记者”这个印记已经深深地刻在叶国英的灵魂深处。“我现在还常常给报社写稿,这是我喜欢做的事情。”这两年,叶国英每年年初对市场的大胆预测都颇引人瞩目。2007年年初,他发表《谁将成为最终赢家2007股市八大预言》一文,在文章中预测2007年是沪、深股市腾飞之年、翻身之年。他说,指数期货的推出将使2007年成为震荡性牛市;基金将在2007年发生质的变化;个别基金的风险失控将成为一大景观;蓝筹股将担当易升易跌、大起大落的先锋;2007年3月、10月份将可能分别出现30%左右的深幅回调。

  如今回眸,叶国英的预测大多与市场相吻合。这一年,招商银行、宝钢股份、中国石化、中国石油等大盘蓝筹股确实成为了股市大起大落的主要推动力量,而且在2007年上半年和下半年均出现了深幅回调。叶国英说,2005年到2008年是中国股市的牛市,其中2006年是小牛行情,整体行情好,炒股的要点是“捂”;2007年是斗牛行情,全年震荡,行情体现在板块上,讲究的是“炒”;2008年股市是局部牛市行情,个股分化严重,炒股讲究的是“逃”。

  制胜之道:培养定力,战胜恐惧

  从上海证券报记者到投资顾问公司老总,叶国英的成功转型标志着他在证券投资方面的专业水准。那么,在他看来,股市投资的制胜之道是什么呢?

  “很多人是听消息炒股,也有人是靠技术分析选股,我认为最重要的是靠自己的定力。”叶国英说。

  中国股市中多的就是消息,真真假假,面对这些消息,要有定力,要相信自己的眼睛,而不是耳朵。2001年在银广厦股价升至35元的时候,叶国英受邀前往风沙弥漫的宁夏考察,他听了银广厦公司董事局代主席张吉生关于《集中顶级头脑推动西部开发》的演讲,也参加了关于银广厦高成长的研讨会。但他格外关心的是沙漠地上种植的麻黄草和贺兰山麓酿造的葡萄酒怎么能创造出如此离奇的高成长?银广厦的故事没有骗过叶国英,他不但一股也没有买银广厦,而且对于点沙成金的故事充满疑虑。果然,事隔三月,银广厦东窗事发,虚假财务报表露馅,股价高台跳水,从40多元一路跌至2元左右。

  定力是靠教训积累出来的,叶国英也是如此。

  2004年4月,大商股份股价在9.7元时,他开始买入这个股票,此后,大商股份不断下跌,他不断补仓。大商股份跌至7.5元时,叶国英终于忍不住割肉清仓。结果,他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股价一路攀升到40元以上。吸取这个教训后,叶国英在2005年2月买入哈空调时就有了定力,“在股价6.7元时,我开始建仓,经过多方了解和深入分析,我确信该股具有较强的增长潜力,价值低估,存在较大的上升空间。在此后的大幅震荡中,我不仅继续持有并再度补进,而且最终获得了股价翻倍的回报。”叶国英笑着谈这段往事。

  “股市的魅力在于它紧紧抓住了人性的两大弱点——贪婪与恐惧。贪婪与恐惧不是轻易能克服的,每时每刻处于金钱的诱惑中,处于涨涨跌跌赢利或亏损的变化中,有定力的人能够镇定自我,处惊不变。”叶国英告诉记者,他炒股除了对公司基本面的分析,也注重走势图的技术提示。他十分看重原始的月K线图,如果5日均线、21日均线上穿89天均线,那么就坚决买进,如果5日均线跌破21天均线,那么抛一半,跌破89天均线,就一定要全抛。

  投资原则:忘记昨天,舍得放弃

  在股市中摸爬滚打15年,叶国英渐渐养成一些习惯——忘记昨天、舍得放弃。这些习惯渐渐地变成了他生活和工作中坚持的原则。

  “在我买卖股票的时候,‘昨天’是一个没有意义的概念,我学会了忘记‘昨天’。”叶国英告诉记者,一买好股票,他就会不自觉地忘记进价,只看现在的表现来决定是持有还是抛售。“在股市里,很多人喜欢牢牢地记住自己的成本价,有时候,股市整体情况已经走弱,就因为亏本,很多人不愿意抛掉股票;有时候,行情非常好,但他买入的个股已经有10%的赢利了,有些人就落袋为安了。投资者总是记着成本价,就无法对现在的市场作出客观的评价,影响现在的决定,其结果,不是过早地抛掉大牛股,就是死死地守着弱势股,丧失了很多赢利的机会。”

  并不是所有的大牛股都能赚到钱。“有些没有缘分的股票就是不该碰”,在机遇中选择放弃渐渐地也成了一种习惯。叶国英说他曾经连续三次买进鞍山信托,结果三次都是止损出局。“我每次都是放量跟进,可是它每次都是放量出货”,这与叶国英的炒股思路完全相反,于是他认定这只妖股与自己无缘,就此再不去碰它。还有一个无缘的股票是飞乐音响,他每次买入,就会被套,而每次割肉后就会上涨,于是他主动放弃,即使有可靠消息也不碰为妙。“股市中不确定因素太多,许多事不必太牵强,太执着,这个机会放弃了,另外的机会还会向你招手。”叶国英说,他有一份黑名单,凡是操作失败的股票都会被他封杀。

  放量跟进、顶部回档后第一次反弹出货、始终保持三分之二仓位、弱市里尽可能压缩个股数量,在投资中国股市的十余年间,叶国英总结出自己的生存之道。

  牛市业绩:成功抄底,准确避险

  2006年开始的这波牛市里,叶国英以对大势的敏锐判断取得了丰厚的回报,且避过了大跌。2006年牛市初露苗头,叶国英发表文章明确指出1300点是历史大底,并且全年保持满仓操作,赢利丰厚。2007年上证指数上涨到2200点,很多人预测股市已出现泡沫,叶国英表示,上市公司2007年的价值不能用2005年的业绩来衡量,他继续大量购进并持有有色金属等资源类股票。直到2007年5月份,在朋友聚会中,圈内人明显感觉到了叶国英的变化,他不但提示大家注意风险,而且抛空了大部分的股票。“普通散户都能预测到什么股票涨停,准确性超过股评家,这个时候市场风险已经很大了。”果然不出意料,“5.30”如期而至,叶国英逃过了市场的大跌。

  “5.30”之后,叶国英再一次建仓,这次他买的是之前几乎没怎么涨的蓝筹股,且以银行股为主。直到巴菲特减持中石油,“我才再次感觉到了风险。”叶国英告诉记者,去年十月份前,他逐步清仓。

  鼠年展望:谨慎看多,敏捷进出

  “现在市场上出现了太多的恐惧,在恐惧中建仓是很好的机会。”叶国英看好2008年的股市,他说,2008年股市表现可能超过人们的预期,今年以来,市场已经明显超跌,投资者过分担忧大雪的影响,过分担心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国内银行股的跌幅已经大于美国银行股的跌幅。今年确实是大小非解禁的高峰年,但是面临解禁的企业中相当部分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国有企业,投资者轻易抛售的可能性不大。从另一方面来看,国内负利率导致百姓的投资冲动仍然强烈,人民币加速升值吸引更多的外资意欲进入中国。因此在奥运前,市场很可能迎来一波财富奥运,当国内资金和国际资金入市炒作时,就是普通投资者获利“逃”走的良机。

  “但做好2008年局部牛市行情的关键是谨慎。要活得更长,就要像老鼠那样谨慎小心,但不放弃机遇。”叶国英笑言,今年股市高风险和高机遇并存,投资者应学习老鼠的生存之道,以短线的思想意识选长期的股票。首先,选那些行业背景好,成长性持续,主力研究机构看好,价格不高的股票,要优中选优,以使自己“进可以攻,退可以守”。在操作时,思想上必须做好随时撤退的准备,以短线为主。

 

我是如何在股市修炼成师的
叶国英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今年的股市,别样风光别样红,虽然沉浸其中的人们在不断地探求股市淘金的奥秘,但是许多人仍然会发现,股市的轮回规律使当今的股市上演着似曾当年的剧情。
  在复旦大学教授谢百三的帮助下,编者得到了几篇关于股市投资故事与思想的美文,是新近的投资大师花多日心血所撰。在此集中刊登出来,或许能给鏖战股市的读者们以新的启发。
  
  了解自我——从股盲到名家股市之门向人敞开,但不是人人均可以入门的。你必须了解自我,对自己有个合理定位。如果你是骏马,你就该适应草原;如果你是银鹰,你就该适应天空;如果你是蟋蟀,你就得适应小盆。我早年丧父,家道中落,母子相依为命的艰辛生活锤炼了我不贪、不沾、不借、不求,养成自尊与自立的品性。
  古语云,性格决定命运。我生来坦诚、执著、刻苦、勤奋的个性,决定我不能成为侥幸的投机者,而只能成为一个实在的拓荒者。股市给了我发挥才华、展示个性的用武之地。股市无需学历,无需资历,不受权势的倾轧,不受年龄的限制,不必为内耗勾心斗角,不必为小利脸红耳赤,不必仰人鼻息,不必为迟到早退请假、请示。在这个市场中,我可以集中精力与智慧,可以无怨无悔地反思成功与挫折,在每时每刻经受盈亏考验的同时,也享受着掌握自己命运的喜悦。
  了解自我不仅是了解自身的优势,更要了解自己的缺点,我不是科班出身,没有博士、硕士文凭,所以只能笨鸟先飞。我年过半百,已经没有初生牛犊的灵敏和闯劲,所以我选择中长线投资。我没有举债经营的才华和以小博大的胆魄,所以我不热心期货。在权证推出之后,我也克制冲动,绝不参与。我没有官场的应酬能力,所以我不适合担任行政管理。我习惯于多头思维,所以我十分重视空头的分析。我判断底部的能力远超过判断顶部的能力,所以我特别留心高位的风险。我对 与劣马均缺乏足够的耐心,所以我止盈也止亏,积小胜而成大胜。我是传统型的男人,所以我特别留意新思维的创新,我是个有决断,有自信的汉子,所以我要格外提醒自己要三思而后行;我也是个急性子的人,所以我常常告诫自己要谨慎和稳重。知不足而思进取,不仅是为人之道,也是投资之道。
  
  战胜自我——克服人性两大弱点
  
  股市的魅力在于紧紧抓住了人性的两大弱点——贪婪与恐惧,而贪婪与恐惧不是轻易能克服的。处于每时每刻的金钱诱惑下,处于大小波动都直接牵动资本盈亏的走势变化之下,处于情绪随红盘绿盘上下浮沉的气氛之下,要想镇定自我,处惊不变,需要一种定力。古诗云:“咬定青山不放松,任尔东西南北风。”便是对定力的高度概括。我不轻信各种消息的干扰,不轻信各种技术骗线的引诱,当我认定走势向下已成趋势时,任何反弹均不参与。当我认定大势向上已成定局时,任何回调均为满仓。这是对顺势而为的一种定力。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我也曾经被套过,也曾亏损,也曾误听消息而掉入陷阱,也曾在庄家的洗盘中清仓割肉。定力是种自信,在风云变幻的股市中,缺乏自信就可能左右摇摆,举棋不定,因此自己的钱必须靠自己的头脑去指挥,决不能迷信所谓顶级头脑、专家头脑、高手头脑、分析师头脑、董事长头脑甚至是官方的头脑。在这个充满陷阱和假象的市场中,所谓“借腹生子”都是不现实的。定力同时又是一种素质和品性,是一种成熟与练达。缺乏定力就难免产生失误。
  
  修炼自我必须从“舍”字做起
  
  佛教的精神是“舍”。其实股市的精神也是“舍”,不少人认为股市就是赚钱,是“得”,其实“舍”是“得”的前提,没有付出,何来收获?古语云:“欲以取之必先予之。”所以股市中人修炼自我,必须从“舍”字做起。15年来,我之所以从一个门外汉成为一个成功人士,一个重要原因便是不断修炼提升“舍”的精义。我舍去休息,舍去娱乐,舍去饮食的调理和服饰的更换,为了学得更多的知识,积累更多的经验,为了吸取有益的教训,见识更多的实例,我会舍去自己的资金和精力,在这个以经济利益为基础的市场中,利益从来都是对等的。在研究上要舍得花心思,在调查中要舍得花精力,在操作上要舍得花代价。在具体交易中,止损时要舍得割肉,止盈时要舍得余利,红盘时要舍得留有余资,绿盘时要舍得被套的煎熬,在波段操作时要舍得放弃时间,在每分每时的股价变化中要舍得闭目养神,在个股精选中要舍得弃弱留强。
  真正的赢家一般全年只炒作五个月,却获“事半功倍”的收益。既不需要一年忙到头,天天跟着行情走,又可以有张有弛,磨刀不误砍柴工。其实在股市中,无论是信息、个股,还是行情、资金,都有一个舍的问题。吃甘蔗要舍得扔根梢,缝衣服要舍得零布线脑,小“舍”不愿,大“舍”不甘,只能在无“得”中无奈。“舍”更是一种精神、道德、心态。凡违法之利,不义之财,即使再大诱惑也必须舍去。此所谓“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我舍去过“透支”,舍去过为庄家借贷,舍去过报道不实新闻的红包,舍去过有损自尊的高薪,舍去过言过其实的吹嘘,所以无论牛市熊市,无论盈利亏损,我均能泰然处之,安然入睡。
  在实际操作中我舍去了从底到顶全部升幅的妄念,舍去上升中的部分升幅,获得了最安全的盈利,避免了高位被套的风险,选股中我舍去了“杂货铺”的投资组合,获得了精品、名品的高价收益,避免了“偷鸡不成蚀把米”的遗憾。
  
  关心自我——做股票就是做人
  
  股市中人一般容易心力交瘁,未老先衰,那种不进医院就进法院的现象,似乎是司空见惯。股谚云:做股票就是做人,不会做人就不会做股票。做人不只是会赚钱,还得会花钱。不只是工作,还要会休闲。不仅是拼搏,还要会养生。不仅要了解自我,还要关心自我,关心自己的身心健康,在钱与生命之间,生命无疑高于一切。在股市中,没有常胜将军,没有盈亏鸿沟,只要健康地活着,就会有失而复得,有重执牛耳的希望。必须知足常乐,“不以涨喜,不以亏悲”。既不要羡慕大户,也不要轻视散户。记住股市一句名言——不比谁的钱多,只看谁活的命长。钱换不来生命,而生命却可以挣钱。
  在人与股票的关系上,我严格遵循着四项原则:一是股票无情人有情,不能因为股票而使夫妻翻脸,朋友断交,亲戚绝情。既为亲友,套牢时应分担忧愁,盈利时,应共享喜悦,迷惘时互相探讨,转折时互相提醒;二是股票是仆人是主。人不能被股票牵着鼻子走,股票只是赚钱的工具,应该永远是听使唤的仆人。三是股票无常人有常。以平常之心,对反常股票,就像以常人之心,对万千世界,不贪不惧,泰然处之。四是股票有价人无价。股票的价格是由价值决定的,不要人为地让股票的价格脱离了价值。凡是人为的炒作,遮盖事实的虚假,看似玩股,实则玩命。这是股市生涯的经验之谈,是高品位的成功人士从股海生涯中所领悟的真谛。沃伦·巴菲特和索罗斯这两位大师除了各自独创的投资原则之外,更重要的是两者的人品和素质,以及两者共同信奉的关于“做股票如同做人”的道理。财富只是两位大师成功的表象,而真实的内涵便是大师的人品和素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