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mihu16 > 馆藏分类
配色: 字号:
麻杏石甘汤加味治疗小儿急性毛细支气管炎72例
2017-06-05 | 阅:  转:  |  分享 
  
麻杏石甘汤加味治疗小儿急性毛细支气管炎72例

刘永华张在新王淑芳河北省张家口市妇幼保健院儿科(075000)

摘要:目的:观察经典名方治疗急性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方法:采用麻杏石甘汤加味

(加银花、连翘、鱼腥草、黛蛤散、瓜蒌)治疗本病72例。并与76例使用抗生素等

西药对照观察。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4%,高于对照72.37%,P<0.01。

结论:本方增强了麻杏石甘汤的清热解毒功效。

主题词:支气管炎中医药疗法儿童麻杏石甘汤治疗应用

笔者于2001年10月至2003年2月,采用麻

杏石甘汤为主方,配合常规西药,治疗毛细支气管

炎72例,与单纯使用西药治疗76例对照,效果明

显优于后者,兹介绍如下。

临床资料148例患儿均为门诊病人,所有

病例均符合《常见疾病的诊断与疗效判定标准》中

急性毛细支气管炎的诊断标准,再以随机的方法

将患儿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年龄最小的5个月,

最大的2岁;治疗组72例中,男38例,女34例;

年龄5个月~1岁42例,1+~2岁30例;发病时

间1~3d,58例,4~7d14例;中医辨证属痰热壅

肺型64例,风寒闭肺型8例,两组的一般情况无

显著差异(P>0.05),而且有可比性。

治疗方法两组患儿均常规给予抗生素及止

咳平喘对症治疗,治疗组则在上述基础上加用麻

杏石甘汤,其基本方为:炙麻黄2~3g,炒杏仁5~

7g,生石膏10~15g,甘草2~3g,金银花5~8g,

连翘3~5g,鱼腥草5~10g,黛蛤散1~2g(包

煎),瓜蒌3~6g。痰多喘甚加葶苈子3~5g,天竺

黄2~3g,以泻肺涤痰平喘;口唇紫绀加丹参4~

6g,赤芍2~3g,以活血化瘀。每日1剂,水煎两次

约100~150ml频服,5剂为1疗程。

疗效标准根据《常见疾病的诊断与疗效判

定标准》中急性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判断标准,治

愈:5d内患儿咳喘等症状消失,肺部听诊罗音消

失;好转:5d内上述症状、体征减轻或临床症状消

失,但肺部罗音未除,无效:上述症状、体征无改善

甚或加重。

治疗结果经上述治疗后,治疗组72例中,

治愈62例,好转6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4.

44%,对照组76例,治愈40例,有效15例,无效

21例,总有效率为72.37%。

此外,两组治愈者治疗时间统计,治疗组平均

3.1d,对照组平均为4.6d。两项结果经统计学处

理,P<0.01,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组效果明显优

于对照组。

典型病例患儿男性,6个月。主因咳嗽3d,

加重伴喘憋2d,于2002年1月来本院门诊就诊。

就诊时查体:T:38.5°C、呼吸50~60次min、呼

吸困难及喘憋症状明显,咽赤、舌质红、苔黄腻,两

肺听诊呼吸音粗,可闻及喘鸣音及湿罗音,血常规

化验:WBC:8.4×109L,N:0.42、L:0.58、胸部

X线摄片报:两肺纹理增粗,有小片状阴影,西医

诊断:急性毛细支气管炎,中医诊断:肺炎咳嗽,

(痰热壅肺型),属外感风邪,内蕴痰热所致,西医

常规抗炎止咳平喘治疗同时,予以中药麻杏石甘

汤加味,以宣肺利气,疏风祛痰,处方:炙麻黄、炒

杏仁、生石膏、甘草、金银花、瓜蒌各3g,生石膏

10g,鱼腥草5g,每日1付。第2d复诊,其母诉患

儿咳嗽减少,喘憋减轻,夜间能安睡入睡,继续服

上药二付,第4d复诊,上述症状消失,患儿偶有咳

嗽,咳嗽时有痰,查体:两肺听诊呼吸音稍粗,未闻

及干、湿性罗音。继服西药2d,后复诊痊愈。

讨论中药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疗效肯定,

国内己有多篇报道,所用方剂不外乎射干麻黄汤、

定喘汤、麻杏石甘汤、小青龙汤或这些方剂加减化

裁,但关键在于辨证论治,随证加减,灵活用药,本

人所用的麻杏石甘汤加味既可清泄肺热,又能宣

肺止咳平喘。方中麻黄为主药,既宣肺平喘,又能

发散表寒,其中麻黄所含麻黄碱能缓解支气管平

滑肌痉挛,故可平喘;杏仁降气,化痰止咳,可助麻

黄平喘;石膏可清泄肺热;甘草清热解毒,调和诸

药,亦清利咽喉;随证加用金银花、连翘、鱼腥草、

青黛以加强清热解毒的作用。再结合抗生素的预

防继发感染功用,故能取得很好疗效。

(收稿2004206209;修回2004210211)

414陕西中医2005年第26卷第5期

献花(0)
+1
(本文系mihu16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