抹灰厚度 过薄:达不到预期的装饰效果 过厚:抹灰层自重增大,灰浆易下坠脱离基体导致出现空鼓,而且由于砂浆内外干燥速度相差过大,表面易产生收缩裂缝。 外墙抹灰层的平均总厚度不得超过20 mm,勒脚及突出墙面部分不得超过25 mm。 顶棚抹灰层的平均总厚度对板及现浇混凝土基体不得超过15 mm,对预制混凝土基体则不得超过18 mm。 严格控制抹灰厚度不仅可以取得较好的技术经济效益,而且还能保证抹灰层的质量。 一般抹灰常用的工具 刮尺: 长杠长为250~350 mm,适用于冲筋; 中杠长为200~250 mm 短杠长为150 mm,用来刮平墙面和地面。 抹灰随抹灰等级的不同,其施工工序也有所不同: 普通抹灰只要求分层涂抹、赶平、修整、表面压光。 中级抹灰则要求阳角找方、设置标筋、分层涂抹、赶平、修整、表面压光。 高级抹灰要求阴阳角找方、设置标筋、分层涂抹、赶平、修整、表面压光等。 一般抹灰的施工工艺如下: (一)设置标筋 为了有效地控制墙面抹灰层的厚度与垂直度,使抹灰面平整,抹灰层涂抹前应设置标筋(又称冲筋),作为底、中层抹灰的依据。 设置标筋时,先用托线板检查墙面的平整垂直程度,据此确定抹灰厚度(最薄处不宜小于7 mm),再在墙两边上角离阴角边100~200 mm处按抹灰厚度用砂浆做一个四方形(边长约50 mm)标准块,称为“灰饼”。 然后根据这两个灰饼,用托线板或线锤吊挂垂直,做墙面下角的两个灰饼(高低位置一般在踢脚线上口),随后以上角和下角左右两灰饼面为准拉线,每隔1.2~1.5 m上下加做若干灰饼。 待灰饼稍干后在上下灰饼之间用砂浆抹上一条宽100 mm左右的垂直灰埂,此即为标筋,作为抹底层及中层的厚度控制和赶平的标准。 顶棚抹灰一般不做灰饼和标筋,而是在靠近顶棚四周的墙面上弹一条水平线以控制抹灰层厚度,并作为抹灰找平的依据。 (二)做护角 室外内墙面、柱面和门窗洞口的阳角抹灰要求线条清晰、挺直,并防止碰坏,故该处应该用1:2的水泥砂浆做护角,砂浆收水稍干后,用捋角器抹成小圆角。 (三)抹灰层的涂抹 当标筋稍干后,即可进行抹灰层的涂抹。 涂抹应分层进行,以免一次涂抹厚度较厚,浆内外收缩不一致而导致开裂。 一般涂抹水泥砂浆时,每遍厚度以5~7 mm为宜; 涂抹石灰砂浆和水泥混合砂浆时,每遍厚度以7~8 mm为宜。 分层涂抹时,应防止涂抹后一层砂浆时破坏已抹砂浆的内部结构而影响与前一层的黏结,应避免几层湿砂浆合在一起造成收缩率过大,导致抹灰层开裂、空鼓。 水泥砂浆和水泥混合砂浆应待前一层抹灰层凝结后,方可涂抹后一层; 石灰砂浆应待前一层发白(约七八成干)后,方可涂抹后一层。 砂浆要求: 稠度:抹灰用的砂浆应具有良好的工作性(和易性),以便于操作。砂浆稠度一般宜控制为底层抹灰砂浆为100~120 mm;中层抹灰砂浆为70~80 mm。 配合比:底层砂浆与中层砂浆的配合比应基本相同。 强度:中层砂浆强度不能高于底层,底层砂浆强度不能高于基体,以免砂浆在凝结过程中产生较大的收缩应力,破坏强度较低的抹灰底层或基体,导致抹灰层产生裂缝、空鼓或脱落。另外,底层砂浆强度与基体强度相差过大时,由于收缩变形性能相差悬殊也易产生开裂和脱离,故混凝土基体上不能直接抹石灰砂浆。 为使底层砂浆与基体黏结牢固,抹灰前基体一定要浇水湿润,以防止基体过干而吸去砂浆中的水分,使抹灰层产生空鼓或脱落。 砖基体一般宜浇水2遍,使砖面渗水深度达8~10 mm左右。 混凝土基体宜在抹灰前一天就浇水,使水渗入混凝土表面2~3 mm,如果各层抹灰相隔时间较长,已抹灰砂浆层较干时,也应浇水湿润,才可抹下一层砂浆。 抹灰层除用手工涂抹外,还可利用机械喷涂。机械喷涂抹灰将砂浆的拌制、运输和喷涂三者有机地衔接起来了。 (四)罩面压光 室内 常用的面层材料:有麻刀石灰、纸筋石灰、石膏灰等。 分层厚度:1~2 mm, 面层总厚度: 麻刀石灰不得大于3 mm; 纸筋石灰、石膏灰不得大于2 mm。 罩面时应待底子灰五六成干后进行,如底子灰过干应先浇水湿润,分纵横两遍涂抹,最后用钢抹子压光,不得留抹纹。 室外 抹灰常用水泥砂浆罩面。 由于面积较大,为了不显接茬,防止抹灰层收缩开裂,一般应设分格缝,留茬位置应留在分格缝处。 由于大面积抹灰罩面抹纹不易压光,在阳光照射下极易显露而影响墙面美观,故水泥砂浆罩面宜用木抹子抹成毛面。 为防止色泽不匀,应用同一品种与规格的原材料,由专人配料,采用统一的配合比,底层浇水要均匀,干燥程度应基本一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