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丽秀 人活着,不是单纯依靠食物,还需要精神活水的滋养,读书是最好的滋养方式之一。 当代著名散文家王开岭说过“读书不是查字典,不要老想着有用,其价值不是速效的,它是缓释的,是一种浸润和渗透的营养,一个人的心性和气质哪里来?就是这样熏陶出来的。古人说,三日不读书,则面目可憎。过去不解,现在我懂了。一方水土一方人,阅读就是一方水土。当然,水土的成分取决于你的书籍质量和吸收效果。”这些话是一个资深读书人的深刻体会,相信那些对读书怀着深沉情感的人都能感同身受。 童年时,在家长的催逼下整日要背诵着唐诗三百首,还有宋诗宋词等,当时不知道意义何在,等长大后信口吟来,咀嚼诗之意境,内心竟然滋生出许多隽永美好,想不到心里存放的那些诗词经年以后经过发酵竟然有了浓郁的醇香,这也许是读书潜移默化的沉淀作用。 记得孩子读高中的三年,他每天晚上都学习功课到深夜,那时候自己虽然工作一天挺劳累的也不想提前睡觉,觉得陪读是对儿子精神上的支撑,那时惯常的情景是儿子在房间里学习,我就在客厅的沙发上坐着或躺着读书,我读的那些书都是以前走马观花看过的一些名著,如今重新阅读竟然有了新的感觉。细细想来,在那三年的夜晚里,我读了上百本书,当儿子考上大学,我的阅读也有了量的积累,质的提升。真真觉得那段日子自己没有虚度光阴,挺有成就感的。 对于一个书虫来说,除了买书,就是到图书馆借书。我很多年前就在城市图书馆办了图书证,每当休息日就到那里读书、借书,总觉得那里是最美的处所,人们安安静静,埋头读书,那样的时光有一种仪式感的静美。 有了微信以后,网上杂七杂八的信息排山倒海般袭来,快餐式的阅读让自己心生焦躁,于是有时自己放下手机,重拾书卷,而这种对图书的真实触摸让自己心里踏实,在书里安顿自己真是美哉悠哉。 自己骨子里不是一个活泼的人,也不善于用语言与他人交流,书上的文字阅读给了我一种安全感和内心的安静,我时常漫游于书海,感受作者纷繁的思想,体会那些欢喜悲伤,就仿佛与挚友谈心,是那般酣畅淋漓! 古人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而我走进书的世界没想去寻找黄金屋和颜如玉,只想在那里找寻清澈纯净的甘泉活水来滋养润泽我的心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