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退变椎体标本及脊柱退行性变的思考

 xyf4345 2017-06-05


T12、L1椎体左侧面观,椎体左前方骨桥形成,椎体边缘骨质增生,L1椎体楔形变。





T12、L1椎体右侧面观,L1椎体楔形变更明显。





下胸段脊柱右侧面观,右前方骨桥形成,椎体边缘骨质增生,骨质疏松。





前面观,右侧骨桥形成,左侧骨质疏松明显。





L1椎体左侧观,椎体轻度楔形变,上缘前方唇样增生。





L1椎体右侧观,椎体轻度楔形变,上缘前方唇样增生。





重度骨质疏松的胸椎,椎体边缘增生明显。



讨论:

       脊柱退行性改变在人体骨关节系统中最常见,多见于中老年人,年龄越大,发生率越高,在脊柱中下胸段及腰段发生退行性改变的几率更大,而压缩性骨质更是集中于胸腰结合部,退变的发生及程度与年龄、职业、体质、劳动强度、工作生活习惯等因素密切相关。

       随着年龄的增长,体内激素水平的下降,肌张力的降低,韧带的松弛,椎间盘的退变,等等多种因素,导致脊柱稳定性下降、吸收压力和分散应力的能力降低,椎体作为刚体材料不得不承受各种应力尤其是压应力的作用,导致退变的发生。






        脊柱的前柱正常情况下承担80%的应力,中柱、后柱的退变,更多的应力加载到前柱上,而胸腰结合段是脊柱由后凸向前凸的转折处,再加上现代人久坐、前屈的习惯,前柱承担着日积月累的压力负荷,于是逐渐出现椎体前缘的骨质增生,这也是胸腰结合段多发椎体前缘骨质增生的主要原因,胸腰段的压缩性骨折引起的楔形变也能说明这个节段前柱的应力之大。

        腰段脊柱凸向前,中后柱承担的压力较胸段为大,再加上椎间盘退变、韧带松弛等原因,椎体后缘、小关节承担了更多的负荷和应力,这也导致了在腰段脊柱,椎体后缘和小关节的增生明显增多。


        Panjabi于1992年提出了保持脊柱稳定性“三亚系模型”:被动亚系、主动亚系和神经控制亚系。被动亚系主要由椎体、小关节突和关节囊、韧带等成分组成。躯干前屈过程中,后纵韧带、小关节突及其关节囊和椎间盘是主要的稳定性维系结构。躯干后伸过程中,前纵韧带、纤维环前部纤维和小关节突是主要的稳定性维系结构。水平旋转运动中脊柱的稳定性主要由椎间盘和椎骨关节突维系。侧屈过程中脊柱稳定性的研究较少,可能与椎体间韧带作用有关 。

      主动亚系由肌肉和肌腱组成,它们与神经控制亚系协同活动,共同维系脊柱在中位区间的稳定性。单节段肌肉如横突间肌和棘突间肌,因其肌肉体积小、位置靠近脊柱旋转运动的中心且肌梭密度高,故主要作为张力传感器,为神经控制亚系提供脊柱姿势和运动状态的反馈信息。体积较大的多节段肌肉主要参与脊柱运动的运动及其控制

        神经控制亚系指神经肌肉运动控制系统,它可以接受来自脊柱稳定性有关肌肉的信息,然后控制主动亚系的有关肌肉活动,维持脊柱的稳定。神经控制亚系主要接受来自主动亚系和被动亚系的反馈信息,判断用以维持脊柱稳定性的特异性需要,然后启动相关肌肉的活动,实现稳定性控制的作用。


       在早期,脊柱三亚系通过彼此之间的相互代偿,脊柱稳定性得以保持。随着病情的进一步发展,内层的局部稳定肌进一步萎缩、失活、被牵长,外层的整体运动肌出现肌肉和筋膜的炎症和短缩并导致脊柱的活动度进一步下降,由于主动亚系的能力下降,被动亚系承担了更多的负荷,这进一步加速了椎间盘的退变。

       20岁后椎间盘开始退变,髓核及纤维环含水量逐渐减少,髓核张力下降,椎间盘高度逐渐降低;同时髓核中的多糖蛋白含量降低,胶原纤维含量增多,髓核弹性下降;纤维环各层逐渐发生玻璃样变性,裂隙逐渐产生;软骨板退变,逐渐变薄并囊性变。积累性损伤是椎间盘退变的主要原因。其退变的后果是吸收压力和震荡的能力下降,更多的压力作用在椎体上,在重体力劳动者脊柱上,经常可见多发的许莫氏结节,就是椎间盘退变的结果。

        而随着椎间隙高度下降,导致关节囊、椎体周围韧带松弛,静力性稳定能力下降,而且椎间盘为脊柱稳定做出的贡献减少,脊柱趋于不稳定, 应力分布不均匀,应力集中区出现韧带肥厚、硬化、骨质增生等改变。


       脊柱退行性改变既是不可避免和不可逆的生理过程,同时又是可以在外力干预下延迟和减缓的过程,而退变导致的增生、肥厚、钙化等结果既有对机体有利的一面,同时又是导致诸多疾病的原因,因此,要辩证、整体的来看待退变带给人体的影响,同时,对退变的早期积极干预也是有必要的。


以上部分观点为作者个人见解,如有不恰当和错误之处,恳请批评指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