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建立后,中国广阔的漠北草原地区,以及山西、陕西、四川、云南、贵州等仍归元朝统治,严重威胁着大明王朝。上述所封功臣,于洪武二年至二十八年,投入了朱元璋统帅的北伐灭元之战和八次北伐,为稳定北方再次立下了汗马功劳。 然而,朱元璋平定北方,全国统一后,也就是在他的晚年,为了独揽皇权,巩固自己的中央集权地位,不但不饮水思源、知恩图报,反而过河拆桥、上树拔梯,大开杀戒,展开大规模的清洗与诛连,大肆杀戳曾经替他冲锋陷阵、架桥铺路的诸多功臣。除战死、病死38人外,先后有29名功臣惨死在朱元璋手下。即洪武二十三年以胡党被太祖诛死10人,二十六年蓝玉党案被太祖杀害 11人,另被太祖鸠死1人,鞭打致死1人,因事坐死宫廷1人,默许胡惟庸害死1人,勒令自尽1人,受太祖所激自刎1人,被赐死2人。同时借机诛连他们的部属,不少功臣还被诛连九族,仅胡、蓝两案,前后共诛杀数万人之众。 朱元璋诛杀功臣并非一时冲动,其杀人动机早在得国(登基)之初已经形成。对此,《明史演义》作者蔡东藩依史描述道:“太祖自得国以后,有心偃武,常欲将百战功臣,解除兵权,只因北方未靖,南方也尚有余孽,一时不便撤兵,只好应循过去,但心中不免怀忌……”。换言之,太祖当年不杀功臣,不是不想杀,而是全国尚未全部平定,不杀功臣,继续利用只是权宜之计。 连马皇后也早已看透朱元璋薄待功臣的真相,她在临终前对太祖专门叮嘱道:“妾闻夫妇相保易,君臣相保难,陛下不忘妾同贫戝,愿无忘群臣同艰难”。马后对太祖的忠告,使他的杀臣动机暂时得到收敛。 那么,促使太祖晚年诛戮功臣,株连尤众的主要因素有那些呢?本文认为:
一是马皇后的崩逝,使太祖失去了请免戳杀功臣的纳谏环境。太祖本性雄猜、好猜,赖有马后之贤,从容补救。洪武十五年马后在世前,虽有胡惟庸一狱,但李善长、陆仲亨、费聚等功臣得以保全,党祸未剧。至马后崩逝,太祖杀机紧迫加剧,父子尚怀猜忌,遑(huáng)问功臣,李善长被太祖赐死,诛连多人,甚至太祖之子秦王(朱樉
三是杀戳功臣,替子除刺,确保储君继位无虞。有一则故事可以清楚地证明太祖的杀臣动机。太子朱标见李善长等功臣被赐致死,仁恕性成,心中很是过意不去,就进谏道:“皇父诛夷太滥,恐伤和气”。太祖默然。次日,以棘杖遗地,令太子拾起,持在手中。见太子有难色,太祖笑道:“朕令汝执杖,汝以为杖上有刺,怕伤汝手,若得棘除去,就可无虞。朕今所戮诸臣,便是为汝除刺,汝难道不明朕意么?太祖对太子的一席话,完全道破了他戳杀诸臣的思想动机。在于替皇子除刺,确保其顺利继位接班。同时,也是为自己除刺,巩固自己的皇权统治。 四是因铲除胡、蓝逆党而诛连功臣。胡、蓝两案,太祖处置手段最狠、诛杀功臣最多,诛连面最广。在史上也是比较典型的。 左丞相胡惟庸,任相七年,位高权重,权势显赫,遇事专断,竟然毒害了太祖的第一谋臣刘基。洪武十三年(1380年),太祖以谋不轨罪诛杀了胡惟庸及其九族。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太祖又以伙同胡谋不轨罪,处死了韩国公李善长、列侯陆仲亨、费聚、唐胜宗、赵庸、陆聚、黄彬、胡美、郑遇春、叶升,共10人。 凉国公蓝玉自恃有大功,行为暴戾,做了很多独犯明朝法律的事情,又在太祖面前不加检点,不尊人臣之礼,威熖愈盛,意图升爵,令太祖对蓝玉越发不满,越加疑忌。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太祖借口蓝玉欲图谋反,“自蓝玉以下,没一个不拿到殿前”锻炼成狱,无论是真是假,全当实事,将他一并正法。陈垣、张翼、张赫、蓝玉、曹震、张温、曹兴、硃寿、王弼、谢成、何荣,共11名功臣,都成了太祖的刀下鬼。 详见明朝开国功臣名单及其结局情况简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