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国产葡萄酒发展历程

 仙桃的收获 2017-06-06

从汉武帝建元年间张骞从西域引进欧亚种葡萄,到清末民初的2000多年,我国的葡萄酒业和葡萄酒文化的发展大致上经历了以下几个主要的阶段:

汉代:葡萄酒业的开始和发展,汉朝时葡萄酒已经开始出现,当时葡萄酒仅限于在贵族中饮用,西汉中期,欧亚种葡萄被引进中原。

魏晋南北朝:葡萄酒业的恢复、发展与葡萄酒文化开始兴起,魏文帝喜爱并提倡饮用葡萄酒,使葡萄酒业得到恢复和发展。

唐代:葡萄酒文化灿烂绚丽,葡萄酒的酿造从宫廷走向民间。

宋代:我国葡萄酒业发展的低潮期。

元代:葡萄酒业和葡萄酒文化的鼎盛时期,有大量的葡萄酒产品在市场销售。

明代:蒸馏技术的广泛应用,烈性酒开始增加,加上难以种植控制的葡萄与渐渐失传的酿造工艺,葡萄酒的酿造发展每况愈下,葡萄酒渐渐被大家所遗忘。

清末民初:葡萄酒业的转型期。由于我国西部经济政治稳定,葡萄品种得到大面积的种植,葡萄酒开始进入寻常的餐馆或者社交场合。

自19世纪张弼士在烟台投资创办烟台张裕葡萄酿酒公司,开创中国葡萄酒工业近代之先河以来,国产葡萄酒屡屡表现出更懂得中国人的“味蕾”。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中国经济有了长足的发展,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的葡萄酒经历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时期。从1949年到1979年,主要产区扩大到5个,分别为东北区: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华北区:包括河北,北京,天津。山东区:包括山东全省。西北区:包括山西,内蒙古,陕西,宁夏,甘肃,新疆。南方区:包括四川,广西,云南,浙江等。这也是现今中国葡萄酒区域的基本雏形。

1978年以后,是中国葡萄酒快速发展的阶段,中国葡萄酒无论是在产量、销量、品质,还是国人对葡萄酒认知度上都有绝对性的提高。外国优良葡萄品种被引进,酿酒技术和国际接轨,科研人员不断钻研和试验。

上世纪80年代中期,国人饮酒习惯开始发生变化。80年代中期以前,主要以甜型为主,并且多是认为红的才能代表葡萄酒。80年代中后期王朝半干白的出现,在我国市场上有了较大量的不含糖的干型、半干型白葡萄酒。90年代干红葡萄酒开始大量出现。

进入21世纪,中国葡萄酒在不断发展获得国内外消费者认可的同时,外国葡萄酒也大量涌入中国市场,中国本土葡萄酒市场发展的劣势逐渐显现。中国的葡萄酒酒庄大多没有明确的市场定位,销售大部分靠渠道,价格和品质不成正比。内生不足,外有挤压,导致国产葡萄酒的市场份额下降。

从21世纪初开始,进口酒一直是国产葡萄酒的劲敌,进口酒在中高端市场的步步紧逼使得国产酒份额下滑严重。特别是2005年进口关税下降后,国外葡萄酒迅速涌入国内市场,其市场份额由2005年的9%持续上升至2011年的21%。但是,受严控“三公消费”的影响,2012年之后,进口葡萄酒的市场占有率增速趋缓。

国内葡萄酒以张裕为例,张裕从2001年上市以来,10年之间涨幅超10倍,但是到2012年开始股价一路走低。作为国产葡萄酒龙头,张裕的遭遇是国产葡萄酒行业的写照,10年持续上涨与2年大幅下跌。数据显示,2000—2013年,中国葡萄酒行业总需求从42.5亿元增长至408.17亿元,增长了近9倍,2010年中国上市葡萄酒公司市场份额为33%,到了2012年则降到了25%,2013年进一步下降到20%。

导致国产葡萄酒龙头份额下降的原因是海外葡萄酒的大量进口,海外葡萄酒整体产量巨大,且占有葡萄酒文化的制高点,分散了中国葡萄酒市场需求,使中国的龙头企业无法扩大市场份额。(本报记者 郑莹 综合整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