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石刻石雕

 野叟45wihpp13w 2017-06-07

  一、摩崖石刻 

  钟鼓岩摩崖石刻共有23处。主要石刻有诸仙岩诗:“翠屏福洞本天然,石榻生成任我眠。呼吸绵绵根蒂固,金丹练就一珠园。”落款:“同治辛未,南山道人题。弟子潘至权敬刊”。还有“万福洞”、“上清景”、“八极殿”、“龙王洞”、“灵台阁”题刻,以及钟岩诗:“岭畔梅花别有天,一钟一鼓且随缘。拂来羽袖云堆里,驾鹤长空访古仙。”落款:“同治辛未,南山道人题。弟子潘至权敬刊。”凤凰石诗:“凤凰石容娇巧艳,雄姿屹立倚南天。奕彩风度自然美,仪悦含笑览逢仙。”落款:“长望题”、玩月台诗:“秋夜赏景兴致饶,一轮银月太空飘。桂喷花香无间隙,仰望嫦娥歌舞娇。”落款:“观雨题”等。“诸仙岩”落款为“东坡书”,“万福洞”落款为“大唐吕岩书”。“万福洞”每字长宽为50厘米×30厘米,为钟鼓岩摩崖石刻之最大者。玩月台诗,每字长宽为2.5厘米×2.5厘米,为钟鼓岩摩崖石刻之最小者。 

  杨历岩摩崖石刻共有4处:“飞泉岩”、“水景”、“天然丝竹”及杨历岩诗:“众山一览尽包罗,瀑布高悬泻水多。生佛依稀邻大士,灵岩突兀坐弥陀。松风明月幽人赏,花雨慈云孺子歌。真武殿前参妙谛,惟予静养悔蹉跎。”落款:“民国十九年仲夏江西泰和欧阳翱甫羽皋漫题”,“飞泉岩”3字长宽为1.4米×0.8米。 

  真仙岩摩崖石刻位于大塘镇古城村北1公里,石刻共有2处,“天峰山”3字长宽为5米×1.3米;“朝阳岩”3字长宽为1.3×0.5米,均无落款,因年代久远,字迹模糊。《直隶南雄州志》载,唐卫国公李德裕谪雷州经此,优游偃息数月。宋苏东坡谪岭南亦曾经此一游,在真仙岩壁上大书“石髓横开”4字。 

  二、碑刻 

  唐丞相张文献公开凿大庾岭路之碑 

  大唐开凿大庾岭路碑 

  金紫光禄大夫中书令始兴郡伯荆州大都督谥文献曲江张九龄序 

  秘书详正学士给事中魏山公赠吏部侍郎武功苏诜铭 

  先天二载,龙集癸丑,我皇帝御宇之明年也。理内及外,穷幽极远,日月普烛,舟车运行,无不求其所宁,易其所弊者也。初,岭东废路,人苦峻极。行迳夤缘,数里重林之表,飞梁嶪嶻,千丈层崖之半。颠跻用惕,崭绝其元。故以载则曾不容轨,以运则负之以背。而海外诸国,日以通商,齿革羽毛之殷,鱼盐蜃蛤之利,上足以备府库之用,下足以赡江淮之求,而越人绵力薄材,荷负夯载,劳亦久矣,不虞一朝而见恤者也。不有圣政,其何以臻兹乎?开元四年冬十有一月,俾使臣左拾遗、内供奉张九龄饮水载怀,执艺营度,缘磴道,披灌丛,相其山谷之宜,革其坂险之故。岁已农隙,人斯子来,役匪逾时,成者不日,则已坦坦而方五轨,阗阗而走四通,转输以之代劳,高深为之失险。于是乎鐻耳贯胸之类,殊琛绝赆之人,有宿有息,如京如坻。宁与夫越裳白雉之时,尉佗翠鸟之献,语重九译,数上千双,若斯而已哉!凡趋徒役者聚而议曰:虑始者功百而变常,乐成者利十而易业。一隅何幸,二者尽就,况启而未通,通而未坦。斯事之盛,皆我国家仁泽寖远,绝垠胥洎,古所不逮,岂可默而无述也。盍刊石立纪,以贻来裔。是以追之琢之,树之不朽。 

  给事中魏山公苏诜题而铭曰:石崴嵬兮山崖崖,嵚崟岝崿兮相蔽亏。槎崪屼兮莽芊芊,噫兹路兮不记年。大圣作兮万物覩,惠吾人兮道复古。役斯来兮力其成,石既攻兮山可平。怀荒服兮走上京,通万商兮重九译。车屯轨兮马齐迹,招孔翠兮徕齿革。伊使臣之光兮,将永永而无斁。 

  大明弘治五年龙集壬子冬十二月吉旦。 

  奉议大夫广东等处提刑按察司佥事奉 

  勅提督广潮雄韶四府地方雩都袁庆祥重立 

  说明:该碑原立于城东五里山道旁四角亭内,竖于一石屃上,碑文为阴刻,高2.6米,宽1.26米,字方,4厘米×3厘米。1966年亭毁,石碑下落不明。市博物馆存有拓片。根据明嘉靖谭大初《南雄府志》对个别字已作校正。

  梅关关前碑“梅岭”落款:“康煕岁次已未三月答旦”“知南雄府事张凤翔重题”。 

  重修岭路记流芳万载 

  庾岭自唐宰相张文献公芟刈荆莽,鞭石凿磴,遂成周行。至宋嘉祐间甃壁砌石,成化末复修,距今已二百余载。幸际 

  光天化日,冠盖纷驰,商贾络绎,风雨担逐于庾岭间者踵相接踵。我 

  皇上德泽恩溥,令各省税课赢羡均留充地方公用。今 

  钦命署理广东巡抚邱务户部右侍郎世袭三等阿达哈哈番加二级大中丞敬公涖治两年间,宣布德化,政通人和,年榖顺成,工后可举。念岭道久已不修,崎斜崒嵂,不便行旅。爰发太平桥额税羡余银两,给守土保昌令勘丈经理,命世荣董其成。起自五里山,绵延越岭至梅关以外,驾石以通水道,桩木以固危崖,逼者廓之,洼者补之,凡三阅月而厥功告成。自兹以往,坦坦阗阗,步赴斯岭者咸知大中丞敬承 

  天子之治,以勤兆民之事。守兹土者凡利益民生之举,可以知所当务,而推类以尽其余,益加勤勉焉。 

  雍正捌年岁次庚戌南雄府知府毛世荣吉旦 

  说明:该碑立于梅关古道旁。 

  珠玑楼碑记。沙水镇翔凤坊之楼,先辈每欲建之,第徒竖石脚而弗克厥成者,非无因而止。迨后见其石基犹存,相顾而言曰:前人既遗起楼之基,吾侪何不共体先志乎。斯时,一唱众和,以数十年未成之宇,忽而振拔于崇朝,其适情玩志,虽不如古之岳阳、黄鹤等楼,而题曰珠玑,则其名亦可相传于两粤、两京,为后世之遗迹云耳。(捐款48人姓名略)清乾隆十二年菊月。彭统端题并书。说明:该碑镶于今之珠玑楼。 

  万福洞灵台阁碑记。梅岭之南有岩,曰钟鼓、曰梳妆、曰诸仙岩,有石床可坐,石壁可面。有洞曰万福,洞内可为廊、为房,其间蝙蝠不知凡几。洞外有观曰洞真,有亭曰倚翠,有台曰逍遥,有阁曰灵台,祀奉福禄寿星君、八洞真仙。阁之东有石垒,垒其西有水潺潺。南有松,北有竹,斯为群仙所聚也。光绪乙亥,余募缘倡建,缘首江大模等经营工竣。余喟然叹曰:我今觉斯觉,未尝觉人之觉,又谁为觉我之觉。是夜月明星朗,偕诸弟子步于岩石之上,忽闻有鸾鹤声,众惊曰:噫!觉斯觉之人至矣。又闻岩之钟,洞之鼓,铿铿然,隆隆然,乃各归石床,面壁而坐焉。比旦援笔而记,时则仲秋之月望日也。程明善撰。 

  重修三影塔碑记。三影塔位于本县县城之中央,始建于北宋大中祥符二年,即公元一〇〇九年。据《直隶南雄州志》记述:世传祥符二年己酉,异人建塔,其影有三,两影倒悬,一影向上,故曰三影塔。现塔高五十点二米,塔身为青砖结构,六角九层,每层均筑平座,建栏杆,形成回廊。塔内铺设楼板十六层,环置阶梯与各层平座相通,游人可逐层登临,一览远近景色。此塔塔形规整,秀丽挺拔,高超群宇,气势雄伟,飞檐斗拱,回廊环绕。工艺堪称精湛,乃我省著名古塔之一。人民政府重视文物,已将其列为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然自建塔以来,已历十个世纪,塔身屡遭风雨雷电之摧残,历代虽有修葺,亦难保持其原貌,终因年代久远,迨至今日,塔顶受损,塔檐残缺,栏杆竟荡然无存。一九八一年乃由中央、省、县三级政府拨款维修,并蒙本县旅居澳门爱国人士卢道和先生捐助人民币一十六万元,即由我县人民政府成立重修三影塔领导小组,主持修塔事宜,在省古建筑专家指导下,仿照宋塔原貌,予以重修。此项工程于一九八一年冬动工,至一九八三年冬竣事。兹略述重修始末,并刻于石以记其事。 

  南雄县人民政府 

  公元一九八三年十月一日 

  说明:该碑立于三影塔首层。

  三、石雕艺术 

  延祥寺石狮,在三影塔下,该狮用暗红色砂质岩石雕琢而成,造型生动威猛,双目炯炯,巻毛。雄狮左前脚踩石球。雌狮右前脚抚一小狮。各狮高1.2米,座高0.1米,总高1.3米。属明代石狮。 

  中山公园石狮,在市人民医院留医部内,该狮用暗红色砂质岩石雕琢而成,造型生动别致,双目炯炯,颈项二侧各挂石缨,颈项下有装饰圈。狮高1.4米,座高0.15米,总高1.55米。属清代石狮。 

  南雄中学石狮。该狮用暗红色砂质岩石料雕琢而成。座高6厘米,身高100厘米,总高1.06米。两狮口衔石帛,颈挂石铃,颈两旁挂石缨,卷毛眼突,脚有鳞,爪利。雄狮张口,左脚踏石球;雌狮合口,右脚抚一小石狮。属清代石狮。 

  借村石狮,在城郊借村,用红色砂质岩石雕琢而成,狮高1米,座高0.06米,总高1.06米。雌狮右脚抚一小狮,雄狮左脚踩彩石球。石狮雕凿精致,栩栩如生。属清代石狮。 

  四、碑刻匾额遗存 

  南雄市保存碑刻一览 

  表5-13 

 名  称  年  代  地  点  
 梅岭“涂相”诗碑  明嘉靖(1538年)  梅关古道旁  
 梅  关  清康熙(1679年)  梅关关前  
 万疆云峰僧田碑记  清康熙十九年(1680年)  梅关古道景区  
 凌陂水利纠纷碑记  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  全安镇陂头村  
 重建广州会馆碑记  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  市区广州会馆内  
 官道寺碑记  清乾隆四十年(1775年)  珠玑镇里东官道寺内  
 六祖泉碑记  清嘉庆十年(1805年)  梅关古道景区  
 重修凌陂碑记  清嘉庆十八年(1813年)  全安镇陂头村  
 重修云峰寺张文献公祠碑  清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  梅关古道景区  
 重修尚义堂碑记  清咸丰八年(1858年)  市区广州会馆内  
 同丰陂碑记  民国18年(1929年)  同凌陂管理所  

  南雄市保存匾刻一览 

  表5-14 

 名称  年代  质地  地点  
 七星世镇  明嘉靖乙酉(1549年)  石  乌迳水城  
 正南门  明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  石  市区中山街  
 岭南第一关  明万历戊戌(1598年)  石  梅关古道关楼  
 南粤雄关  无款  石  梅关关楼  
 贡  元  清顺治十三年(1656年)  木  乌迳新田村  
 文  魁  清康熙壬午年(1702年)  木  百顺东坑村  
 清惠犹存  清雍正二年(1724年)  木  百顺东坑村  
 清时后造  清雍正二年(1724年)  木  百顺东坑村  
 龙章凤浩  清雍正三年(1725年)  木  百顺东坑村  
 恩进士  清雍正七年(1729年)  木  百顺东坑村  
 启闭分猷  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  木  百顺东坑村  
 观台佐政  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  木  百顺东坑村  
 后髦誉望  清乾隆四年(1739年)  木  百顺东坑村  
 王国储桢  清嘉庆五年(1800年)  木  百顺东坑村  
 恩进士  清嘉庆九年(1804年)  木  百顺东坑村  
 恩进士  清嘉庆二十二年(1817年)  木  百顺东坑村  
 百世重宁  清嘉庆十八年(1813年)  木  南亩水星村  
 婺宿长辉  清嘉庆二十二年(1817年)  木  百顺东坑村  
 才储国选  清咸丰四年(1854年)  木  百顺东坑村  
 回澜门  清同治三年(1862年)  石  回澜门  
 藩领第  清同治四年(1865年)  木  百顺东坑村  
 监  元  清同治七年(1868年)  木  百顺东坑村  
 玉堂雅望  清光绪二年(1876年)  木  百顺东坑村  
 王国储材  清光绪三年(1877年)  木  百顺东坑村  
 德配坤元  清光绪三年(1877年)  木  百顺东坑村  
 岁进士  清光绪五年(1879年)  木  全安大塘坪村  
 广州会馆  清光绪七年(1881年)  石  市区广州会馆  
 水车公所  光绪九年(1883年)  石  市区广州会馆  
 椿萱并茂  清光绪十六年(1890年)  木  南亩长洞村  
 大夫第  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  木  南亩长岭村  
 拔  元  清宣统己酉年(1909年)  木  南亩芙蓉水星村  
 监  元  款毁  木  百顺东坑村  
 汾水流芳  无款  石  南亩水星村  
 清白世家  无款  石  孔江白胜村  
 珠玑古巷吾家故乡  民国18年(1929年)  石  珠玑古巷景区  
 珠玑古巷  无款  石  珠玑古巷景区  
 珠玑楼  无款  砖  珠玑古巷景区  
 祖宗故居  民国16年(1927年)  石  珠玑古巷景区  
 武义第  清同治年间  木  珠玑灵潭村鸳鸯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