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mihu16 > 馆藏分类
配色: 字号:
浅谈中药蜜炙与用量
2017-06-07 | 阅:  转:  |  分享 
  
2显微鉴别

分别取β-环糊精包合物及β-环糊精少许,置

1800倍显微镜下观察,β-环糊精开头较规则,而包合物

为不规则的块状且表面有空隙分布,证明藿香等挥发油

与β-五糊精已形成新的物相。[3]

3差示热分析

采用差示扫描量热分析法(DSC)验证藿香等挥发

油、β-环湖精的包合物。测试条件:扫描范围50~

300℃。藿香等挥发油在180~200℃处有一个吸收峰,β

-环糊精分别在100.0~110.0℃和220.0~230.0℃处

有2个吸收峰。挥发油和β-环糊精的物理混合物则在

110.0~120.0℃和230.0~240.0℃处有2个吸热峰;而

包合物则仅在80.0~100.0℃处有2个吸热峰,因此包

合物与混合物具有极明显的区别。证明藿香等挥发油

与β-环糊精已形成新的物相。

4水溶性实验

取洁净的10ml烧杯1个,将少量挥发油包合物放入

杯中,加入沸水50ml,即有浓烈的香气溢出,口尝有清凉

感。[2]

5薄层层析(TCL)鉴别

将包合前后的挥发油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

上,以环已烷-乙酸乙酯(5∶1)为展开剂,喷以2%香草

醛浓硫酸,结果表明包合前后挥发油的薄层图谱基本一

致。

制备

1样品1的制备

将地黄、白薇、地骨皮、石膏(100g)加水煎煮2次,分

别为3h、1h合并滤液,滤过,大青叶热浸2次,分别为

2h、1h合并浸出液,藿香、连翘、薄荷、菊花提取挥发油,

其水溶液滤过与以上两液合并,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30

~1.35(50℃)的清膏,将石膏25g、板蓝根粉碎成细粉,

取清膏1份,蔗糖2份,糊精1份,与上述细粉混匀,制成

颗粒,干燥,喷上挥发油,密闭24h,即得。[4]

2样品2的制备

提取过程与样品1相同,将包合物过100目药筛,按

一定的比例加入石膏与板蓝根的细粉中混匀,取清膏1

份,蔗糖2份,糊精适量与上述粉混匀,制粒,40℃干燥。

即得。

3挥发油的稳定性考察

3.1加速实验分别取样品1(含1ml挥发油)和样品2

(含1ml挥发油)适量置于蒸发皿中,以60℃恒温箱中恒

温48h后取出,作为加速实验样品,用XD法(《中国药

典》2000版)测定其中挥发油的含量。挥发油的保留率

(%)=加速样品中挥发油的含量/样品中挥发油的含

量,结果见表3。[5]

3.2水溶性实验取样品12g,置200ml的烧杯中,加

入沸水,趁热品尝,结果见表4。

表3加速实验结果ml

样品挥发油含量挥发油损失量

样品10.200.80

加速样品10.060.94

样品20.580.42

加速样品0.500.50

表4水溶性实验结果

样品样品1样品2加速样品1加速样品2

气味气微清香气微清香

口感味苦味苦,微甜,有清凉感味苦味苦,微甜,有清凉感

讨论

通过加速实验考察2种工艺制的颗粒剂中挥发油的

含量,包合后的保留率为87.2%,不经包合的保留率为

仅为30%。表明经β-环糊精包合后可以很好地防止挥

发性成分的散失。说明按新工艺制成的颗粒,其稳定性

比原工艺大大提高。

水溶性实验说明,新工艺能够改善产品的不良气

味,所得颗粒剂易被患者接受。

参考文献

1李丰文,娄敏.急咳停颗粒中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研

究.中国药科大学学报,2003,34(1):29~31

2刘书堂,张雪荣.清火片工艺改进的实验研究.中草药,1997,28(11)

3钟秀英.药用β-环糊精包合物制备、检验技术研究进展.中药材,

2003,26(4):301~305

4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2000版).北京:化

学工业出版社,2000.62

5程立方,崔秀君.β-环湖精包结小儿止咳冲剂中挥发油的实验研

究.中国中药杂志,1998,23(11):676~678

(收稿日期:2004-06-21)

浅谈中药蜜炙与用量

王效兰

山东省潍坊市益都中心医院262500

关键词药材蜜炙辅料

将纯净的药材饮片加入定量的炼制蜂蜜拌炒,或拌

匀,使蜂蜜逐渐渗入药材组织内部的炮制方法,谓之蜜炙。

药材经蜜制后其性味、功能及理化性质都发生了一定的变

化。蜂蜜本身性温味甘,具甘缓益元、润肺止咳、矫味、润

燥补中、止痛解毒、调和诸药等功效。药材蜜炙后,一是增

强润肺止咳作用,如蜜炙百部、款冬花、紫菀、枇杷叶等;二

是增强益气补脾的作用,如蜜炙黄芪、甘草等;三能缓和药

性,如麻黄发汗作用较强,蜜炙后能缓和其发汗力,并可增

加止咳平喘的功效;四是能起矫味和解除某些不良反应的

·041·CJTCMApr.2005Vol.17No.2

?1995-2005TsinghuaTongfangOpticalDiscCo.,Ltd.Allrightsreserved.

临床药学

金叶止泻合剂的制备及临床运用

宁学洪宁学玲陈南

广东省湛江市中心人民医院524037

摘要目的:研究金叶止泻合剂的制备方法、质量控制及治疗轮状病毒性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药材用水提醇沉法通过煎

煮、浓缩、醇沉等制备成合剂,对轮状病毒腹泻患儿进行疗效观察。结果:金叶止泻合剂设计合理、工艺可行,治愈率、显效率均明

显高于对照组的疗效(P<0.01)。结论:金叶止泻合剂制备工艺合理,临床疗效确切。

关键词金叶止泻合剂制备临床运用

金叶止泻合剂系根据临床经验方制成,对轮状病毒性

肠炎有满意的疗效,现将其制备及临床疗效报道如下。

制备

1处方组成

金樱根500g,番石榴叶500g,茯苓300g,车前子200g,

单糖浆300ml,羟苯乙酯0.5g,蒸馏水加至1000ml。

2制备方法

车前子去净杂质,置炒制容器内炒香;净金樱根醋炒

后与番石榴叶、茯苓、炒车前子等药先用水充分浸润,再加

适量水共煎煮2次,第1次1.5h,第2次1h,合并2次煎

液,过滤,滤液浓缩至比重1.10~1.15,放冷,加1倍量

70%乙醇,搅拌,静置冷藏24h,重复过滤,滤液减压回收乙

醇。浸膏加入适量蒸馏水、单糖浆、羟苯乙酯,充分搅拌,

滤过,加蒸馏水调整总量至1000ml,分装,流通蒸汽100℃

灭菌30min即得。

3质量控制

3.1性状本品为棕色澄清液体,味感甜、涩。

3.2相对密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简称《中国

药典》)2000年版一部附录ⅦA相对密度测定法项下方法

测定,本品于20℃时相对密度不应低于1.05。

3.3鉴别

3.3.1合剂取本品3ml,加入碱式醋酸铅试剂1ml,可

产生沉淀。

3.3.2茯苓取本品1ml加75%乙醇至10ml,摇匀,作

为供试品溶液。另取茯苓对照药材1g,加水煎煮1h,滤

过,滤液置水浴上浓缩至1ml,加75%乙醇5ml,分别点于

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乙醚-石油醚(1∶1)为展开剂,

展开,取出,晾干,喷以三氯化锑氯仿溶液显色,供试品色

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

点。[1]

3.3.3车前子取本品50ml,加乙醇200ml,回流提取

2h,滤过,浓缩,作为供试品溶液。取车前子10g以乙醇冷

浸48h,滤过浓缩,作为对照药材溶液。采用薄层色谱法,

以氯仿-甲醇-氨水(15∶4∶1)为展开剂,紫外光灯下

作用;如马兜铃味苦性劣,对胃有一定的刺激性,蜜炙后除

能增强本身止咳作用外,还能矫味,避免引起呕吐。

蜜炙方法一般可分为2种:一种是先下蜜后加药材拌

炒法。将定量的炼蜜加入适量开水(一般为3∶1)成稀释

液,煮沸后随即倒入纯净的药材中拌炒,至蜜吸入药材组

织内,炒至水分散尽,药物松散,握之不粘手为好。另一种

是先拌蜜后炒,将稀释后蜜与药材共同拌匀,润至蜜液均

匀渗透药材组织内中,然后置锅内加热至药材颜色到规定

的程度,去尽水分,出锅凉透即得。

蜜炙中用蜜量是蜜炙药材质量好坏的关键,一般用蜜

量为25%。根据药材质地、质量、部位的不同,饮片的厚

薄、大小不一,蜂蜜浓度的高低等因素的差异,用蜜量也有

所不同。在操作过程中,用蜜量既要符合药典的规定,又

要根据工作经验灵活掌握。常用蜜炙药材用蜜量见表1。

表1常用蜜炙药材10kg药材用蜜量一览表kg

辅料甘草麻黄黄芪款冬花枇杷叶紫菀百部前胡桑白皮白前百合

蜂蜜3~43~53~43~42.5~33~42~32~33~43~40.6~1

注意事项:①药材饮片大小要分档,以便蜜制后含蜜

量均匀。②药材饮片应进行过筛处理,除去泥沙等杂质。

③不同的药材选用不同的方法;所用的蜂蜜为炼蜜,并加

入适量的水稀释,以便蜜液充分吸入药材组织内部。⑤蜜

炙药材时必须去尽水分,以免发霉变质,影响质量及疗效。

⑥蜜炙后的药材必须凉透,密闭储存,以免吸潮发黏,发酵

变质。⑦蜜炙过程中必须掌握好火候,火候不宜过高,避

免炒焦。⑧蜜炙药材每次不宜过多,夏天储存时间不宜过

长,最好是随用随炙。

(收稿日期:2004-06-30)

·141·中医药临床杂志2005年4月第17卷第2期

?1995-2005TsinghuaTongfangOpticalDiscCo.,Ltd.Allrightsreserved.

献花(0)
+1
(本文系mihu16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