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针灸治疗面神经麻痺

 随缘2010a 2017-06-08

摘要

  面神经麻痺系指茎乳突孔内急性非化脓性炎症所引起的急性周围性面瘫,又称贝尔氏麻痺(Bell's Palsy),多为一侧性。中医学认为本病是由于人体气血不足,面部、耳部受风邪外袭、气血阻络、筋脉失养所致,方药以牵正散加味、当归补血汤合桃红四物汤随证加减。临床针灸以透穴治疗效果极佳,必要时可采验方配合。

关键词:面瘫、贝尔氏麻痺、风邪外袭、气血阻络

前言

  面神经麻痺亦称“面瘫”,分为中枢型和周围型面神经麻痺,可发生于任何年龄,青壮年较多见,多为一侧性,任何季节均可发病;本文主要以周围型面神经麻痺为主,发病原因,多由急性非化脓性茎乳突孔内的面神经炎及面部受风寒吹袭或着凉所引起;临床亦有因中耳炎或外伤性引发面神经麻痺的情形。本病属中医’“中风”的范畴,属于“中络”为病。

  《诸病源候论.偏风口喎候》说:偏风口喎是体虚受风,风入于夹口之筋也。足阳明之筋上夹于口,其筋偏虚而风邪因乘之,使其经筋偏急不调,故令口喎僻也。

  清《医林改错.口眼歪斜辨》则谓:若壮盛人,无半身不遂,忽然口眼歪斜,乃受风邪阻滞经络之症。经络为风邪阻滞,气必不上达,气不上达头面,亦能病口眼歪斜。

病因病理

1.患者因局部受风吹或着凉引起,可能是局部营养神经的血管因受风寒而发生痉挛,致该神经组织缺血、水肿、受压迫。

2.或因风湿性面神经炎、茎乳突孔内的骨膜炎产生面神经肿胀、受压,血循障碍而致神经麻痺。

3.中医学认为正气不足,络脉空虚,卫外不固,风邪乘虚入中经络,气血痺阻,面部足阳明经筋失濡养,以致肌肉纵缓不收所致。明卢不远说:口眼歪斜,有筋病,有脉病。筋病则左以左治,右以右治;脉病则左以右治,右以左治,失之则千里矣。大都脉病之喎斜,人皆知之,筋病之喎斜,识者鲜矣。

临床表现

  往往突然起病,有因坐公交车打开窗户吹风受寒,或清晨醒来一侧眼睑不能闭合及歪嘴。患侧表情肌瘫痪,面部被牵向健侧,眼不能闭合,露睛流泪,鼻唇沟平坦,额纹消失,不能皱额蹙眉;说话漏风,不能吹气,鼓颊困难,容易流涎,漱口时水由患侧口角漏出。部份出现味觉减退或听觉过敏的症状。如病程延长恢复不全时,可因患侧面肌痉挛而嘴角反歪向患侧,即面神经麻痺的后遗症或称“倒错现象”。面肌痉挛为患侧面肌发生不自主的抽动、面部牵板不舒感、情绪激动或精神紧张时更为明显。

  应与中枢性面神经麻痺相鉴别,后者仅表现面下部瘫痪,面上部不受影响;患者鼻唇沟浅,不能鼓腮,露齿,但能皱额蹙眉,闭眼受影响较少,且多伴有偏瘫、失语。另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炎亦引起面神经麻痺但常为双侧性;腮腺炎或腮腺肿瘤,因颔后的化脓性淋巴结炎,可累及面神经,因有腮腺及局部体征仍须鉴别。

辨证诊治

1.、风邪外袭,脉络空虚,口眼歪斜(急性期)

主证:突然口眼歪斜、面部感觉异常、有时耳后隐痛,头痛骨楚。舌淡红、苔薄白、脉浮紧,亦有弦细脉。

治则:疏风散寒、活血通络。

方药:牵正散加味。

 ①有寒者加细辛、麻黄温经散寒。

 ②头晕胀、面赤易怒加天麻、钩藤熄风通络。

 ③有风邪加荆芥、防风等散风祛邪。

 ④有瘀血加红花、赤芍等活血通络。

   2、气血阻络(恢复期及后遗症期)

 主证:口眼歪斜、面部抽搐、患侧额纹变浅或消失,鼻唇沟变浅、流口水、日久不愈;舌质暗,苔薄白,脉弦。

治则:行气活血,祛风通络。

方药:当归补血汤合桃红四物汤加减。

有寒邪加羌活、细辛、天麻、钩藤温经散寒,祛风通络。

出现苔黄、脉数等热象时,酌加夏枯草、黄芩等清肝胆热药物。

针灸治疗

 面神经麻痺,主要侵犯阳明经及少阳经,根据「经之所过,病之所治」的原则取穴。以散风通络,调气血为原则。

   3、风邪外袭(急性期)

处方:风池、地仓、颊车、四白、阳白、合谷穴。

   4、气血瘀阻(恢复期或后遗症期)

处方:颊车、地仓、迎香、颧髎、足三里、太冲、风池。

临床上:头痛骨楚有表症加大椎。

   ①露晴流泪加丝竹空、攒竹或阳白透鱼腰。

   ②耳后痛者加翳风。

   ③口歪斜重者人中、迎香、承浆均透地仓,尤其人中透地仓很痛但效果特别好。

理疗运动

加强提眉、闭眼(紧闭双眼)、眨眼动作。

作吸吮及吹气球动作,并患侧咀嚼口香糖。

按摩患侧额部、眼睛、脸颊及嘴唇。

验方

蜈蚣、全蝎、僵蚕其量为1:2:3,焙干研末,每服2g,日服3次。

鳝鱼血涂抹:将活鳝鱼切断头及尾,立即取血涂抹瘫痪处。

预后

面神经麻痺约有80%在1~2个月可以恢复,临床上用针灸可缩短其疗程,若针灸超过6个星期不好,可续针至3到6个月;若一年以上没改善,则恢复希望较差,此时可考虑神经外科的神经移植术来矫正。

部份患者还有患侧痉挛而嘴角歪向患侧所谓“阴阳倒错现象”,治法可先补后泻,即取患侧地仓、迎香、下关穴用补法;然后针刺患侧合谷穴,健侧地仓、禾?二穴用泻法。

临床心得

例一:

柯××,病例号:10004,男,50岁,90年9月21日初诊;左侧面瘫约10天左右,经西医院检查,诊断为左侧面神经麻痺,但治疗未愈,并告知其预后不良,故来就诊。患者自述发病前熬夜两天,口干苦,晨起即口歪斜;初诊时左侧面麻感时抽动,额纹消失,闭目困难时流泪,鼓气漏风,人中偏歪至右侧,舌苔薄白、脉弦紧。诊为气血瘀阻,脉络不通;取穴:阳白透鱼腰、丝竹空、颧?、下关、人中透地仓、颊车透地仓、合谷穴。针后按摩额部、眉目处、脸颊及嘴唇,由右推向左侧,并医嘱回家后用热毛巾热敷患侧,咀嚼口香糖,运动表情肌。

  二诊时(90.9.23),左侧面麻改善,皱额仍无力,目不能闭合,露出白睛,鼓气仍漏风,口歪斜,时感头晕重。取穴:风池、阳白透鱼腰、丝竹空、攒竹,迎香、人中、承浆均透地仓,合谷、足三里穴,加强电刺激,当出针时眼能闭合,自觉轻松。仍医嘱患者自我热敷、运动。约七诊(2周后),目能闭合,额纹出现几条皱折,能鼓气不漏风,人中回正,但笑时口略歪斜,左侧稍有面麻感,于颧?、下关、针而灸之,并加强患侧按摩。

  十诊时,患者左侧面麻木好转,左目已能闭合,不流泪,口角歪斜改正,额纹已显明,鼓气均正常。经一个月后因感冒回诊时,其面瘫症状已消失,并无患侧痉挛抽动倒错的后遗症。

例二:

  萧××,病例号15854,男,22岁,92年1月7日初诊。自述前一天下午运动后,吹风受寒,晚上略感头晕重痛,隔天即出现口歪斜,右侧闭目不能且流泪、面麻感、吃东西时口角流涎、咀嚼无力、鼓气漏风、舌苔厚、脉浮弦。诊断为面神经麻痺,属脉络空虚、风邪外袭所致。取穴:风池、合谷、阳白透鱼腰、丝竹空、下关、人中透地仓、颊车透地仓。隔日二诊时,闭目仍漏白睛不流泪、口歪斜、咀嚼较改善,鼓气有力略漏风,口角略流水。取穴翳风、合谷、阳白透鱼腰、颧?、下关,人中、颊车、承浆均透地仓。拔针后,闭目较有力,脸颊感觉舒服,医嘱加强理疗按摩运动。连续针5次后症状完全消失,无不适感。

例三:

  林××,病例号,女,8岁,92年2月7月就诊。自述10天前,受风寒后感冒症状减轻,但觉右侧面麻感、口歪斜、目不能闭合,经小儿科开药未见改善,才想起中医治疗。就诊时闭目露白睛流泪、口歪斜、鼓气漏风、笑时症状表现明显、心生自卑感,不敢与同学玩耍。舌质淡红、脉浮数;诊为面神经麻痺,属风邪外袭所致。取穴:阳白、丝竹空、颧髎、下关、地仓、颊车、风池、合谷穴。还没扎针,心生恐惧放声大哭,经安抚后再针,并配合红外线理疗;针后闭目均较改善,医嘱自我热敷运动。二诊时(隔一日针),闭目仍露白睛,流泪改善,口仍歪斜,鼓气漏风较改善;取穴:阳白、丝竹空、攒竹、翳风、地仓、人中、承浆、合谷穴,加电轻刺激,并理疗运动!约针2周左右,惟闭目微露白睛,余症已明显消失,嘱其一周针1~2次,并热敷按摩额部及眼睛处。

结论

 面神经麻痺发病时越早针灸,其疗程绝对可以缩短,经验上多取穴阳明经少阳经穴位,常规治疗1~2个月内可以恢复;透穴中,常用人中透地仓来治疗口歪斜,扎针时很痛,但效果很好;有一患者卢王××,女,63岁;经西医诊断面神经麻痺,口歪斜,假牙装不上,咀嚼无力,只扎一次,隔日即可装上假牙,咬合正常,症状明显改善。

  临床上,有因内耳损伤,手术后致面神经麻痺,经一年后未见改善。再经针灸治疗效果只改善面麻感觉,恢复较差,仍建议会诊神经外科。在于辨症用药治疗,可以考虑依体质给予验方蜈蚣、全蝎、僵蚕内服,并配合理疗热敷运动自我疗法,可以加速治愈,减少后遗面部痉挛,抽动不适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