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详细数据解读2017年高考[语文/数学/理综]试题!附2018备考攻略

 山湖微波 2017-06-09

一、高考语文试卷分析




二、试卷细化分析

论述类文本


论述类文本阅读材料选自曹明德《中国参与国际气候治理的法律立场和策略:以气候正义为视角》,选材在难度上没有明显的变化,是考生很熟悉的题型,容易接受。不过考题设置还是很有技巧的,第一个问题是选出“正确”的一项,考生容易看错;第二个问题没有办法直接找到相关的句子,必须要从全文进行把握;第三个题目才是最简单的题目。

文字类文本


全国Ⅰ卷的文学类文本阅读所选文本是一篇中国当代小说作品,字数在1300字左右,与往年相比略有减少,且文章内容浅显易懂,表达偏于口语化,文字较容易理解。与此同时,这篇文章又存在分段多,结构层次较含混的问题,在就要求学生在阅读时抓住文章中的转折,以便能够好的把握文章整体脉络。

 

实用类文本

此次实用类文本选择了非延续性的新闻材料,阅读量相对较大。四则材料的内容形式有所不同,其中材料一为“真实聚焦”的内容,材料二为图表形式,材料三是“发展报告”,材料四是学术论文类。时间在2011年左右,不具有新闻时效性的特点,不属于时事热点新闻,这是有变动的地方。但是整体的难度系数不大,对于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福建考生并不会陌生,在质检考试时候已经有写过,所以不会让考生恐慌。题型上没有变动,第1题、第2题都是客观题,分别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和正确的两项,要点分散在全文,需要有较强的筛选信息能力和整合概括能力。第3题为主观题,需要找到问题的区间,分析归纳后有条理的概括,这道题要求考生养成条分缕析的思考和答题习惯。

文言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从出题的来源来看,都是以正史史书为标准,选择人物都是正面人物,精神上都值得有我们值得学习的地方。此外选择人物的时候,也是比较冷门的人物。文言文字数中等,无过难处。出题难度较低。

古代诗歌阅读

今年古代诗歌阅读,分值和往年一样,但题型设定略有不同,不同于往年两道简答题的设定,今年才用一道选择和一道简答的形式。

名篇名句默写

全国课标卷名篇名句默写考14篇高中古诗文和50篇初中古诗文,共64篇,而且是考查在语境中的具体运用。本次题目根据横线前后的内容,进行衔接理解性默写。选取的诗文一篇出自初中部分的《观沧海》,一篇出自高中部分的《阿房宫赋》。

语言文字运用

语言文字运用的题量、考点设置与去年相同,考查成语的辨析、病句、关联词、表述、推断。舍弃图文转换题。


三、冲刺建议



一、试卷总体结构说明


本次高考数学试题的难度不大,文科和理科的数学难度有所下降,试卷结构完全贴合新高考的考纲要求。考察内容方面注重基础的考察,重点突出考察“三角函数”、“数列与不等式”、“立体几何”、“概率统计”、“解析几何”、“函数与导数”,这六大板块依旧是考察的重点,且难度适当,依然体现了“以学生为本”,“在基础中考察能力”的要求。同时文科和理科在命题上面的差异性也逐年减小,加大对知识本身的理解,减小计算的难度。


具体特点:


紧扣考纲,核心突出

数学文、理科试卷,分别取材于构成高中数学主体框架内容的函数与导数、立体几何、解析几何、概率与统计、三角函数和数列的试题,基本上各占22分,共占110分。数列考察等差等比数列、和项关系递推公式及求和;三角解答题以解三角形两类题型出现,加上三角恒等变换与图象性质两道选填题;立几考察三视图、空间几何体的计算及平行、垂直的,夹角、体积、表面积的计算,解几考察三种圆锥曲线与直线的综合问题;函数则考察零点、图像、导数、单调性与最值等问题,仍属压轴题。

立足实际,注重应用

命题强调数学的应用,既考察了数学知识与方法在学科内的应用,也考察了数学知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如文科的第2题解决的是作物产量的对比分析评估,文科和理科的第19题,考察的都是在实际生活生产流水线上,对于产品的质量监督与抽样分析调查的问题,从而体现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不可分的联系。

立足基础,常规考察

命题中涵盖了接近80%的基础题型,题目设置难度不大,但要求学生对课本知识的全面掌握。文、理23考察的是极坐标、参数方程、普通直角坐标方程的转化,以及曲线参数方程中在求解距离最值时候进行的三角换元,解题思路明确,计算量一般,所以整体难度也不大。题型基础,出题直击考点,简明扼要。让考生倍感亲切,从试题形式、分析思路到解题方法,均是学生日常训练中,经常训练的常规题型。对基础扎实的学生,审题轻松。


适度创新,选拔能力

命题追求稳中求新,适度考察将已有的知识与方法迁移到新情境中解决问题的能力。如理12以数列为载体综合考察推理论证能力、运算求解能力和创新意识;文4,理科2都以“太极八卦图”作为命题载体,考察的是概率的计算,同时注重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宣传与理解;文6,16,理7,16以三视图和球为载体综合考察了学生的空间思维的能力。


二、2017年高考数学新课标(I)卷考点与考值分布

(文科)


(理科)



三、2016年与2017年高考数学新课标(I)卷的对比


通过对比,不难发现,近两年,随着参与全国卷考试的省份的不断增加,命题的规律越发明显,必修部分仍是考察的主题,选修部分文科和理科的差异也在逐年减小。




四、给2018届高考生的备考建议


1、构建知识网络,注重基础

对知识点进行梳理,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确保基本概念、公式等牢固掌握。要扎扎实实,对每个知识点都要理解透彻,明确它们要求以及与其他知识之间的联系。


2、阶段自查,归因提升

每次订正试卷或作业时,在做错的试题旁边要写明做错的原因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

(1)找不到解题着手点;

(2)概念不清、似懂非懂;

(3)概念或原理的应用有问题;

(4)知识点之间的迁移和综合有问题;

(5)情景设计看不懂;

(6)不熟练,时间不够;

(7)粗心,或算错。

以上方法经过一个阶段自查,建立一份个人补差档案。通过边查边改,重复犯的错误一定会越来越少。同时,随着自我认识的不断完善,也有利于考试时增强自信心。


3、强化定时训练,及时反馈矫正

学好数学要做大量的题,但反过来做了大量的题,数学不一定好,因此要提高解题的效率,做题的目的在于检查你学的知识,方法是否掌握得很好。如果你掌握得不准,甚至有偏差,那么多做题的结果,反而巩固了你的缺欠,因此,要在准确地把握住基本知识和方法的基础上做一定量的定式训练是必要的。

(1)要有针对性地做题,典型的题目,应该规范地完成,同时还应了解自己,有选择地做一些课外的题,但一定要做到定时定量;

(2)是无论是作业还是测验,都应把准确性放在第一位,而不是一味地去追求速度;

(3)提高计算能力。


4、回归课本,抓住考纲

尽管复习时间紧张,但我们仍然要注意回归课本。要抓纲悟本,对着课本目录回忆和梳理知识,把重点放在掌握例题涵盖的知识及解题方法上,选择一些针对性极强的题目进行强化训练、复习才有实效。


5、加强数学思想、数学方法的渗透

着眼于理解数学,真正理解问题的来龙去脉,而不是靠题海战术取胜,通过分析典型问题解题过程,熟练解题,提高解题能力。



2017年物理全国卷(I)


一、试卷整体特点概述


1、结构变动(选择题)

今年全国卷8道选择题,第19-21题为多项选择题,2016年多选题为18-21题,2015年是第19-21题。虽然今年单选题难度不大,但是题型较新,多选题难度适中,相对合理,均为常见题型,总体本次考试在选择题中,题型变化较大。

2、考题类型有调整

(1)今年将选修3-5列为必考内容,直接出现在选择题的第14题和第17题。

(2)往年常见的天体运动选择题,今年移到计算题,但也只是借用了天体的模型考察功能关系,并没有深入考察具体知识和公式。

(3)生活实例题增多,如第14题的火箭升空、第15题的乒乓球发球技术、第17题的伪科学工程“人造太阳”、第18题的扫描隧道显微镜、第24题的太空飞船等都结合了生活实例模型。

(4)实验题还是继续全国卷的老套路,器材创新,知识基础。考察了学生对实验原理,实验计算,题感信息提取以及U-I图像的定性分析,难度中上。

(5)计算题综合度加强,最后一题计算量大,要求有较高的数学思想,需要分类讨论。

3、综合分析

今年考试题型结构和内容均有变革,但均为考纲要求考点,更加注重基础知识的联系以及各个模块间的综合应用,更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强调学科间的互相渗透应用。


二、考点分布表




三、2018复习建议


1、学科基础知识要扎实,一轮复习最关键。

2、思维方式要适当发散,不能仅仅局限当前的方法和思想,也应该去关心当下的前沿技术,这些往往是出题的来源。

3、计算能力要加强,多动手算,少拿计算器。2017新课标1卷几道题计算量较大,但题目本身难度却不大,很多学生到此都望而却步。

4、平时上课笔记一定要记,隐含很多高考考点与题型,譬如选择题14题、16题、19题、20题在平时上课都曾出现过类似图像或问题。


2017年化学全国卷(I)


一、整卷概览


纵观化学试题,全卷设计合理、题型新颖、知识点覆盖广、梯度适中,具有一定的区分度。命题在注重考察考生自主学习,整合信息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同时,也考察了学生在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综合素养。总体上看,立足基础,稳中有变,形式灵活,难度适中。本试题没有出现偏、难、怪的试题,体现了国家考试中心稳定的命题水平。


二、难度&区分度



与2016高考理综化学试卷相比,考生做题容易上手,中间略有挣扎,整体难度基本持平,略有上调。在选做部分,【物构】和【有机】两道选考题,整体难度略有差异,不过差异幅度收窄,体现的考试的公平性。


三、效度-知识覆盖面


全卷,必考部分涵盖必修模块“必修1”、“必修2”和“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等内容,选考从“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中二选一,细化各模块的分值分布相对均衡、合理。能全面考察学生高中化学的综合学习情况。


知识考点分布表


模块分值分布图


教材分值分布图

此外,全卷有多个地方创设的新的情境,例如第11题的惰性辅助阳极、第26题的开始定氮法、第35题的电子跃迁光谱等,需要学生有一定的信息获取和知识迁移能力,这也体现了高考选拔性考试的命题特点。


四、2018届备考建议


一、依纲据本重基础

 依纲:

从全国历年高考题看,每年的高考题绝大多数的题目都在考纲界定的和能力要求内,特别是在一轮复习的时候,一定要全面的覆盖考纲要求的全部知识点,扎实的对照考纲进行复习从而做到有的放矢。

据本:

高考命题并非无迹可寻,研读历年试卷不难发现试题往往源自教材,熟悉教材上重要的知识点,以2017年高考选择题为例,选择题第7题的 “生活用品中主要由合成纤维制造的是……”源自课本(鲁科版必修二 P96)。在一轮复习的过程中,在老师的带领下好好的回顾重温教材,对有效的消除知识盲区有很大的帮助。

重基础:

2017年,教育部考试中心主任姜钢的提出了“一体四层四翼”的高考评价体系,必备知识和关键能力是里面最基础的两层,在今年和往后几年的高考命题中都会有明显的体现。所以抓住基础就是抓住化学的命脉。


二、多练多想多总结

多练:

高三全年的学习中,练习是复习的重要一个环节,练习是检验学习效果的最好的标准。一般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有针对性的练习,能有效地提升做题的准确率和速率。

多想:

通过近年的高考分析不难发现,高考对于记忆的要求逐渐淡化,更多的强调要求学生能够在新情境下综合利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处理复杂任务的能力,这就需要在思维的碰撞过程中,反思、理解、整理,进而内化为自身的学科素养。

多总结:

在学习过程中,一定要把学习到的知识归纳总结好。特别是高考常见的考法、经典的题型,每一种类型的解题技巧,善于通过整理平时做错的每一道题,形成错题集,经常性的回看,减少再次出错的概率。


三、注重核心能力的培养

本次物构第一题考的是物理跟化学的知识的综合应用,这其实是近年高考理综卷的一个典型的特点。这种考查方式典型的反映了考纲中提到的对信息的提取能力与信息整合能力,注重知识的迁移及综合应用。这对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熟练度要求较高,需要有比较完善的学科知识体系。因此新高三同学应该逐步培养以下几方面的能力:

第一、训练掌握完整基础知识的能力。在暑期或第一轮复习的时候充分复习高一高二的基础内容,并适当提升相应内容的训练难度,打造完善的个人知识体系。这个部分就是地基,非常重要,做的好,整个高三年的复习就事半功倍。记,然后提炼成体系。

第二、训练信息整合的能力。基础知识体系搭建完善大概在寒假前后可以完成。在此基础上进入第二轮复习。以专题的形式整合知识点的各种考法。适应知识体系上的各种变化方式。

第三、训练知识迁移及综合应用的能力。以接近高考题的模式充分训练,熟练掌握高考理综的各种新颖的考查方式。特别是难题模块的攻克。在全卷分析中可以看出,全卷涉及计算的部分占了23分的分值,分值比例高,体现了化学作为理科学科的学科特点,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2017年生物全国卷(I)


一、考试范围


本次考试范围包括必考内容和选考内容 ,必考内容为生物必修一《分子与细胞》、必修二《遗传与进化》、必修三《稳态与环境》,选考内容为选修一《生物技术实践》、选修三《现代生物科技专题》,其中选考内容为二选一。


二、试卷结构


本试卷为理综综合测试卷,生物分为两部分,共11题,满分90分。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6题,每题6分,共36分。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5题,最后一题是选考题,共54分。


三、知识点分布及分值


1、知识点分布



2、考点在各教材中所占的分值


四、具体模块分析


1、选择题


(1)第1题:考查细胞膜的功能——细胞间信息交流的方式。要求考生理解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几种方式的区别,属于基础应用题,比较简单。

(2)第2题:考查观察类和鉴定类实验,考生不仅要熟悉各常用染料的使用方法,而且要懂得使用原理。台盼蓝这种染料比较陌生,可能对部分考生造成一定干扰。本题属于比较简单的。

3)第3题:考查光合作用原理和实验分析,要求考生有一定的知识转化和图像信息处理的能力。难度适中。

(4)第4题:考查免疫学原理,要求考生熟记过敏反应的原理和症状,比较简单。

(5)第5题:考查种群数量的增长规律和应用。对图像分析能力、信息获取能力有一定要求。难度适中。

(6)第6题:考查遗传规律的应用。要求考生能熟练应用分离定律、自由组合定律及减数分裂过程,难度适中。

小结:选择题依然侧重于考查主干核心知识,对理解能力、信息获取能力、实验探究能力要求较高。第1、2、4题难度较小,有对基础知识的正确记忆即可正确作答。第3、5、6题除了需要扎实的基础知识还要具备较高的理解能力、信息获取能力、实验与探究能力、及一定的知识迁移能力,特别突出的是加强了对实验与探究能力的考查,在整张试卷中都有所体现。


 2、非选择题

(1)第29题:此题一方面考查学生对DNA和RNA组成成分的基础知识记忆,另外需要学生理解“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原理。对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以及文字组织能力有比较高的要求。

(2)第30题:常规题型考查,学生需要理解题中所给的“CO2补偿点”的定义,结合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的过程及影响因素即可快速解答。

(3)第31题:常规题型考查,通过题目所给两种渗透压的定义,结合内环境之间的关系可以比较容易的得出答案,能力要求不高。

(4)第32题:常规题型考查,考查孟德尔遗传定律,此题看似“大”,但是考的点相对简单,设置的三个小题之间也没有直接的关联,考生需要注意的是题目中所给的信息,准确的将信息转移到设问中进行解答。


3、选考题

(1)第37题:考查选修一“生物技术实践”,重点考查了土壤微生物的特点。

(2)第38题:考查选修三“现代生物科技技术”,重点对基因工程进行考查,题目预先给了一些信息,要求考生读懂信息,并结合基因工程的步骤及基因表达的特点进行解题。

小结:非选择题总体以主干知识为依托,在相关核心知识的基础上,又将小的知识点进行链接,需要考生具有扎实的知识掌握度,而且对信息的分析能力和文字的规范性表述有较高的要求。


五、总体评价


总体来说,此次试卷难易度正常,简单题和提升题的题量设置合理。近两年的高考生物命题形式类似,往常“生态与环境”这道必考题逐渐淡出了命题的视野,取而代之的是一道侧重考查考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题,并且此题的命题方向也比较灵活。此次命题,不仅注重对考生主干知识的考查而且对其侧翼的知识链接也比较强,一如既往的要求考生要有较高的文字组织能力、信息获取及分析能力,因此也使得试卷对不同能力的考生有一定的区分度。


六、2018年备考建议


1、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落实

观察近几年的全国卷生物试题会发现,试题中涉及的知识点大多是教材的主干知识。而考生的失分往往是对基本概念和原理理解不深或“懂了”但不能正确地表达。因此,在复习时要夯实基础,注意主干知识的积累,理顺知识脉络,全方位覆盖所有考点,在复习过程中,要做到:(1)明考纲读教材,(2)突出主干知识,构建知识体系。要注重基本概念的理解和辨析,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不要一味追求高难度。真正做到不仅“知其然”,还能“知其所以然”。同时在重视基础知识的同时,应注意将某些问题进行适当的拓展深入,提高综合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

2、重视能力的培养和生物学科思维的培养

生物学科的能力结构应以生物学科考试四项能力要求为基础,在重视基础知识和核心概念学习的同时,重视各种能力的培养,在平时复习时,尤其要加强表达能力、实验能力、应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而上述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仅仅在课堂中的学习是做不到的,因此在课后必须要花一定的时间进行训练。

来源:高中生学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