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佟霏 01 小树宝贝2岁多了,前些日子因为反复发烧, 我和树爸带他去医院检查。 经过了简单的门诊检查之后, 医生说小树需要采血进行化验, 我们又带着小树来到了采血室。 小树以前化验过指尖血,而这一次是抽静脉血, 对于他来说还是第一次。 坐在采血室的椅子上,我对小树说: “宝贝,这一次我们要扎小胳膊了哦。” 小树看着穿着白大褂的护士阿姨拿出了小细针, 立马害怕得大哭起来,嘴里喊着: “我不扎胳膊,我不扎胳膊。” 说着,还挣扎着想要从椅子上爬下来。 我把他拥在怀里,等他稍微平静下来,告诉他: “宝贝,扎针的时候会有一点疼, 但会帮助你快点好起来,我们尝试一下, 护士阿姨会轻轻地扎哦,爸爸妈妈会和你在一起。” 小树还是没有停止抽泣, 护士阿姨热情地和他打着招呼。 小树犹疑了一会, 终于,他低下头看了看自己的小手, 缓缓地伸出了自己的小食指, 送到了护士阿姨的面前, 想要护士阿姨扎他的手指。 护士阿姨没有理解他的意思,顺势拉过了他的小手, 开始用酒精棉擦拭小树的胳膊,小树于是开始大哭, 但并没有挣扎,采血的过程很快就结束了。 等走出医院的时候,小树忽然对我说: “妈妈,我扎针哭了。”表情里有一些小懊恼。 这种懊恼我猜得出缘由, 之前小树去打预防针的时候,因为没有哭, 我们表扬了他说: “小树真勇敢,打针很疼都没有哭呢”。 在他的心里,也许就把打针不哭和勇敢划上了等号。 我抱着他说:“宝贝一开始虽然很害怕打针, 却能伸出手指勇敢地尝试,已经很勇敢了。” “妈妈还要表扬你的是, 虽然宝宝后来在胳膊上打针哭了, 但是你却一动也没有动,坚持到了最后, 这也很勇敢呢。” 听我这样说,小树的精神头一下子就起来了, 在返回家的车上, 还兴奋地在电话里大声地对奶奶说: “奶奶,我勇敢了,我打针了”。 02 在一个2岁孩子小小的心里, 勇敢是怎样的一种定义呢? 或许是打针不哭,或许是得到爸爸妈妈的表扬, 也或许是其他。 即使他并不知道究竟什么是勇敢,我依然愿意相信, 真正能够给予孩子勇气的,并不是我逼迫他去做什么。 而是让他知道,妈妈能够看见他的勇敢, 看到他努力向前迈出的那一步, 看到他主动伸出的那只小小手指。 很多时候,我们都希望孩子勇敢, 因为机遇似乎总是更多地留给勇敢的人, 但与勇敢相对的,恐惧却是我们的本能。 记得之前有一次去游乐场, 一个小男孩站在高高的滑梯顶端,怎么都不肯下来。 下面的妈妈看得直着急,对着小男孩大喊: “宝宝,快下来啊,勇敢点, 你看旁边比你小的妹妹都下来了,下来吧,没事的。” 小男孩依然紧紧抓着滑梯的扶手, 一脸紧张,说什么也不肯下来。 妈妈在下面继续喊着, 同时还跟旁边小朋友的妈妈说着: “我们家这孩子啊,从小胆子就小,见个生人也哭, 看到个小猫小狗的也害怕,我真是没办法。” 类似的场景其实还见到过很多次, 当孩子表现出恐惧时,家长往往十分担心和紧张。 一边给孩子贴上一个胆小的标签, 一边鼓动孩子要变得勇敢无畏, 却常常发现孩子变得越来越胆小退缩。 其实在这个时候,如果我们能够看见孩子的恐惧, 尝试着去理解孩子的恐惧, 给他一些蓄满勇气的时间,告诉他, 我们会和他一起面对, 那么孩子总会不断生长出越来越多的勇敢力量。 03 小树更小一些的时候,其实也十分胆小, 大人说话的声音稍高一些,他就会被吓得大哭。 在他1岁多的时候,有一次我带他去小朋友家玩, 小树一进门看到那个小朋友就开始往后退了。 小朋友想要和他一起玩,可是只要一靠近他, 小树就紧张害怕到大哭。 奶奶对小树的这种表现感觉有些难以接受, 也曾当着小树的面说道: “这孩子也太胆小了,动不动就被吓哭了。” 我叮嘱奶奶,一定不要在小树面前说他胆小, 其实每一种性格都有两面性, 小树这样其实也是一种非常谨慎的表现。 他对危险的感觉更加敏锐, 也在用自己的方式对危险进行着判断, 不会鲁莽行事,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小树奶奶听我这样说,觉得有理, 也不再为此事着急担忧了。 随着小树慢慢长大, 如今的他越来越多地表现出勇敢的行为。 不仅能够很好地尝试一些需要勇气的游戏项目, 而且和小伙伴们的交往也更加自如, 还有了几个非常要好的小朋友。 当我们给予了孩子独立判断危险的机会, 不指责和强迫他时, 这种对孩子恐惧的接纳,才是勇气得以生长的肥沃土壤。 04 不知道从什么开始, 我们总是习惯于在他人面前 展现自己勇敢和坚强的一面, 而把恐惧和脆弱都隐藏起来。 面对孩子的时候,我们也不自觉地要求孩子这样做。 可是,被逼迫出来的勇敢,终究像是一只纸老虎, 如果没有一颗真正强大的内心, 所谓的勇敢不过是一种逞强。 当父母对着孩子说“别怕, 这有什么好怕的”或者“好孩子,勇敢点”、 “爸爸妈妈喜欢勇敢的孩子”的时候, 并不能让孩子真的获得勇气, 反而会让他更加意识到自己的弱小与无力。 况且,对于孩子而言,他是否真的能理解, 勇敢这个词究竟是什么意思呢? 就像小树 轻而易举地就把勇敢和打针不哭对等在一起了, 可能也有一些孩子会认为 勇敢就是凡事争在别人前面, 或者勇敢就是不让自己的害怕被别人看见。 但其实, 这些只是勇敢的表层,甚至有一些是勇敢的误区。 真正的勇敢,是即使恐惧,仍有勇气去面对未知; 是即使跌倒,仍然敢于从头再来; 是即使压抑,仍然能够突破自己。 愿我们能够给孩子一段蓄满勇气的缓冲时间, 放手给他勇敢探索的自由空间, 等待他用自己的眼睛去认识未知的世界, 走向真正的勇敢。 作者:佟霏,码字9年广告人,现自由撰稿人。家有2岁娃一枚,专注分享幼儿心理与早期教育启蒙知识,用科学的方式,助力孩子的成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