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创伤· MIPPO技术结合锁定接骨板在胫骨远端骨折手术治疗中的应用张小飞,刁振鸿 (海门市人民医院骨科,江苏226100) [摘 要] 目的:总结微创经皮接骨板固定技术(MIPPO)结合胫骨远端锁定加压接骨板(LCP)在治疗胫骨远端骨折中的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胫骨远端骨折使用胫骨远端内侧锁定加压钢板结合MIPPO技术内固定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28例患者均得到随访6~12个月,骨折均愈合,未出现延迟愈合及不愈合。疗效按Johner-Wruhs评分评定:优20例,良6例,可2例,优良率92.9%。结论:MIPPO技术结合LCP治疗胫骨远端骨折具有手术创伤小,保护骨折端血供,利于骨折愈合和功能恢复。 [关键词] 锁定接骨板;微创经皮接骨板固定技术;胫骨远端骨折 胫骨远端骨折是下肢骨折中较常见的骨折类型,胫骨局部软组织薄弱,以往采用切开复位接骨板内固定治疗易导致骨折端周围血供破坏较大,容易引起骨折延迟愈合及不愈合。而微创经皮接骨板固定技术避免骨折处的暴露,保护骨折端的血供,可促进骨折愈合[1]。选取本院2009年1月—2016年6月间收治的28例胫骨远端骨折患者,采用微创经皮接骨板固定技术(minimally invasive percutaneous plate osteosynthesis,MIPPO)技术结合胫骨远端锁定加压接骨板(locking compression plate,LCP)治疗,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胫骨远端骨折患者28例,其中男性18例,女性10例,年龄15~70岁。左侧16例,右侧12例。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16例,重物砸伤6例,坠落伤6例。 1.2 方法 入院后均予固定、牵引和消肿等治疗,待患肢肿胀消退,出现“皱皮征”后择期手术。手术采用椎管内麻醉或全麻,根据X线片先选取接骨板的长度,于内踝处取3cm切口作为LCP的入口,钝性分离皮下组织,用骨膜剥离器在深筋膜和骨膜之间做分离建立皮下隧道,再将锁定接骨板穿入,经C臂机透视,如骨折及接骨板位置满意则经皮钻入锁定螺钉固定,充分止血,冲洗后缝合切口。术后予抬高患肢,使用甘露醇消肿,视软组织损伤情况可加用抗生素预防感染。术后24小时指导患者进行患肢屈伸功能锻练,术后4周扶拐下床不负重功能锻练,术后12周视X线复查情况决定是否可完全负重。 1.3 疗效评价 采用胫骨骨折疗效评定系统Johner-Wruhs功能评分[2]对患者术后治疗效果进行评价。 2 结 果28例均得到随访6~12个月,骨折均愈合,未出现延迟愈合及不愈合。末次随访疗效按Johner-Wruhs评分[2]评定:优20例,良6例,可2例,优良率92.9%。 3 讨 论胫骨远端内侧锁定加压接骨板是根据生物学固定概念及胫骨解剖特点设计的解剖型接骨板,近端为楔弧形设计,便于皮下插入,通过接骨板与锁定螺钉的自锁定能牢固维持骨折的位置。采用MIPPO技术不强求小骨折块的解剖复位,不要求接骨板和骨面完全贴附,尽量保存骨折端的原始环境,对软组织及骨膜的干扰较少,保护了骨折端的血供,促进骨折愈合。鉴于这些优点,MIPPO技术结合LCP内固定已成为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的核心技术[3-6]。 术中开口处应注意避免损失大隐静脉,同时接骨板应尽可能避免塑形,以增加其抗弯、抗扭曲强度。但鉴于患者的个体解剖差异,接骨板有时候会出现贴附不佳,其远端翘起顶压皮肤,影响切口的愈合及术后的疼痛感等,建议可视具体情况少许塑形。 总之,采用MIPPO技术结合LCP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符合目前骨折治疗理念中的生物学固定原则,是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理想的选择。 [参考文献] [1]刘璠,茹江英,顾永强,等.微创内固定系统治疗复杂性膝关节周围骨折的近期疗效[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05,7(11):1015-1020. [2]Johner R,Wruhs O.Classification of tibial shaft fractures and correlation with results after rigid internal fixation[J].Clin Orthop Relat Res,1983(178):7-25. [3]李华德,胡宏伟.微创接骨板技术治疗胫腓骨远端骨折的疗效观察[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3,21(14):1463-1466. [4]杨明,张殿英,付中国,等.经皮微创接骨板技术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的疗效分析[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11,13(6):553-555. [5]杨英果,朱冬承,戈兵,等.MIPPO技术结合LCP治疗高龄胫骨远端骨折[J].实用骨科杂志,2012,18(2):171-172. [6]肖志林,周明昌,冯经旺,等.微创经皮钢板接骨术结合锁定加压钢板与切开复位解剖型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比较[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14,16(1):91-92. [中图分类号] R687.3 [文献标志码]B [收稿日期] 2016-11-11 [文章编号]1006-2440(2017)01-0036-0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