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4 调兵遣将
前线传来的不是捷报而是噩耗,这让小松原中将不由倒吸了一口凉气。看看回到海拉尔的山县联队残兵的那幅狼狈相,小松原知道首次交锋自己是彻头彻尾地失败了。
“一定不能让上峰知道,否则我的前途就会到此为止。”小松原在心里暗暗告诫自己。他想起了一年前在张鼓峰一役中表现同样蹩脚的尾高龟藏,这家伙在战后利用渲染战绩、隐瞒损失的办法逃过了大本营的追究,还晋升为驻中国山东的第十二军军长。小松原认为好事与坏事之间并没有绝对的界限,关键看你怎么去把握。
小松原马上做了两件事。第一就是立即向上级部门报捷,他把东八百藏成功袭击苏蒙军河东指挥部、击毙蒙骑第六师师长沙日布的辉煌战果一再渲染,而且再想当然的加上了全歼第六师第十五骑兵团的“赫赫战果”,结尾才将东八百藏中佐不幸罹难的事一笔带过。报告中小松原还使用了极其煽情的语言,“白刃突击战,壮哉,东八队长之战死”!对于东八所部全军覆没他只字未提。——本来就不是,就没全去吗,怎么能全军覆没?小松原认为关东军就是知道了也不会点破,东京大本营更不会派人来核实,一切都是自己说了算。要说这小松原也不愧为官场老手呀。
小松原所做的第二件事就是立即安排井置荣一中佐重建师团骑兵联队。尽管骑兵在战斗中的作用已经大大减弱,但作为一个古老的兵种在师团这种编制中没有还是不行的,更大程度上这是实力的一种象征,部队检阅时更是必不可少。小松原还要感谢一下东八百藏,轻敌的东八只带走了一个中队,正好留下一个中队来当种子。要是都带去覆没了,这重建起来还真不那么容易呢。
关东军不可能不知道第二十三师团在诺门坎前线的失败,他们的特派员辻政信就是前线蹲着呢。可能是辻政信没好意思说,也可能是关东军护犊子,他们竟然相信了小松原的“捷报”,还直接把小松原的电报原封不动地发给了东京。
东京到底是远一点,他们确信前线打了胜仗。打胜仗肯定是好事,很快关东军便收到了参谋本部发来的“参字547号电”。电报除对第二十三师团取得的伟大“胜利”表示热烈祝贺之外,还亲切地询问了参战部队的情况。更让关东军司令官植田谦吉感激涕零的是,不但参谋本部询问前线是否需要总部的支援,陆军大臣板垣征四郎还亲自授意关东军的态度“要更加积极一点”。这不就等于说要前线想方设法进一步扩大事态吗?看人家板垣,当初冒死发起“九一八”事变,现在都坐上陆军大臣的宝座了。“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这话真是一点都不假呀。
来自东京的鼓励又让植田大将觉得前线并不是真打了败仗,充其量是“胜负各半”,双方等于打成了平局。首先是空战日军取得了辉煌的胜利,打得苏军飞机都不敢出来了。至于陆上吗也不能算输,主要是出动兵力太少,也没带重武器。如果两个联队长都带上全部人马,胜利还说不定是谁的呢。
骑兵出身的植田大将出生于明治时代的1875年,现在已经是六十四岁多了。日本陆军规定大将的退役年龄是六十五岁,元帅则是终身制。如果想在军界继续干下去的话,植田必须在这半年的时间内立下不朽功勋,获得晋升元帅的机会才行。植田大将不但独腿而且独身,为了当好军人他连老婆都没娶,把毕生精力都奉献给了皇军的“伟大事业”。植田清楚大日本帝国可以批准一个瘸子担任大将司令官,但绝不会允许出现拐子元帅。晋升元帅的机会可以说是微乎其微,除非有奇迹出现,现在可能出现的奇迹就在眼前。
既然是因为兵力少遭受了挫折,这次多去点人一定就可以找回面子,关东军参谋部很快就制定了扩大战争的作战方案。对于首战失利的第二十三师团来说,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了参谋部的信任。两大牛人服部卓四郎和辻政信因此去找了参谋长矶谷廉介中将,认为如果务求必胜的话就必须换掉刚刚吃了败仗的第二十三师团,改由关东军最精锐的第七师团亲自出马,拿不定主意的矶谷参谋长就去和植田司令官商量。植田踌躇再三说了句很经典的话:“还是第二十三师团上吧,换了第七师团小松原的面子不好看。”之后还意犹未尽地加了几句,“越到这个时候,越是不能不信任小松原。否则的话,如果我是小松原,是会切腹自杀的。”这几句话等于把第二十三师团彻底送上了黄泉之路。
关东军的作战方案很快报到了东京。对于是否扩大在诺门坎地区的作战,陆军省和参谋本部也存在不同的意见。最后还是一贯主战的陆军大臣板垣征四郎站出来说话了,“就是一个师团的事情,不必过于斤斤计较,让关东军自己搞去吧”。
有了陆军省和参谋本部的首肯,植田谦吉感觉到这可能就是让他名垂青史的重大转机,按捺不住激动心情的植田大将立即在6月20日向“伪满州国”内的关东军下达了集结的命令:
一、第二十三师团和第七师团二十六联队、第二十八联队一个加强大队调往诺门坎一线;
二、第二飞行集团前出海拉尔一线;
三、驻扎在公主岭的第一战车团调往诺门坎一线,以对付苏联的装甲部队。
命令一经下达,奉命参战各部都立即动身向着指定地点集结。
最积极的当然是急于找回面子的小松原第二十三师团,在接到集结命令的当天便浩浩荡荡开出了位于海拉尔的营地。但是问题很快就来了,照样还是没有水喝。由于第二十三师团的军需官在地图上看到这一带有很多大大小小的湖泊,就自以为是地判断行军路线上水源充足,也就没有从营地带出足够的饮用水。谁知路上那些湖泊都是咸水泡子,平时连牲口都不喝,更不用说人了。六月下旬即使在东北中午的温度也超过了三十度,阳光下负重行军的士兵不到一天就喝完了所带的饮用水,一个个渴得喉咙冒火眼睛喷血。一些聪明一点的士兵就利用夜晚宿营时挖坑,把头伸进去吮吸沙坑里的湿气解渴。还好此时是多雨季节,天空不时还能够下一点雨,这才使第二十三师团经过一周地狱式的跋涉终于到达了预定集结地点。这多雨有利也有弊,第二十三师团受益了,可害死了那边的第一战车团。
“九一八事变”的罪魁祸首、时任陆军大臣的板垣征四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