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陈德忠蔬菜大棚致富教乡亲种菜

 任消遥我心自在 2017-06-10

  新和县依其艾日克镇喀拉塔什村村子里一个个蔬菜大棚密密麻麻的这一切都是村里致富带头人陈德忠的功劳。

  “我们都是从陈德忠那儿学到的种菜技术。”3月25日,笔者到村里采访时,种菜的维吾尔族村民这样说。

  教村民种大棚菜

  “陈德忠就是我的师傅,我们父子俩种菜的技术都是他教的。”73岁的村民马合木提·库尔班说。

  马合木提种植温室大棚已有十多年,现在他有4座温室大棚,还有6个小拱棚,每年收入6万多元。

  “为了学大棚种植,我还专门学了很长时间的汉语,现在不少汉语专业术语我都能听懂。”马合木提说。十多年前,村里不少人靠种植大棚蔬菜致富,马合木提就和儿子商量着也要跟陈德忠学习大棚种植技术,但家里人却笑他连一句汉语都不懂,怎么学?

  这让马合木提很生气,专门跑到县城买了汉语书籍和磁带,回到家学。

  马合木提告诉笔者,如今一遇到问题,他还经常到比自己小10岁的陈德忠家,向他请教种植技术

  喀拉塔什村最先向陈德忠学习温室大棚种植的是热合曼·吐拉甫,20年前的春节,当他看到陈德忠的青椒在街上卖到了一公斤8元时,当即就决定要向陈德忠学艺。

  “当时,我先开始教部分村民学习温室大棚种植技术,后来看到我们种蔬菜越来越挣钱,更多的村民来找我学习,有的甚至直接把温室盖起来,再到我这里移苗栽种。”陈德忠说,当时村里种大棚最多的时候,共有500多座温室大棚,1000多座大拱棚,面积达1000多亩。

  “如今我们村不但承担着县城的蔬菜供应,还负责给各个村提供菜苗。全村现有温室大棚282座,大小拱棚一共1000多座。”村党支部书记热合买提·买合木提说,他也是陈德忠的学生。

  帮村民一起致富

  陈德忠从小在喀拉塔什村长大,但由于没有技术,他在村里除了种地没有别的致富门路。1989年,新和县为解决群众吃菜难的问题,开设了一个蔬菜种植培训班,陈德忠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去听了一节课,结果这个投入少、获益大的行业立即吸引了他。

  第二年开春,他抱着一卷地膜,将自己种植麦子的良田改成了大棚,在春季种上了大白菜

  “大白菜都是6月中旬种的,哪有年初种的?”在家人的质疑声中,陈德忠在5月份将一棵棵新鲜的大白菜摆上了新和县城的街头,由此丰富了当地的蔬菜品种。

  经过三四年的摸索,陈德忠在蔬菜大棚种植技术成熟之后,开始在8个温室、50个拱棚进行大规模种植。

  “当时他就赚了不少钱,还买了桑塔纳轿车,大家都震惊了。每天有很多人去找他,要跟他学技术,说是去帮他干活,结果把他大棚里的土都踩实了,他也不恼,还耐心地跟大家讲解。”村里的老党员塔西巴·吐西说,后来谁在种植中遇到了难题,他都会上门“会诊”。

  “我们村有1000多人,3000多亩地,在全县属于地少的村,但村里人这几年都发财了,七八年前不少村民就有好几万元的年收入。当时县里买轿车最多的是我们村,经济最活跃的也是我们村。大家都感谢陈德忠,一到春节,我们这些维吾尔族村民一波一波地去给他拜年。”塔西巴说。


蔬菜大棚

  带村民适应市场

  但是,随着经济环境的改变,喀拉塔什村的温室蔬菜也出现了供大于求的局面。

  蔬菜种植户艾海提·沙力说,在县城三四百个人卖菜,菜价还可以,可是涌入上千人卖菜的时候,菜价就一落千丈了,特别是有的年份大家种的蔬菜品种都一样时,问题就特别明显。有一年冬天,芹菜便宜到一元钱一公斤,西红柿五毛钱一公斤,不少人亏得连本都收不回来。

  “这时候,还是陈德忠带领我们走出了困境,他说种菜要活,要有跟着市场变的思路。现在,我们村民都跟着改变了思路。”马合木提说,大家不但学会了种菜,还学会了搜集种菜信息。

  “我们到阿克苏市、库车县看人家都种什么,他们种什么,我们就不种什么;他们不种什么,我们就种什么。”马合木提说,今年他种的黄瓜已经上市,每个大棚轻轻松松收入1万元,到5月份,就可完成6万元的收入目标。

  “现在,我们村大部分人都开始卖菜苗,因为县里很多村都种起了小拱棚蔬菜,菜苗用量很大,现在我们卖菜苗比卖菜还挣钱。”热合买提说。

  先富带动后富一起携手进入小康社会便是如陈德忠做的这般,希望新和县依其艾日克镇喀拉塔什村村民们在致富路上越走越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