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mihu16 > 馆藏分类
配色: 字号:
吴生元辨治厚腻苔的经验
2017-06-10 | 阅:  转:  |  分享 
  
于男子前列腺增生可也。凡前列腺增生趋于稳定期患

者,徐师每加山药、麦芽。盖回乳汤中有用山药之记

载,麦芽又是回乳之专品,两药甘平,宜于长服久服,

有助于前列腺体缩小,并具涩精缩泉开胃之功效,尤

适用于脾胃功能衰弱且前列腺增生之人。如治吕××,

64岁,小便不利两年,临厕欲尿而不得,神疲气短,

倦怠乏力,纳谷不馨,肛门坠胀,时欲大便。舌淡苔

薄,脉缓。B超:前列腺511cm×410cm,回声尚均匀,

膀胱充盈一般。治以益气健脾,方选老人癃闭汤加味:

党参、炙黄芪、萆、车前子、山药各15g,莲子、白

果各10g,茯苓、王不留行各12g,肉桂2g,甘草3g,

大麦芽30g。上方进14剂,患者精神振,纳谷佳,小

便基本通畅。又以原方续服30余剂,诸症消失。在当

地医院B超复查:前列腺418cm×317cm,回声均匀。

(收稿日期2000206224)

吴生元辨治厚腻苔的经验

650021云南省中医医院彭江云吴洋

关键词:厚腻苔中医治疗名医经验吴生元

《形色外诊简摩·舌质舌苔辨》说:“苔乃胃气之

所熏蒸,五脏皆禀气于胃,故可借以诊五脏之寒热虚

实也。”胃气正常之时,舌苔薄白,干湿适中,不滑不

燥,脏腑功能失调时,胃气挟邪气上蒸,表现出病苔。

从舌苔颜色、舌质变化可以判断疾病的性质,病邪的

轻重及病情的进退。厚苔“不见底”多为病邪传里,

病情较重,或内有食饮痰湿积滞者。腻苔是舌面上覆

盖着一层浊而滑腻的苔垢,颗粒细腻而致密,刮之难

去,多见于湿浊、痰饮、食积等阳气被遏的病变。由

此可知,厚腻苔属水湿痰浊为患,水湿痰浊与肺脾肾

肝关系最为密切。导师云南省名中医吴生元教授,临

床治疗厚腻苔常以温化、清化、芳化、燥湿为法,固

护中焦,不伤阳气,四诊合参,辨证施治,取得一定

效果,现将导师辨治厚腻苔的病案四则,介绍如下。

1湿热阻滞,先攻下,后温补

李××,男,77岁,1997年11月6日来诊。患者

胃脘闷胀,背部烧灼感半月余,伴头晕乏力,双下肢

沉重,行走无力,进食则反胃,大便三日未解,口中

粘腻,舌暗红苔黄厚腻,脉弦。曾服三仁化湿汤及多

种西药无明显效果,既往有“慢性胃炎、高血压”病

史。证属湿热阻滞中焦。治疗先攻下湿热,再温中健

脾。第一方大承气汤加味:生大黄8g,芒硝、枳壳、

厚朴、蔻仁、甘草各10g,苡仁15g。第二方黄芪建中

汤加味:黄芪50g,桂枝20g,杭芍、生姜各15g,大

枣、甘草各10g。嘱二方交替服用,服第一方1剂后解

大便1次,仍感背部烧灼感,胃脘闷胀稍减,口淡无

味,进食似吃木渣样,舌暗红苔灰黄厚腻,脉细弦。

原第一方加佩兰10g,玄参15g,第二方不变,服第一

方2剂,第二方3剂后,患者病情好转,胃脘闷胀、

背部烧灼感明显减轻,大便通畅,厚腻苔已退,进食

有味,继服黄芪建中汤5剂,诸症悉解。

按:《舌鉴辨正》说:“舌苔浅黄腻薄者微热也,

干涩深黄腻厚者大热也。”本患者舌暗红苔黄厚腻,属

湿热内结之证,中焦湿热积滞日久,缠绵难化,非一

般化湿之剂能够攻克,大承气汤为《伤寒论》阳明篇

三承气汤之一,能攻下实热,荡除燥结,治痞满燥实

之证。原方中配伍佩兰芳香化湿;苡仁、菖蒲、蔻仁

化湿健脾和胃,固护后天之本;玄参滋养阴液,以防

攻下热结伤阴劫液;甘草调和诸药,与大黄同用,使

泻下之力缓和。全方配伍,共奏攻下湿热,健胃养阴

之效。因老年人患病日久,病非一端,难于以一方通

治多方病证,只能先治其标急之证,再调本缓之证,

用大承气汤治疗,是临床上权宜之计的一个变通治法,

腑气通后,内结之湿热有外出之路,证情得以缓解,

继用黄芪建中汤温中补虚,使中阳得运,气血得生。

对这样的老年患者,其难之处还在于善后之调理。

2营热胃冷,和解少阳

周××,男,75岁,1997年7月10日初诊。患者

反复身痛困倦一年余,伴忽冷忽热,畏寒肢冷,脘腹

胀闷,口淡无味,右侧颈部淋巴结肿大,口干苦不喜

饮,二便调,舌淡苔白厚腻少泽,脉沉细。证属营热

胃冷,痰湿阻滞。治宜和解少阳,化痰除湿,清热散

5《四川中医》2000年(第18卷)第10期

?1995-2005TsinghuaTongfangOpticalDiscCo.,Ltd.Allrightsreserved.

结。方用小柴胡汤加味:柴胡、法夏、败酱、苡仁、

桂枝、生姜各15g,黄芩、桔梗、板蓝根、菖蒲、蔻

仁、大枣、甘草各10g,党参30g。服药5剂,患者忽

冷忽热、脘腹胀闷缓解,身痛困倦减轻,左侧颈部淋

巴结明显变小,厚腻苔已退。改用玉屏风桂枝汤益气

固表,调和营卫,继服5剂而愈。

按:《舌鉴辨正》说:“厚白苔舌中干厚白,尖边

无异色,脾胃热滞也,里证宜三仙丹加石斛山查麦芽

等药,若伤寒表证见此舌是邪热在少阳,其证多口苦

耳聋,发热烦躁,四肢逆冷,寒热往来不等,宜小柴

胡汤,旧说谓营热胃冷未合。”本例患者舌淡苔厚腻少

泽属邪入少阳,“营热胃冷未合”。小柴胡汤源于仲景

《伤寒论》,原方柴胡解其外,清解少阳之邪,并疏畅

气机之郁滞;黄芩清其内,协助柴胡和解清热;人参、

半夏、生姜、大枣补中扶正,和胃降逆,杜绝邪气全

入太阴而成虚寒;甘草既调和诸药,又相助扶正;配

伍板蓝根、败酱清热解毒,化瘀散结;桔梗祛痰消积,

苡仁、菖蒲、蔻仁健脾除湿,桂枝温经通阳,协和营

卫,全方为伍,共奏和解少阳、化痰除湿、清热散结

之效,使表里协和,枢机自转,邪去正安。

3寒湿阻滞,健脾燥湿

刘××,男,72岁,1998年3月5日初诊。患者

反复脘腹月辰胀1年余,大便不爽,服润肠通便中药后

大便已通畅,但脘腹月辰胀未减,时感胃脘不适,畏酸

冷,神疲乏力,早晨出汗,遇冷头痛,饮食不佳,舌

淡苔厚白滑腻,脉细。西医诊断“慢性结肠炎”。证属

脾胃虚弱,寒湿阻滞。治宜健脾益气,温中燥湿。用

加味香砂六君汤:党参30g,茯苓、白术、法夏、肉

桂、焦楂、炒麦芽、生姜各15g,木香、砂仁、陈皮、

菖蒲、甘松、甘草各10g,公丁8g。服药5剂,脘腹月辰

胀明显减轻,饮食增加,厚滑腻苔已退,舌淡苔根白

腻,脉细缓。效不更方,原方继服5剂而愈。

按:《舌鉴辨正》说:“厚白滑苔舌,如图中厚白,

尖边无异常色,此脾胃有寒湿也。”本患者舌质淡苔厚

白滑腻,属寒湿中阻之证。素体脾胃虚弱,加之久病

不愈,脾胃受损,寒湿内浸,阻滞中焦,阳气受遏,

清气不升,浊气不降,故脘腹月辰胀。加味香砂六君汤

方中,党参益气健脾,促其运化;茯苓淡渗利湿,健

脾补中;白术、砂仁健脾燥湿,杜其生湿之源;陈皮、

法夏行气健胃,燥湿化痰;木香理气止痛,疏通气机;

公丁、肉桂温中散寒,以助寒湿之化散;焦楂、炒麦

芽健胃消食,补脾不忘开胃。全方配伍,健脾益气,

温中燥湿,扶正祛邪,标本兼顾,使脾升胃降,故收

良效。

4寒湿内结,温阳通便

胡××,男,80岁,1998年12月31日初诊。患

者反复腹痛,大便秘结4年余,3天前因进食苦菜腹痛

加剧,伴喜温喜按,口干喜热饮,饮食不佳。曾服多

种中西药物效果不明显,平素靠“开塞露”解便。舌

淡青苔黄厚腻,脉沉细。既往1994年曾患“脑溢血”,

现行走困难。证属寒实内结。治宜温阳通便。用大黄

附子汤加味:附片50g,生大黄、砂仁、枳壳、厚朴、

木香各10g,细辛8g,火麻仁15g。服药3剂,腹痛、

口干缓解,大便通畅,饮食增加,黄厚腻苔已退,舌

淡苔白微腻,脉细弦。原方加肉苁蓉15g,继服5剂而

愈,再以加味香砂六君汤5剂以善其后。

按:《舌诊四言诀》说:“青舌黄苔,不作热证,

中寒吐泻,恣食生冷,阴病夹湿,寒湿内盛,温中散

寒,姜桂砂仁。”通常情况下,寒湿苔白腻,热湿苔黄

腻,但据临床所见,杂病中出现黄苔者屡见不鲜,湿

重亦能发黄。一般说来黄苔是由于人体在感染发热,

胃肠功能紊乱,肺部炎症,肝胆疾患等情况下引起舌

局部丝状乳头增殖,口腔腺体的分泌异常,角化增剧,

血管扩张,口腔含菌量增多,局部微生物着色等因素

形成。本例患者舌质淡青,口干喜热饮,喜温喜按,

进食苦菜后腹痛加剧,四诊合参,属寒实内结之证。

大黄附子汤源于仲景《金匮要略》,方中大黄走而不

守,泻下通便,得附子细辛之大热使寒性散而走泄之

性存,配伍厚朴苦辛温,行气燥湿,枳壳苦微寒散积

消痞,小承气汤推荡实热,破滞除满之意也存。砂仁

辛温化湿行气,健脾和胃,木香辛苦温,行气止痛;

火麻仁甘平润肠通便,滋养补虚。全方配伍,寒热并

用,攻温兼行,温阳通便,腑气得通,疾病自愈。

(收稿日期2000206208)

6《四川中医》2000年(第18卷)第10期

?1995-2005TsinghuaTongfangOpticalDiscCo.,Ltd.Allrightsreserved.

献花(0)
+1
(本文系mihu16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