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画最底层的农民和矿工,每天9小时,他却成为最出彩的画家

 笑溜达 2017-06-11

学画画、搞创作、爱收藏,就点艺术家传播网

中国最大的艺术人物平台 · 全球推广最优秀艺术家


“艺术不是文化的附庸,

去遮掩真实的生活。”


徐唯辛 酸雨 220cm×340cm 油彩亚麻布 1997年-1999年




他为了将画面变得更加真实

于是每天跟工友同吃同住

  

酸雨(三联画之一)

  

酸雨(三联画之二)

  

农民工,矿工,藏民等等

这些符号在他的画面里成为了独特的语言

让人过目不忘


酸雨(三联画之三)

  

他说;“我的画有别于传统美术,

也许它颜色不够靓丽,人物不够漂亮,

但我就是要画出别人触及不到的感情!”


《酸雨》之二 布面油画 200CMX140CM 1998-2000年

  

他被称为

“劳动者精神的搬运工”


《酸雨》之二 ( 局部)


当他谈到自己的画,

体现出来的是一种万分自豪感。

质朴和直接才是最打动人心的。


他是

徐唯辛


1958年生于新疆乌鲁木齐市

1978年考入西安美术学院

1981毕业于西安美院

1985年考入浙江美术学院后获得硕士学位。

1987毕业于中国美院油画系,硕士学位。

2010 当选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常务副院长

现任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

常务副院长、教授、文化部艺术品评估委员会委员。

中国人民大学徐悲鸿艺术学院教授、

副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致公党人民大学支部主委。

主要从事教学和油画创作工作



访




 

徐唯辛  工棚  布面油画  200×220cm  2003年


1997年时他就开始注意农民工的问题。

当时要为中“全国首届油画风景展”准备作品,

打算画幅别致的城市风景来参展,

就去建筑工地找灵感,

发现工人和没有完工的建筑组合在一起

有一种难以言表的视觉感受,

尤其是农民工的形象令人难忘。


工棚局部


在这之前,他主要以民主风情为题材,

对身边发生的一切熟视无睹,

回到现实才发现自己以前脑子里被灌输

的工人形象是雄伟。

其实他们只不是一群背井离乡的农民,

为了糊口,割舍与家人的情感,

哪里能干活就流动到哪里。


工棚局部


在全国各个城市打工的农民约有一亿左右。

既没有福利也没有劳保,

工资微薄,还经常被恶意拖欠。

他们与主流社会保持一定的距离,

所以这些方方面面的原因造就了这个特殊的群体。


工棚局部


虽然对农民工的生存状态有如此感触,

但如何改变他多年形成的审美模式,

把这些感受转换成画面和形象,

于我不是简单的问题。

他当时正在画《酸雨》,因为画面很大,

创作过程旷日持久(画了整一年,距结束仍好像遥遥无期)。


工棚局部


在这种情况下,

关于农民工的创作只是勾了些不成熟的草图而已。

2000年报考清华美术学院的博士,

考创作时,他的草图就是《打工图》

(2005年入选第二届北京国际双年展)的雏形。


徐唯辛 2005年作 打工图


其时,社会上已经出现了类似题材的作品,

有两种:一是行为艺术。

作者在北京一个美术馆召集了一些真民工,

做了些事先设计好的表演。

另外一件是彩色雕塑,

有点像美国艺术家西格尔(GEORCE SEGAL)的作品。


打工图局部


表现的是一个街头常见的外地农民的板车车夫。

这两个作品的共同点是已经注意到了这个社会问题,

不过个人认为作者都是以一种高高在上的姿态俯视着他们。

特别是那件雕塑,把农民工当作另类,

形象丑陋委琐,缺乏对他们的尊重。


打工图局部


也许与知青下乡的生活和成长的背景、年龄有关,

对民工的尊重和同情是他创作的前提。

从人的角度看,每个人绝对都是平等的。


打工图局部


农民工中许多人是为人之夫,为人之父,

他们为了生计离乡背井,虽然缺乏教育,

但是并不缺乏人的基本尊严。

这样的态度始终贯穿我创作之过程,

因此,在《工棚》的画面上,

虽然这些看上去营养不良的农民工们衣衫褴褛,

但他们的态度不卑不亢,坦荡地注视着观看他们的观众。



2003年的“非典”事件后,

他才真正有状态进入《工棚》的创作。

他任教的大学校院内有个巨大的工地 ,

除了管理层,干活的都是农民工,约有千人。

构图就是在这里开始的。

老套路:先去工地和工人宿舍转,

和工人套近乎,勾小稿,然后上画布,

铺颜色,再就是无休止地修改。



2003年11月,

四川一个农民工的家属向总理诉说被拖欠工资的问题。

新一届政府已经意识到问题的广泛性和严重性,

于是由中央出面为解决此事专门下发文件,

各级政府运用行政手段干预,

全国刮起了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的风暴。

农民工不仅成了热门话题,

也成为了这个剧变时代中国社会病症的一个符号。

作为画家,通过绘画和他自己的观点使这个符号得到了进一步诠释,

不仅从一个侧面记录了这个时代,

也表达了社会良心对这个问题的思考。







矿工系列






西藏组画

徐唯辛 圣地拉萨 两联布面油画 176×340厘米1995-1997年作

  

圣地拉萨(左)

  

圣地拉萨(右)

  

圣地拉萨局部

  

圣地拉萨局部

  

圣地拉萨局部

  

圣地拉萨局部

  

圣地拉萨局部

  

酥油茶馆

  

酥油茶馆 色稿

  

酥油茶馆二

  

酥油茶馆三

   

徐唯辛 2005年作 阳光下的灿烂


  

  

  

  


  




  


  

  

  

 

  

  

  

 

 

 

 

 

  

  

  

 

  

 

 

 

  

  

  \




风土人情

徐唯辛 1987年作 馕房

  

徐唯辛 西部民谣


徐唯辛《高原的风》

  

徐唯辛《集市》

  

打草去




人物肖像








  







  

  






  

  

  





学画画  ·  搞创作  ·  爱收藏



艺术家传播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