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儿呕吐丨小儿推拿课程

 三忘一空 2017-06-13

找经络、查穴位在我们公众号首页的右下角有一个“穴位查找”的工具,你点进去就可以了,更可以学到很多不一样的经络穴位知识。



每日一穴

     

(建议在WIFI环境下打开)



(建议在WIFI环境下打开)


呕吐是小儿常见的一种消化道症状,是指胃中食物上涌、由口中吐出、或由鼻孔喷出的一种病症。多因饮食过量、品种繁杂、或过食生冷不洁食品引起的。

常见表现为饭后呕吐、吐物酸臭成清稀粘液、时有恶心、嗳气、脘腹胀痛、不思进食等。

呕吐按照症状表现可分为这三种类型:伤寒呕吐、胃热呕吐以及寒吐。


图文详解一:伤食呕吐


 证候表现:

呕吐物酸腐或是不消化食物、口气发臭、肚子胀痛、大便酸臭

1

清胃经  100-300次

胃经在手掌面拇指第一节掌骨桡侧面

用一只手固定孩子的手掌,露出拇指、然后用另一只手的拇指或食指、中指从孩子大鱼际外侧缘掌根处推到拇指根部。

作用:清利湿热、和胃降逆、泻胃火、除烦止渴。多用于腹胀、便秘等症。



2

清脾经  100-300次

脾经位于拇指桡侧面指根到指尖成一条直线。

顺着拇指外侧缘从拇指指根推至指尖

作用:健脾胃、补气血,多用于防止疳积、食欲不振、便秘等病症。



3

点揉足三里  30-50次

足三里位于小腿前外侧,外膝眼下3寸、胫骨外侧前缘一横中指。

用拇指指端着力按揉30-50次。

作用:健脾和胃、调中理气、止泻通便,多用于防治腹胀、便秘、吐泻等病症。



4

揉推板门  30-50次

位于手掌大鱼际中部

用一只手固定孩子的手掌,然后用另一只手的拇指指端揉孩子的大鱼际,成为揉板门或运板门。

作用:健脾和胃、消食化滞,多用于防治食积、腹胀、食欲不振。


5

下推天柱骨  令局部潮红

位于颈后发际线正中到大椎成一直线。

以拇指或食、中二指面自上向下直推。

作用:祛风清热、降逆止呕,主治孩子颈部酸痛、呕吐、发热、惊风等症。


图文详解一:胃热呕吐


 证候表现:

吃后就吐、呕吐物有酸臭味、发热口渴、烦躁不安、大便臭、小便黄、嘴唇红。


1

清胃经  100-300次

胃经在手掌面拇指第一节

用一只手固定孩子的手掌,露出拇指、然后用另一只手的拇指或食指、中指从孩子掌根处推到拇指根部。

作用:清利湿热、和胃降逆、泻胃火、除烦止渴。多用于腹胀、便秘、打嗝嗳气、因脾胃不和引起的吐奶等症。



2

清天河水 100-300次

天河水位于前臂正中总筋至洪池(曲泽)成一直线。

用一只手握住孩子的手腕,使其掌心向上,然后用中指、食指指腹自孩子腕横纹推向肘横纹,推的方向一定是从腕到肘,不可反向操作!

作用:清热解表、泻火除烦,多用于小孩外感发热、内热、烦躁不安等症。




3

推六腑  100-300次

六腑位于前臂尺侧缘,肘腕之间的一条直线。

用一只手握住孩子的手腕,用另一只手的拇指或食、中指二指螺纹面从孩子的肘部下推至腕部。

作用:清热、凉血、解毒,对孩子感冒引起的风热、支气管哮喘有调理作用。对于调理孩子体内热盛引起的呕吐很有效。



4

清大肠 100-300次

位于食指桡侧面,食指间至虎口成一条直线

用一只手托住孩子的手掌,暴露桡侧缘,然后用另一只手的拇指螺纹面从孩子手掌虎口推向食指指尖。

作用:清利肠腑、除湿热、导积滞,多用于治疗便秘、食积等症。


5

清小肠 100-300次

小肠位于小指尺侧面,自指尖到指根成一条直线

用一只手托住孩子的手掌,暴露小指尺侧缘,然后用另一只手的拇指螺纹面或者食指桡侧面从孩子小指指根推向小指指尖。

作用:清热利尿,多用于防治小孩小便赤涩、水泻、遗尿等症。


6

下七节骨  30-50次

七节骨位于背部正中线第4腰椎至尾椎上端,成一直线。

用一手拇指、或食指、中指外侧缘自上而下直推。

作用:泄热通便,多用于便秘、脱肛等症。


7

推箕门  30-50次

箕门位于大腿内侧,膝盖上缘至腹股沟成一直线。

用一手食指和中指指腹或拇指螺纹面着力,自膝盖内侧上缘直线推至腹股沟。

作用:清热利尿、多用于防治水肿、小便不利、便秘、腹泻等症。

图文详解三:寒吐


 证候表现:

进食一段时间后才呕吐、面色苍白,全身无力、四肢发凉、腹痛、大便稀薄。


1

推三关 100-300次

用拇指挠侧面或食、中指面自腕推向肘,称推三关,或称推上三关。




7

揉外劳宫

位于手背侧,第2、第3掌骨之间,掌指关节后约0.5寸处。

也有很多宝妈反应找不准,小亲给大家介绍个简单的方法:让孩子握拳,这样就很容易找到2、3掌骨。(大致是孩子掌背中点位置)

作用:可以有助于排出体内寒气,对于孩子脾胃受寒引起的呕吐有很好的调理作用。


3

揉推板门 100-300次

位于手掌大鱼际中部

用一只手固定孩子的手掌,然后用另一只手的拇指指端揉孩子的大鱼际,成为揉板门或运板门。

作用:健脾和胃、消食化滞,多用于防治食积、腹胀、食欲不振。


小儿呕吐可加推穴位:

揉膻中30次,顺运内八卦100-300次,顺时针摩腹3分钟,按揉内关100-300次

家长可根据症状酌情加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