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吕姓简介江西因公元733年唐玄宗设江南西道而得江西省名。 明初的'江西填湖广'和明末请初的'湖广填四川'的移民,吕姓多由江西分流移出。 现今吕姓占全省4456万人口中的0.2%一0.4%。史料载,南北朝时期,梁武帝的爱将吕僧珍因功封为平固侯,定居在今兴国县潋江镇,是最早定居江西的吕姓。 吕温的后裔大多是宋、元、明、清时官迀或由广东、福建迀入的,吕恭的裔孙吕献可及吕公绰的后裔于宋明迀入兴国。 江西吕姓大部分是宋代、明代未年因战乱南下迀徒的中原移民,吕姓人在江西几乎每个县、市都有,甚至有几个乡镇全属吕姓。江西兴国县在南北朝时为“平固镇”北宋 时立名兴国县,沿用至今。兴国开基的始祖是吕不韦第31代孙吕僧珍。 吕僧珍:是吕推儿子, 《梁书》《兴国宗谱》《旌德吕氏族谱》云:僧珍字元喻,先祖东平范县人(今河南范县实山东境內),晋衣冠南渡,祖上南迁楊州江乘县(广陵、今南京市),后侨居兴国东门。公因家寒世贱,幼童从师学,首见师说;“此子有奇声,封侯相也!”僧珍年长二十,身長七尺五寸,容伟魁捂,同辈中无人能狎侮,众皆敬之。致仕齐太祖门下书佐,升丹陽尹,郡都邮、殷州刺史、典签等职。齐明帝建武二年补御林监、辅国大將军,出入帝卧室,宣通旨意,恩迂隆密,情甚恭顺,盛暑不敢介衣,当立禁中,每侍御座,屏气鞠躬,为心膂臣。梁高祖受禅,僧珍为冠军將军、前军司马,封平固县侯,食邑一千二百户,后寻迁给亊中,右卫將军,转左卫將军,加散骑常侍,入直祕书省,总知宿卫。梁天监四年冬,以官领太子中庻子,授使持节,平北將军,南兖州刺史。僧诊是一位非常有才干,又清政洁廉,不图私利,不敞亲情的臣官。天监十年病卒於领军府中,梁武帝疼惜,恸言涕流。即日临殡谥诏;“思旧笃终,前王领典,识字平济,竭忠尽礼。知无不为,与朕契润,情兼屯泰,大业初抅,茂勋克举,及居禁卫,朝夕尽诚。奋致丧逝,伤恸于怀,宣加优典,以隆宠命。”赠骠骑將军、开封府仪同三司常侍,赐東园秘器,朝服一具,衣一袭,丧亊所需隨由齐办。谥’忠敬’侯。僧诊家居江西兴国东门,谓兴国呂姓首居苐一人。生子讳文。吕 文:是吕僧珍儿子,居兴国东门。生子讳樟。吕樟:是吕文儿子,居兴国东门。生子讳凤兴国南门吕氏则是吕恭的后裔,吕恭是吕渭的次子,吕恭字敬叔,唐河中(今山西永济市)人。世央河东,吕恭是吕温之弟。弃文从军,历任山南西道节度掌书记、长安主簿、江南西道团练参军、桂管都防御副使,元和八年离开桂州前往广州,假岭南道节度判官,六月病卒。柳宗元作《与吕恭论墓中石书》,与吕恭探讨;吕恭去世后,柳宗元作《吕侍御恭墓志》、《祭吕敬叔文》。吕恭生三子,长子吕爽,传渐江吕由诚支系,次子吕瓖(有资料称谓环公)吕瓖之孙吕韡任虔州司马,(今赣州)(唐代州司马相当于现在的市公安局长。司马,不同的时期都不一样.) 吕韡后裔渐往北移。至宋朝庆历年间,吕韡第十世孙吕献可双分“德熊”“时思”两房,吕恭后裔自城南开基至今约有1100余年。在兴国以繁衍成族。 明末清初,由福建上杭,永定等县陆续有吕姓移民到兴国及邻近县开基定居,多为吕温后裔 吕温(字和叔,又字化光,唐河中(今永济市)人。德宗贞元十四年进士,次年又中博学宏词科,授集贤殿校书郎。贞元十九年(803),得王叔文推荐任左拾遗。贞元二十年夏,以侍御史为入蕃副使,在吐蕃滞留经年。顺宗即位,王叔文用事,他因在蕃中,未能参与“永贞革新”。永贞元年 (805)秋,使还,转户部员外郎。历司封员外郎、刑部郎中。元和三年 (808)秋,因与宰相李吉甫有隙,贬道州刺史,后徙衡州,甚有政声,世称“吕衡州”。其曾孙吕梦奇 后唐庄宗同光年间,吕梦奇任幽州节度判官,并于天成元年(926年)6月被后唐明宗擢升为右谏议大夫,天成三年7月,吕梦奇升为御史中丞。吕梦奇之孙吕蒙正,三度为相,封许国公。吕梦奇长子吕龟图,,下有大义、大政、大相三支后裔。在明末清初分别在兴国及邻县定居,吕梦奇次子。吕龟祥之孙吕夷简为宋朝总理(宰相),封秦国公,其十二世孙,佛养生三子,太德、太保、太能。太德为宋进士。其后裔分布最广。吕温在兴国及邻县的后裔,共尊吕梦奇为开房始祖。称为“梦坷房”。 江西兴国吕姓自南北朝开基,繁衍至今,历代名人辈出,已载入家谱和省志县的能人贤达,官宦世家枚不胜举,列举几位文官武将如下: 北宋时大理平事吕敬春。吕敬春儿子吕文祥与南宋京官陈东、欧阳彻、陈廷臣等上书而忤逆执政奸臣,逐编置道州,宋高宗屡召为官而辞。逐赐良马白金等。返隐而不仕,吕文祥之孙吕宗元,为南宋甲子科解元,不仕,朝廷追赠解元坊。吕宗元曾孙吕志熊,慷慨有大节,元朝时。授江西省行省检校官,破广寇有功,官至赣州路总管,五符中郞将。其孙吕才贵。吕德贵。以文才武德而显赫,吕才贵,名吕复,字仲善,兴国县南隅(今潋江镇南外村)人,因修元史有功,官封太常典簿。《题真》诗首联“昔年采史过燕山,偶把丹青写壮颜”,追思的即是当年为修明史遍访燕地的旧事。 明太祖朱元璋非常注重从元朝灭亡的历史中汲取经验教训,在灭元建明后的当年,即明洪武元年(1368),就下诏编修《元史》。洪武二年(1369)二月初一丙寅日,在南京的天界寺(今南京朝天宫东)正式开局编写《元史》,以左丞相李善长为监修,宋濂、王祎为总裁,征来山林隐逸之士汪克宽、胡翰、赵埙等十六人参加纂修。明朝初年著名文学家宋濂是《元史》的主要负责人。这次编写,自二月至八月就结束了,仅用了188 天的时间,便修成了本纪37卷,志53卷,表6卷,传63卷,共159卷。这次修史,是以大将徐达从元大都缴获的《元十三朝实录》和元代修的典章制度史《经世大典》为基础编撰的。这次修史,还缺元顺帝一朝三十六年的史料。左丞相李善长向朱元璋奏明这一情况,朱元璋即下诏:“史不可以不就也,宜遣使天下访求之。”于是,决定挑选有才名的十一人为“采访使”赴全国各地征集有关史料。这次资料搜集最主要的两个地方是作为元大都的北平(北京)和重镇山东,必须选调精干、得力、细心、责任心很强的人去才行。《元史》主修官宋濂选中赴燕鲁两地的就是在国子监任职的吕复。 吕复应荐后,遍访都市乡野,足迹遍及燕山大地,凡诏令、章疏、拜表、奏请,包括当时不能公开的宫中隐讳等均予采辑。用蒙古语或其他番语写成的资料,则全部令人翻译过来归档。不见之公文的时政善恶、民俗歌谣,以及忠孝、战乱、灾祥等资料,有的流传在民间,有的被刻于碑碣,有的存在于儒者个人文集,所有这些,吕复皆悉心采集,不敢遗漏于万一。至当年十一月,在北平搜集到的资料有八十帙,所拓碑文有四百通。吕复用名贵的高丽纸把这些珍贵的资料包封起来,并借中书省的官印盖上,作为标识,以示珍贵,及时运往南京。北平资料搜集完成后,吕复又马不停蹄转赴山东。赶到山东时,正值隆冬,大雪纷飞,雪盈三尺,江河冰冻。吕复冒着严寒,驾着牛车,摸索着前进,一呼一吸之间,冰霜就凝结在胡须上。吕复就这样在冰天雪地中走了二十四天,才到达济南。至洪武三年(1370)正月,吕复在山东共搜集资料四十帙,所拓碑文有一百通。也是照北平的做法,用高丽纸封包,借盖中书省的官印,运回南京。 吕复:足遍燕鲁续元史 根据吕复等十一人所征集来的史料,宋濂等于洪武三年(1370)二月重开史局,编成《续元史》四十八卷。“顺帝一纪,卒得为完书,皆仲善之功无疑”。吕复因采史有功,升为太常典簿,官秩正七品。不久,又提拔为太常寺丞,正六品。吕复历官二十余年,官至太常卿,正三品。死后谥为“文恭”,被列为名臣,祀为乡贤。 《兴国县志》收录了吕复写的题为《题真》的诗 昔年采史过燕山,偶把丹青写壮颜。 冠带初更新典礼,仪型应胜旧朝班。 骏南郊祀严斋敬,使谒皇陵奉祭还。 白雪满头嗟老矣,龙鳞无复得重攀。 明朝初年,吕复之子吕叔素、吕叔熙、吕叔寅兄弟。为父母丧而守孝,居草庐各三年,朝廷赏其孝节,赐建孝子牌坊于祠宇前。吕德贵,字仲弦、号学所。21岁任千夫长(相当于今天的团长)辟为镇抚司禄,平服闽寇。明洪武召其为官乃不仕(不做官)。朝廷嘉其德,赠封为武德将军。 吕僧珍后裔,吕乾台,字竹肖,号子瞻,明嘉靖太学生(在国子监就读的学生即被称作“太学生”)曾任温州,南阳两郡别驾。还有游击将军吕乾霄等。 城南吕献可十世孙吕德熊夫妇,举案齐眉,双双长寿超百岁,其孙吕伯淳是明洪武年间兴国吕姓之俊秀,任(江苏)太湖知县。为官廉政时人称为贤令。兴国吕氏族谱载。吕僧珍生子吕文、吕文生子吕璋。吕璋生子吕风、吕风生子吕泰、吕泰生子吕富、吕富生子吕显,吕显生子吕有礼。吕有礼生子吕腾。继而单传世系为,吕耀炳、吕添祥、吕光达、吕得珠、吕春公、吕克任、吕立盛、吕广义、吕河、吕连才、吕生金、吕国华、吕恕德、吕友葵、吕锡纯、吕大有、吕宗隆。再延续 十二世为吕一初。吕一初是吕僧珍三十八世孙。吕一初生二子,长子吕益谦、次子吕益芳。吕益芳自城东迁居东溪石霞,再迁长冈乡泗望村之水口会展续。后分迁各地。自吕僧珍定居兴国至近已有1400多年了。后裔在此繁衍成族。江西吕姓支系众多略举几支如下:吕才通泗望支、吕仁焕和太庙支、吕世荣新安河支、吕育端长冈支、 吕乾霄平固支、吕安校泰各县黄坑支、吕梦奇大政永丰兴国支、吕大义永丰支、吕龟祥江西支、吕太德会昌支、吕官保良村支、吕天富高排圩支、吕太保宁都支、念一郎孟陂支……….。我们吕氏真是,家族兴旺,人才济济,英杰宗贤数不胜数。今天的江西吕氏后裔是各奋共志,与时俱进,各展所长,服务于社会。这正是:华夏吕姓一家亲,天南地北皆族人。 吕氏简介供参考, 便于宗亲寻祖根。 本文源于中华吕姓及网络文库收集整理仅供宗亲参考,不当之处请及时指正修改。辽宁辽阳吕宪日,2017.6.1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