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作为农民工的范雨素及其他

 牧哥 2017-06-14

我一向对喧嚣的网络新闻兴趣不是很大,充其量看一眼而已。因为实在找不到冲动去发表什么言论,每日的事情太多了,网络上的文字看起来费时费力还容易伤了眼睛,-或者不仅仅是网络新闻,还有各种学术事件、学术论文、学术信息等,都顾不上。估计是老了,还是喜欢看纸质版的书,抱着一本书,多快乐!

昨天微信上,满屏都是范雨素,刚开始我只是看了题目,就没再关注,也没有冲动关注这到底是谁,为了什么这么受关注?晚上休息的时候,看到凤凰新闻转了,后来又看到大家公众号有人写了文章,说他多年前如何采访了范雨素,与范雨素同样的那些人,现状如何,接着各种媒体参与报道,一片喧哗……于是,我忍了眼睛疼,翻看了范雨素的文章。


说实话,感觉并不深厚,也没那么复杂的反应。我自我反思了一下,写了下面一段话,不知道这段话会不会引起误会:

2005年回国之后,就开始做农民工调查,至今也有十余年了。近两年已经是针对95后农民工的调查了。刚开始做调查时,几乎就是扫街,也就在调查那些在大街上找活干的人,他们憨厚、淳朴,为了生计而来,对城市生活充满了好奇和信心,在蹉跎的时光里,寻找着那微不可见的希望。记得那时他们中间就有热爱文学的人,写了诗歌,写了散文给我看。跟着我做调查的学生,上门访谈时候发现,他们看很多好莱坞的电影,学生很惊讶,有的电影他们也不知晓。但另一方面,他们又抱怨着生活的艰辛,也抱怨着制度对他们的各种限定,却依旧在用身体撰写着自己的生活。

几年过去了,身体,不再是他们唯一的武器。各种培训机构给了他们无数种可能性,他们的下一代张开翅膀,在娱乐文化中、在网络世界中,活出了自己的色彩。工作时间漫长,休息时间很短,却也无法泯灭他们对作为个体自我独立的那种向往。……当然,我集中调查的是非工厂农民工,工厂农民工群体并不在此之列。

所以,对他们来说,世界,不再是那么孤单的了。

一个人,走出来;一个家庭,走出来。他们是农村,也是中国;他们是城市,也是农村。这就是当下的现实。范雨素,也只是这十多年走出来的很多个人之一,为何在一夜之间受到这么大的关注?我着实不解,也确实令人费解。在信息纷杂、人声鼎沸的网络时代,各种表达的背后,都展示着各种焦虑、各种不安、各种焦躁以及各种潜在的诉求,或者仅仅是情绪的充盈而已。


这里,我摘两个曾经做过的个案,作为我的反思吧:

1997年第一次来北京,那时刚刚初中毕业,来北京投奔我姨。2000年的时候,她因为想家,就回到了河南老家,三个月后,带着对北京的憧憬和希望,又一次坐上了北上的火车。2000年来到北京后,刚开始在附近的一家旅馆当服务员,后来2001年时在社区服务中心打杂,干了23年。在这期间,认识了现在的老公。结婚后,生完孩子,就一直和老公在经营这个电脑维修店铺。我在北京生活了十多年了,孩子豆豆(今年6岁,男孩)在北京上学前班。


2  这是一对50多岁的老夫妻,老家在河南的农村。8年前随儿子来到北京,那时候儿子的工作还不稳定,夫妻俩为了弥补家常,他们干各种各样的活,比如卖煎饼、收破烂、蹬板车。这些年儿子的工作稳定了,女儿也已经大学毕业,找到了工作。本来这个时候夫妻俩应该安享晚年的。可是,自打两个小孙子出世后,家里的开销又大起来,夫妻俩重操旧业,在柳芳菜市场摆起摊子卖菜。虽然赚的不多,每个月1500左右,可对于这夫妻俩来说,“只要不用向儿女要钱,增加儿女的负担,我们就心满意足了”。

由于做的蔬菜买卖,整天都呆在菜市场,加上年纪大了,每次从菜市场回家后都累得不行,没什么时间看电视。丈夫说:“我不是不想看电视,我想,只要有时间,我整天呆在电视机前都没有问题。”他们以前在老家时看电视很多,特别是经常会看到一些很受感动的人物,但是经常不忍心看下去。对于在电视里获取了那些东西,他们认为有很多,但又说不上来都有什么,好像多得说不完,又好像什么都没有。其中对于自己家乡河南的信息,他们不是不想了解,而是没办法了解,自家那台电视收不到河南的地方台,就算是河南台,也没有时间看,就算有点时间,也是看看电视剧、新闻什么的。妻子特别喜欢看新闻,虽然很多看不懂,她还是喜欢看,她觉得看新闻很高兴,到处都是好事,没什么可担心的,不想看电视剧,有时候觉得挺可惜的,“为什么好人要那么苦,死得那么早。”他特别喜欢看《法制进行时》,看《法制进行时》让他知法懂法,不会去犯法,多了解一点总是没坏处的。“看着那些不法分子,自己就不会那么干。”妻子说年轻的时候和老的时候看电视差别很大,年轻的时候在家里,总想了解外面怎么样了,老的时候在外面,能看电视的时间少了,总想着家里怎么样。虽然现在没有时间看电视,但她认为就算自己每天很有时间看电视,可到那个时候,可能自己什么都不想看了,因为如果真有时间了,她会回老家去,每天跟一伙街坊闲侃。丈夫认为电视绝对不是一件浪费时间的事,反正干别的也是干,看电视还能乐呵一下,怎么能浪费时间呢?虽然他们没什么时间看电视,但电视的影响确实挺大的,最起码乱七八糟的,该了解的能了解上。

夫妻俩共用一个手机,这个手机就挂在摊子里的墙柱上,功能比较齐全,老两口只用它打电话,不会打字,没法发短信,而且发短信特别慢。对拍照、视频更是感到惊奇,女儿曾教过他们,可摆弄了一个多小时,还是不会。手机已经换过两部,都在北京买的。手机费用在150左右,后来移动公司推出一些优惠后要好些,因为他们一部分电话是长途,而且时间挺长,后来推出长途优惠后,稍微好一点。他们的手机主要用在蔬菜买卖上,在笔者采访时,就接了好几个电话,现在他们进货也是一个电话的事了,不用像以前一样瞪着板车,还弄得蔬菜看着不新鲜。另外,儿子工作忙,女儿刚上班,都没什么时间,平常跟他们联系也是靠手机,见面的机会不多。丈夫感觉到手机的作用越来越大了,特别是由于没有时间看电视,一些东西从手机了解。他感觉没手机挺别扭,有手机的感觉好多了。以前儿子要回来吃饭还要打座机,特别不方便,以致曾经儿子甚至有些不满,闹过机会别扭。现在儿子要回来吃饭只要用手机通知一下就可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