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芈月和甄嬛如果生活在这个朝代就惨了,再也不能呼风唤雨

 昵称VChmUhmv 2017-06-14

芈月和甄嬛如果生活在这个朝代就惨了,再也不能呼风唤雨

皇权与女性一向是电视剧钟爱的题材,如果两者能结合起来,那就更好了。因此我们不难在近年来的古装剧上看到诸如芈月、甄嬛这样的女子形象,她们无一不是白手起家,最后权倾一时,其人生之辉煌令人神往。但是,有一个朝代,假如她们生活在这个时期,可能就再无一言九鼎,肆意把持朝政的机会了。

这个朝代就是北宋。

纵观中国历史,由于皇帝不能正常履行政务,皇权行使出现空缺的情况屡见不鲜,特别是皇帝驾崩,新帝尚未接掌权力的时候。因此这个时候极易出现后妃把持朝政的现象,唐代的武则天就是一例,清代的慈禧也是,但是,北宋时期,尽管也曾出现女主临朝听政,但是从来没有酿成后妃专权,外戚扰乱朝政的现象。这与北宋时期对后妃的约束不无关系。

北宋祖制规定,太后不得独自垂帘听政,也就是说,必须与皇帝一起上朝。宋仁宗时期,太后曾经以皇帝起居时间晚为由,想单独朝见群臣,结果被大臣们劝阻。这样,有效避免了后妃背着皇帝独掌权柄的情况。

而且,即便垂帘听政,太后也不能登临外朝,一开始,北宋的太后垂帘听政是在文德殿,这也是皇帝的主要政务活动场所,但是到了后来,太后听政只能在内东门的小殿,以示只有皇帝才能登临外朝。

但是,即便是这些形式上的措施,也不可能完全避免太后干政的情况发生。北宋之所以避免了这些问题,还是得益于其独特的制度设计。

北宋时期,采取了皇室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国策,赋予了士大夫阶层很大的权力。因此士大夫对女主权力的有效监督,成为了北宋宫闱制度得以有效实施的保障。试想,当时的士大夫连皇帝都敢直言进谏,对待后妃就更不怕什么了。

因此,在宋仁宗时期,刘太后一度曾经想专权,正是由于士大夫的监督,才使得她没能得逞,例如,刘太后曾经想在天安殿垂帘,遭到大臣王曾直言反对,刘太后想穿帝王的衣服拜太庙,大臣薛奎坚决不同意,结果刘太后只得在衣冠上减少了两章。刘太后在宫内发出诏令,补授一名军吏。军帅王德用立即上奏要求撤销此诏,一开始刘太后不同意,于是王德用以不奉诏书的形式加以抵制,最后刘后只得作罢。

除了士大夫监督,北宋对内廷法规也做出了严格规定。后妃不得与外界结交,朝臣和外戚都不得随意私自入宫。特别是朝臣,严格禁止接触后妃,例如宋仁宗时,皇上得知了张贵妃私下接受了某位大臣送的瓷器,立即严加斥责,把瓷器摔得粉碎。此外,北宋对外戚也有严格规范,例如不允许外戚干预朝政,不得管理军队,不得担任文官之职等。尽管会给予外戚丰厚的俸禄和较高的官位,但不给实质性的权力,这样,外戚自然也就无法形成太大的政治力量。

正是因为这一系列的举措,对北宋女主的权力形成了监督和制约,才值得北宋时期的后妃垂帘听政没有造成重要的政治变故和灾难,使得政局平稳进行,其经验也为后世提供了借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