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mihu16 > 馆藏分类
配色: 字号:
赵国岑主任医师经验方“化滞益胃汤”解析
2017-06-14 | 阅:  转:  |  分享 
  
急性发作期。而体征为尿道分泌物就可能由淋球

菌、支原体与衣原体等病原体引起。这样的结果是

疾病得到及时控制与处理。第二是重视了整体处

理。中医的基本理论之一就是整体观念,也就是把

人当做一个与自然不可分整体去辨证与处理。病征

处理将重点放在治疗上,并提供咨询、性伴追踪、心

理治疗,就打破其他治病的模式,这些都与辨证施治

理论有相似之处。第三是方法较为简易快捷,无须

多少高精尖设备。过去中医诊病主要靠“四诊”完

成,非常适合于基层应用。性病病征处理不再拘泥

于高精尖检验检测设备的指导,而根据病征用药,只

要出现相应的体征,就应用相应的流程图去处理,所

以诊断方法简便易学,治疗较为快捷。由于有以上

的特点,辨证施治与病征处理都可以较快的控制病

情,减缓传染病的传播速度。

虽然这两个概念之间存在着某些类似之处,但

作为不同医学系统的不同概念,它们之间的差别是

显著的。中医的“证”是建立在“辨”的基础之上,是

一个相当复杂的过程,一个中医医生的高明之处就

是看他的辨“证”能力。而病征处理中的病征是很容

易识别的,它把重点放在治疗上,根据相应的流程图

一步步深入,进行相应的处理。这一点类似于现代

化生产的流水线,只要输入原料(某一病征),就会生

产出某物品(治疗方法),因此,从本质上讲,病征处

理也是一种机械性的处理。

4在病征处理中引入辨证施治思维的可能性

现代医学的发展,越来越重视人的整体观,在治

疗中考虑社会、自然等种种因素,绝不能把一名患者

当做一部机器加以修理。病证处理中流程图只是一

种较常用的诊断治疗方法,但并不一定适用于所有

的性病患者,因为病人有体质、过敏因素、耐药性、用

药史、心理因素、文化层次种种不同,因此机械照搬

流程图并不能解决患者的所有病痛,也不适合所有

的患者。再者如果一名患者具备2个以上病征,如

既有尿道分泌物,又有生殖器溃疡,这样我们就难以

利用现成的流程图去进行处理。如果我们将中医辨

证施治的思维方式与性病的病征处理有机的结合起

来,也就是根据某人的病状,结合考虑以上的种种影

响因素,以编制出适合患者本人的诊治流程图,选择

更有效,更切合临床实际的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心

理治疗及其他治疗),就会使病情得到有效的控制,

促进机体尽快好转。

总之,诊治疾病应因人因时因地治宜,不能机械

呆板的处理人体疾患这一复杂问题,应于性病病征处

理中引入中医的辨证思维模式,这就是本文的意图。

(编辑张大明)

收稿日期:2004-01-02

文章编号:1001-6910(2004)01-0055-02·临床经验·

赵国岑主任医师经验方“化滞益胃汤”解析

赵一1,余月娟2

(11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河南郑州450004;21郑州黄河中心医院,河南郑州450003)

关键词:赵国岑中医师化滞益胃汤/治疗应用

中图分类号:R25613文献标识码:B

胃病是常见病、多发病,多年来,赵国岑主任医

师用“化滞益胃汤”加减,治疗胃脘痛,如慢性浅表性

胃炎、萎缩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等有较好疗效,现将

本方解析于下。

1方剂的立法

胃病多发而难医,且易复发,这是医患共同的感

触。赵师临证数十年,对此也深有体会。经临证多

年的探索,认为胃病难医之理是病因病机错综复杂,

易发之由为诱发因素极多。再者,很多疾病都能导

致消化功能障碍而并发胃病。根据脾胃的正常生理

功能,脾胃相表里,脾运胃纳,脾升胃降,二者有机配

合,共同行使完成消化功能的全过程。如果脾胃任

何一方自身虚弱,功能下降,便会招致邪气所伤而发

病,即《黄帝内经》“邪之所凑,其气必虚”之理。若是

六淫侵袭,留滞不去;或七情失调,郁结不散;或气血

痰湿虫实邪等均能阻滞气机,影响脾胃的正常生理

功能而发病,即邪气之直中脏腑也,不论外感或内

伤,不论虚之招邪或邪气直中,均属病邪停滞,阻滞

气机而发病。所以,不难看出,治疗胃病的关键在于

开化滞塞停留在脾胃的一切病邪,即“邪去正自复”。

·55·中医研究2004年2月第17卷第1期TCMRes.February2004Vol.17No.1

?1995-2005TsinghuaTongfangOpticalDiscCo.,Ltd.Allrightsreserved.

因此,确立了化滞益胃的治疗原则及其方剂。

2方义及分析

药物组成:大黄,白术,牵牛子,枳实,厚朴,木

香,砂仁,槟榔,甘草。功能:化滞益胃。主治及适应

症:胃脘痛,脾虚胃滞型,因脾胃虚弱,无力运化水

谷,消化功能减退而出现的胃脘不舒或隐痛,脘腹胀

满,嗳气,纳差,大便不畅或便秘。舌质淡,或暗或有

瘀斑,舌苔腻。

制剂及用法:上药加水500ml,浸泡20min,文火

煎至300ml药液,1剂煎3次,1d1剂,早中晚饭前温

服。

方义:方中大黄苦寒,归脾胃、大肠、肝、心包经。

有消积导滞、活血祛瘀、清泻肝火之功,善于荡涤胃

肠实热,消积化滞,又有祛瘀生新之功,故为君药。

白术健脾益胃,祛湿利水,对因脾虚而湿邪滞胃或因

水湿留滞而伤胃损脾所引起的病证均有良效;牵牛

子泻下逐水,杀虫破积,善除胃肠实热壅滞,二者辅

助君药大黄增强其化滞力量,且有健脾益气之功,化

胃滞而不伤胃气,故为臣药。枳实消积散结,破气行

瘀;厚朴行气燥湿运脾,降逆平喘,能除胃肠滞气,对

湿阻中焦,气滞不利和痰湿内阻所致的脘腹痞满有

良效;木香行气止痛,能消胃肠滞气;砂仁行气化湿,

健脾止泻;槟榔杀虫消积,行气导滞,五味合用,增强

化滞力量,对食积、虫积、气滞、水湿痰饮不化等多种

积滞有特效,积消滞化胃自复,故有佐君臣祛湿益胃

之功而为佐药。甘草补中益气,清热解毒,缓中止

痛,缓和药性故为使药。全方配伍严谨,用药得当,

共奏化滞益胃之功效。

3临床运用

若是因气滞而胃痛者,可选加佛手、甘松、香橼;

因血瘀而痛者,可选加乳香、没药;因气滞血瘀者加

延胡索;胃酸灼热者加吴茱萸、黄连、煅瓦楞子;胃热

盛者加黄芩、黄连;舌苔黄或燥属阳明热盛,加生石

膏、知母;见有两胁胀满或疼痛者,可选加柴胡、川楝

子、青皮、香橼;大便稀溏加炒山药,减槟榔、牵牛子;

嗳气加姜半夏、姜竹茹;恶心反胃加苏梗;纳差、食欲

不振者加鸡内金、炒山楂、炒麦芽。若是急性肠炎、

水泻、腹痛,老年脾胃虚弱者,不宜服用本方。

4结语

赵师治胃主张先化滞塞,使胃肠畅通,而后调理

脾胃。化滞先祛湿,湿祛胃自安;化滞先理气,气顺

脾胃健;化滞先消导,食消胃自复;化滞调寒热,胃脘

则得舒。化滞益胃汤是赵师治疗胃病的首选方剂,

中病即止,不可过量,不可久用,否则易伤脾胃。

(编辑张大明)

收稿日期:2003-11-28

文章编号:1001-6910(2004)01-0056-02·临床经验·

辨治胸痹心法撷要

张国泰

(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河南郑州450004)

关键词:胸痹/中医药疗法

中图分类号:R256122文献标识码:B

胸痹是临床疑难症之一,治疗颇为棘手。余有

幸从师于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张海岑研究员,辨治

胸痹颇有心得,今附录于后,供同道参考。

胸痹多由心脏阴阳气血偏虚及寒凝、热结、痰

阻、气滞、血瘀等因素引起。本病的辨证,应辨明虚

实,分清标本。标实又当辨明气滞、血瘀、痰浊、水饮

之不同;本虚亦须分清气、血、阴、阳、肝、脾、肾亏虚

之各异。一般病程短而痛甚者为实,反之为虚,此不

难辨。而临床上往往是虚中有实,实中有虚,多见本

虚标实等虚实挟杂之证,务必详审细辨,方可对症治

疗。

胸痹之证,多见有胸痛。宜先辨疼痛之性质,一

般来讲,时痛时止者轻,持续不解者重。疼痛偶发者

轻,发作频繁者重。①闷痛:憋闷而痛。若闷重痛轻

而无定处,兼胸胁胀痛者多属气滞;若兼有多唾涎

沫,阴天易作,苔腻者属痰浊为患。②刺痛:痛如锥

刺,固定不移,或伴有舌色紫暗、瘀斑、多为血脉瘀

滞。③绞痛:疼痛如绞,遇寒易发或加重,多伴畏寒

肢冷,为寒凝血脉所致。然绞痛也可因劳累过度、饮

食不节,情绪波动等因素诱发,其见症各异,临证不

·65·中医研究2004年2月第17卷第1期TCMRes.February2004Vol.17No.1

?1995-2005TsinghuaTongfangOpticalDiscCo.,Ltd.Allrightsreserved.

献花(0)
+1
(本文系mihu16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