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宝宝生病光吃药没用,还有可能是婴儿心理问题!

 童装街 2017-06-15

  健康的定义不仅仅是身体健康,还有心理健康,只有身心健康,才更利于宝贝的成长,所以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是密不可分的,因此想要宝贝少生病,我们需要先了解6~36个月宝贝生病的心理机制,然后才能“对症下药”。

 
 

原因1:生病是我掌控妈妈注意力的方式

  在3岁前,宝贝需要经过从完全占有妈咪到可以适当与妈咪分离的过程。也就是说,在宝宝出生的第一年是最需要母亲陪伴,构建亲密关系的关键一年,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有几个因素会严重干扰和破坏这种依恋关系,其中之一就是父母关系不良。

  父母关系不良,体现在行为上往往会有两个极端:一是吵架,二是冷战。两者都会转移妈咪大量的注意力,所以妈咪对宝贝的关注就少了。那么这时,宝贝就会产生的一种被忽略、被丢弃的感觉,然后他就会生病。再后来,他会认为只要自己生病就能让妈咪更多的关注自己,而这种关注,正是他所期盼与渴求的。因此,生病就成为宝贝了掌控妈咪的注意力的工具。

  勇敢面对和解决关系中的问题

  夫妻关系是需要慢慢磨合的,在这个过程中,少不了会有冲突、吵架等等。而这会对宝贝的成长产生一定的影响。所以父母要及时意识到这个问题并努力改善。并教会宝贝用积极向上的态度去面对成长的过程。

 
 

原因2:长身体的能量被迫用来学习,他只好生病

  从深度心理学的角度来说,不要过早的让3岁前的宝贝去认知外部世界、发展认知。那样会使宝贝认为只有做好外在认知才能获得父母的关注。因为心理能量与物理能量一样遵循守恒的定律,当能量被过度调集在外围,那自身的能量就一定会减少或不足。

  在宝贝认知发展上父母要成为跟随者,而不是引导者

  在宝贝的成长中。父母要擅长观察宝贝,而不是引导宝贝。因为引导往往会使宝贝滋生出许多压抑的情绪,而观察则会使宝贝创造出更多的乐趣、满足与愉悦。

  容忍与理解宝贝的慢吞吞、白日梦

  很多父母认为“宝贝越小,记忆力越好”。所以他们会大量的灌输给宝贝知识。但这却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了宝贝身心发展的规律。而这种破坏的结果,通常都会以宝贝生病的形式呈现。

 
 

原因3:有时候生病是我牺牲自己、成全你们的方式

  把宝贝当成一个纯然的存在,而不是一个家庭的中心,对宝贝的成长是有裨益的。当宝宝成为一个家庭的中心时,他会把自己当做家庭的调节剂,在一定程度上也给予了宝贝一定的压力。如果家长过度的关注和担忧宝贝,那么宝贝也就越容易生病。

  少评价宝贝,让宝贝对每天生活的各个环节是可以预知的

  不要让宝贝意识到自己是家庭的中心,这样他会养成关注别人对他的评价的习惯,会使宝贝失去自我。不当面谈论和评价宝贝,使他在成长过程中能够更加关注自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