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郑和七下西洋带回最多的是这样东西,不知道划算不划算?

 昵称VChmUhmv 2017-06-16

古代天然香料资源有限,有些甚至非常名贵,是否拥有氤氲的生活氛围往往是区分皇亲贵族与平民百姓的重要标志之一。无论哪个朝代的宫廷都是用香大户,明宫廷也不例外,其用香的名目与数量甚至过之前代。

郑和七下西洋带回最多的是这样东西,不知道划算不划算?

据记载,仅太岳、太和山宫观所用的降真诸香,每三年就需7000斤,甚至更多,景泰六年(1456年)太医院一次就需香料5170斤。到世宗(1521~1566年)初,宫廷就买了沉香、降香海漆诸香达到十多万斤,但还是不够使用。(皇家真是奢侈,小编看着都心疼!)

郑和七下西洋带回最多的是这样东西,不知道划算不划算?

郑和二十八年间七次下“西洋”,到过30多个亚非国家和地区,航程一次比一次远,甚至到达非洲东海岸、赤道以南的木骨都束国———今索马里的摩加迪沙一带。可见郑和下西洋比之前代商人走得更远,极大地扩展了明朝海外直接贸易的范围,不仅带回了无数的奇珍异宝与各地的特产,而且扩大了中原与西洋的联系范围,促成了有明一代繁荣的香料朝贡贸易。

郑和七下西洋带回最多的是这样东西,不知道划算不划算?

跟随郑和出使西洋的马欢等人著书记载说,郑和船队所到达的东南亚、印度洋沿岸、东非诸国在历史上均是香料产地,如印尼马鲁古群岛即称香料群岛,索马里素以香料之角著称,西亚、红海、波斯湾一带则是古代闻名于世的盛产香料之地,有的更是某一种香料的特产地。如:占城国的伽蓝香(沉香的一种),“惟此国一大山出产,天下再无出处”;旧港国的金银香,“中国与他国皆不出”。

郑和七下西洋带回最多的是这样东西,不知道划算不划算?

促使郑和下西洋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寻找香料来源,郑和下西洋对当时香料朝贡贸易的兴盛功不可没。不过到16世纪前后许多东南亚香料产地相继被西班牙、葡萄牙等殖民帝国占领,这些殖民帝国用暴力手段禁止他们所占领的地区与中国交往,直接导致了明末香料朝贡贸易的式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