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也谈“寿比南山”的由来

 空谷天籁 2017-06-16

2003326日《报刊文摘》转载《健康咨询报》刘光泉《“寿之南山'的由来》一文,文中说道:

 

“寿比南山”是给老人祝寿时用的颂语。南山指的是山东青州市境内风景幽静的云门山,因其坐落在城南,故称南山。山上有一个大“寿”字,为明代嘉靖年间衡王府管家周全所写,字高7.5米,宽3.7米……“寿”字笔锋若龙飞天门,气势雄伟,异常壮观……“寿”与山融为一体,真可谓“寿是一座山,山为一个寿'。人们希望寿命像山一样长久,故有“寿比南山”的颂语。

 

这是一篇成语探源的文章。按照作者的说法,“寿比南山”这个祝颂性成语,始见于明朝嘉靖以后。如果当年衡王府的管家周全没有跑到青州云门山上去写下这个“若龙飞天门”“与山融为一体”的“寿”字,那么今天就不会用“寿比南山”来给老人们拜寿了。

 

上述观点能否站住脚呢?让我们先来看看古人诗文中以南山比喻长寿的若干例子:

 

汉曹操《陌上桑》诗:“景未移,行数千,寿如南山不忘愆。”

《三国志·王朗传》:“若常令少小之缊袍不至于甚厚,则必咸保金石之性,而比寿于南山矣。”

《南史·齐豫章王嶷传》:“古来言愿陛下寿比南山,或称万岁。”

南朝梁周舍《上云乐》:“故乃寿如南山,志若金刚。”

唐李白《春日行》:“小臣拜献南山寿,陛下万古垂鸿名。”

五代南唐冯延巳《寿山曲》:“侍臣舞蹈重拜,圣寿南山永同。”

 

以上六例中的祝颂语,尽管用字或词序有所不同,但都以“南山”来比喻人寿之长则是完全一致的。不过,从语言形式来看,起初还没有定型,或作“寿如南山”,或作“比寿于南山',直到《南史·齐豫章王嶷传》中,才写成了“寿比南山”。《南史》是唐代初年李延寿所撰。他的材料,来自更早的南朝梁萧子显的《南齐书》。其中所用的颂语本作“寿偕南山”,到了李延寿笔下,才把“偕”字改成了“比”。可见《南史》中的“寿比南山”,应当是这个成语的最早书证。

 

现在,问题已经十分清楚:“寿比南山”一语,始见于唐初修撰的《南史》。作者李延寿生活的年代,要远远早于“明代嘉靖年间”,怎么可能看到900多年后的“衡王府管家周全”在青州云门山上写下的那个大“寿”字呢?

 

那么,“寿比南山”的真正源头究竟在哪里?我认为可以上溯到先秦的典籍《诗经》。用文学语言将“南山”和“祝寿”联系起来描述的,《诗经》中一共有两处:

 

《诗经·小雅·天保》:“如月之恒,如日之升,如南山之寿,不骞(毁败)不崩(崩塌)。”

《诗经·小雅·南山有台》:“南山有栲,北山有杻。乐只君子,遐不眉寿(怎么能不长寿)?”

 

根据古今学者的考证,这两首诗均作于西周,是为贵族“颂德祝寿”的乐歌。西周的都城在镐京(今陕西长安县西北),它的南面横亘着一条山脉叫终南山(即今秦岭山脉)。《诗经·秦风·终南》云:“终南何有?有条有梅。”这里的“终南”,就是终南山。而《括地志》云:“终南山,一名南山。”可见“南山”是“终南山”的省称。

 

《诗经》中的这两首诗,其实都可以作为“寿比南山”一语的出典。但由于前一首“如南山之寿”中“南山”与“寿”同句连用,比较集中而便于记忆;加上收入《昭明文选》的南朝齐著名诗人王融《三月三日曲水诗序》有句:“下献南山之寿。”唐李善在注释时也引《天保》中的“如南山之寿,不骞不崩”来表示语源,所以,现代的成语词典交代“寿比南山”的出处,几乎都选择了《诗经·小雅·天保》。

 

最后还需要说明一点,《诗经·齐风》中有一首《南山》诗,开头写道:“南山崔崔(形容山高大),雄狐绥绥。鲁道有荡,齐子由归。”春秋时齐国的都城在临淄(今山东淄博市北),诗中的“南山”指的就是今天青州城南的云门山。但此诗是一首讽刺诗,是齐国诗人用来鞭挞与同父异母的妹妹文姜通奸的齐襄公的。“雄狐'就比喻荒淫的齐襄公。通篇没有涉及祝寿,而且明代嘉靖年间的周全还根本没有出世,不可能跑到山上去写字。所以,即使此山即彼山,也仍然帮不了刘先生的忙。

 

(原载2003-10,署笔名曾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