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达康书记”领衔主演同名电影丨献给爱与残缺的《六人晚餐》

 死了都要爱mtpp 2017-06-16

  

2012年6月,著名作家鲁敏的长篇小说《六人晚餐》一经问世,便收获好评无数,先后入围第九届茅盾文学奖前二十提名,荣膺中国小说学会年度排行榜·长篇三强、人民文学奖长篇小说奖等多个重量级文学奖项。2017年5月,时隔五年之后,十月文艺再版推出了这部重要作品。

故事并不复杂。周六晚上的六人晚餐,一切喜怒哀乐、聚散离合、生离死别,都以此为圆心渐渐延展。鲁敏用练习簿、杯中物、影响力、道德经、玻璃屋、单行道,六段叙述视角赋予每个“家人”以不同的标记,并用一点一滴的生活细碎,串联起六曲关于晚餐的独家记忆。记忆背后是工厂停工、房屋拆迁、工人下岗、工厂用地变房地产用地等一系列社会潮流变迁。陌生得仿佛那已是尘封多年的往事,但却又熟悉得给了近乎每一个曾经在厂区周边生活过的我、你们、许多的人,一个猝不及防的激灵。

  

六人晚餐

作者:鲁敏

出版社: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再版时间:2017年5月

“献给爱与残缺的晚餐”

这些生活印记,努力地拼凑着一个全景的圆,而又终究无法拼凑出一个完整的圆。或许是因为生命的诞生与消逝;亦或许是因为太多人活成了别人眼中的自己,却渐渐忘记了自己的真心。正如鲁敏在书中所写“生活的狡黠在于:彼处象牙,此处鱼刺。”

  

晚 餐

  

晚餐:吃土豆的人,苦熬着取暖

“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周六晚上的六人晚餐,尽管仅维持了两年有余,但是却构成了两家人心照不宣的约定。生活以每周相聚的这个小小的点,向后慢慢延展。“所能留意的只是此刻”,“没有一个人会意识到,由于他们的结识,生活将会怎样铺下后面的轨道。”

细碎、平庸、脏乱、自私,似乎任何一件微乎其微的小事,似乎任何一个内心的微妙起伏,都可以让这般脆弱的聚餐关联土崩瓦解。但讽刺的是,由这个小小的点,则又延伸出六条长长的线,并在周六晚餐的这个聚合圆心上打下了一个狠狠的死结。

自此,仿佛就像放风筝,无论有风没风,风大风小,无论飞高飞低、飞快飞慢,记忆的牵挂,总会与六人的晚餐有着割舍不断的勾连。或多或少,承不承认,总归是有的。

  

电影《六人晚餐》:单身爸爸丁伯刚(吴刚 饰)

两个三口之家,正常但又不那么正常。

一个是死了老婆的“‘黄灯’加‘红灯’”(“一个身形鲁莽的男人迎上来,……其头顶又秃又亮,如黄色灯泡,而一只极明显的酒糟鼻子,则又如红灯,在他们眼前同时亮起。”),带着大儿子和小女儿。

一个是风韵犹存的知识分子寡妇(“她每一次踏上车重新骑起来,厂区的人们都会长久地凝视着她的背影,凝视着她蹬自行车时微微扭动的臀部。”),带着大女儿和小儿子。

  

电影《六人晚餐》:单身妈妈苏琴(邬君梅 饰)

相似的残缺、巧合的互补。画面就像是梵高的那幅画作《吃土豆的人》。“他们在苦熬。如同吃土豆的家人,围坐在一起,沉默地吞咽他们的艰涩与饥饿,忍让着彼此的自暴自弃,晦暗中相互取暖,并痴心向往着光明的高尚的生活。”

“六人晚餐”是故事的起点,餐桌为彼此了解的交谈提供了绝佳的契机,但吃饭的六人却貌合神离,气氛尴尬得可怕。甚或不如六人在祭奠亡者时的谈话来得更痛快。爱与残缺的“晚餐”,极力为我们呈现着厂区的生活:讽刺却不失真实,苦涩又不失温暖。

  

六 人

  

六人:扯不断的线,自私着牵挂

张爱玲说“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上面爬满了虱子。”在《六人晚餐》的厂区里,现实则是绝大多数形形色色且活生生的人儿,这些鲁敏笔下“失败的大多数”,他们的生命竟或连华丽都谈不上,却依然爬满着虱子。

“两家,六个人,像一窝没心肝的蚂蚁……”虽渺小、脆弱、不堪一击,但扛起的却又是超越自身数十倍,乃至数百倍的重量。练习簿、杯中物、影响力、道德经、玻璃屋、单行道,鲁敏赋予六位不同的“家人”以不同的标签。简单犀利,却又不失柔软。

一杯一盏、一隅一物,既默默又轻轻地伴于每人左右,又像是一个个不能承受的生命之重壳,拴结住他们的手脚甚或是眼界或心胸。看似没心肝的人也许最敏感,看似糊涂的人也许最明白,看似不幸的人也许最乐观,看似精明的人也许最误事,看似坚强的人也许最脆弱,看似绝情的人也许最不容易放下。

  

电影《六人晚餐》:苏秦之女林晓蓝(张钧甯 饰)

  

电影《六人晚餐》:丁伯刚之子丁成功(窦骁 饰)

同一个厂区、同一顿饭菜,六个人儿、六段记忆,这是《六人晚餐》在叙事结构的平面上向我们极力拼凑的圆。沿着画圆的笔记,还有一对儿毛茸茸的小白兔耳朵,时不时地挠拂我们的心。

随着铺排延展的伏笔和线索,让我们既想瞬间翻到故事的结尾,看一看每个人关于生活、工作、爱情、生死的最终结局。但却又留恋得不忍放下每一处琐碎特写,不忍错过每一次小兔子耳朵的撩拨。

生活的车轮,原本就是笔直向前射出的箭,没有“假如”,没有“早知道”,没有“时光机”,也没有“月光宝盒”。

阴差阳错,聚散离合,很多时候让爱生根、让牵挂发芽的,也许并不是“一定爱”,而是“不爱”和“不可能”。就像小说中的六人,有人隔着玻璃爱,有人因为性打破玻璃,有人通过婚姻迎来了人生最好的春天,也有人注定了一辈子孤身一人。

  

  

《六人晚餐》,恨每个人,但却恨不起来。想爱每个人,但又爱不透彻。结构上,它是一个平面的圆;叙述中,它又是一个纵深的圈。

“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死亡贫苦,人之大恶存焉。故欲恶者,心之大端也。人藏其心,不可测度也,美恶皆在其心不见其色也,欲一以穷之,舍礼何以哉?”

  

《六人晚餐》作者:鲁敏

鲁敏:七十年代生于江苏。现居南京。

十八岁开始工作,历经营业员、企宣、记者、秘书、公务员等职,二十五岁决意写作,欲以小说之虚妄抵抗生活之虚妄。已出版《六人晚餐》《取景器》《惹尘埃》《九种忧伤》《此情无法投递》《荷尔蒙夜谈》等作品十八部。

曾获鲁迅文学奖、庄重文文学奖、人民文学奖、《小说选刊》读者最喜爱小说奖、《小说月报》百花奖、郁达夫文学奖、中国小说双年奖,入选《人民文学》未来大家TOP20等。并有作品译为英、德、法、俄、日、西班牙、阿拉伯等文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