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降出入百病纲领 经曰:“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故非出入则无以生长壮老已,非升降则无以生长化收藏。”升降出入,无器不有,器散则分之,生化息矣。故知人之眼耳鼻舌身意神识能为用者,皆由升降出入之通利也,有所闭塞则不能用也。 故目无所见、耳无所闻、鼻不闻香、舌不知味、筋痿、骨痹、爪退、齿腐、毛发堕落、皮肤不仁、肠胃不能渗泄者,悉由热怫郁,玄府闭塞,而致津液血脉荣卫清浊之气不能升降出入故也,各随怫郁微甚而为病之大小焉。 李东垣曰:圣人治病,必本四时升降浮沉之理,权变之宜,必先岁气,无伐天和。经谓:升降浮沉则顺之,寒热温凉则逆之。升降出入者,天地之体用,万物之橐籥,百病之纲领,生死之枢机也。其在病机,则内伤之病多病于升降,以升降主里也;外感之病,多病于出入,以出入主外也。升降之病极,则亦累及出入矣;出入之病极,则亦累及升降矣。 故饮食之伤,亦发寒热;风寒之感,亦形喘喝。此病机之大略也。故医者之于天人之气也,必明于体,尤必明于用,必明于常,尤必明于变,物性亦然。寒热燥湿,其体性也;升降敛散,其功用也。升、柴、参、芪,气之外散者也。此其体也,而用之在人,则变患每生于不测。气之开合必有其枢,无升降则无以为出入,无出入则无以为升降,升降出入,互为其枢者也。 升降治法随机为用 升降者,病机之要也。升为春气,有散之之义;降为秋气,有敛之之义。阳气下陷,泻痢不止,宜升阳益气;因湿洞泄,宜升阳除湿;滞下不休,宜升阳解毒,开胃除热;郁火内伏,宜升阳散火;肝木郁于地中,以致少腹作胀作痛,宜升阳调气。此病宜升之类也。 阴虚则火无制,火因上炎,其为症也,为咳为嗽,为多痰,为吐血衄血,为头痛齿痛,为眩晕眼花,为恶心呕吐,为口苦舌干,是谓上盛下虚之侯。宜用苏子、贝母、麦冬、白芍、竹茹、枇杷叶之属以降气,气降则火降,而又益滋水填精之药,以救其本,则诸症自疗。此病宜降之类也。设宜降而妄升,当升而反降,将使轻者变重,重者必毙矣。 补阳宜升;升有散之义,凡散剂皆升也。饮食劳倦阳下陷,升阳益气;泻痢不止,升阳益胃;郁火内伏,升阳散火;滞下不休,升阳解毒;湿泻,升阳除湿;肝郁地中,小腹胀,升阳调气。 补阴宜降;降有敛之义,凡敛剂皆降也。火盛降气,痰盛降火,热盛降湿,气盛疏之、敛之。升药便泻肺肾;辛甘温热,及气味之薄品,能助春夏之升浮,便泻秋冬之收藏;降药便泻肝心;酸苦咸寒,及气味之厚品,能助秋冬之降沉,便泻春夏之生长,淡渗药亦有降升;渗即为升,泄即为降,所以佐使诸药。以降为升;如补中益气汤,以升为降;如六味地黄丸。 气机升降的几个现象 天气下为雨,地气升为云,这是天地之间气机升降中的一个规律,也是普通老百姓都能明白的事情。为什么呢?水受热化为蒸气而升到天空,天空的水蒸气凝聚为云,水蒸气的浓度超过了饱和度,就化为雨水下降,相信这个现象一般人都能理解。 这个现象也在说明,天气要下降,地气要上升,如此方能生化出万紫千红的大千世界。比如树,树能把地下的水分吸取上来,通过树叶升散到天空;同时树叶又吸收了天气,并把它输送到地下,也就是说,树也只是一个天气地气交换的器物。 那么人呢?人立天地之间,和树是一样的,十二条经脉纵横交错,经脉中走的也是这个阴阳二气。足三阴经从下升上,从胸中接手三阴升到手上,通过手指散到天空;手三阳经从上降下,入头和足三阳相接,降至足趾而归于地。这个是无形的气机交换,普通人难有体会。这也是一种气机的升降。 上述气机的升降也有证验,曾接触过一位尼师,当时修行非常精进,每天诵经打坐,她告诉我打坐中的一个现象,就是采用单盘打坐的时候,如果是右腿在上,左腿在下的时候,身上就暖烘烘的,甚至有火烫的感觉;而如果是左腿在上,右腿在下的时候,不久就感觉遍体清凉,皮肤滑腻。 后来我才明白,这个用中医理论是很好解释的,左升右降,左边是阴升之路,右边是阳降之路,右腿在上,闭住了左腿气脉,这样,阴不能正常上升,从而导致阳气偏重;而左腿在上的时候,是闭住了右侧的阳气下降的道路,而形成了阴气偏盛的情况。 如此来看,打坐的时候,老用一个腿在上的单盘方法是不可取的,因为这会造成机体的阴阳失衡。但有些功夫却为了蓄积阳气或阴气而必须用类似的盘坐方法,各有妙用,但总不失气机升降之道。 男子为阳,在男子这个身体上,天气下降入于地下,这个气机的降要大于地气上升而归于天的气机。所以讲男子以气为主,讲男子汉要有气魄,也就是男子的健康,气必须要足。天气通于肺,肺气足,气降化精,精归肾中,为人体能量之精华。因为男子气往下走,所以男子比女子多一外肾。 女子正好相反,为主的气机是地气上升,所以女子讲柔美。在人体,阴就是血,所以女子以血为主,血往上行,自然娇艳如花,因为血往上行,注于胸中,所以女子比男子有突起的乳房。尝言,乳汁即为血所化。 男子戒色,是因为色欲一至,肺气下降化精而排出,易形成精气俱不足,造成机体没有能量蓄积,脏腑发育不完全,而体弱多病。女子戒心,女子七情易动,动则必然伤血,血气不归脏腑经脉,不能上朝于面,自然面色晦暗。为什么女子讲要娇艳如花,你看那花,阴气自然上朝,鲜艳夺目,女子如果心静,自然气血上腾,发表于面。 从气机升降方面来养生天气为阳,地气为阴。天气下降,地气上升,在高空形成云雨,雨水下降,内经中说,天气下为雨。所以这个雨可以看做是天气下降的表现。天气为阳,只有天气这个阳气下降以交地气这个阴气,方可由天地这个二生出三来,然后才有三生万物,形成花红柳绿的世界。 也就是说,天气以雨的形似下降,以交于地气,方有生机。这个生机就是生命的动力。试看沙漠,很久都见不到一滴雨,所以尘沙飞扬,了无生机,生命很难在那样的环境中生存下来。而热带雨林就不一样,雨水很多,也就是说天的这种阳气下降的多,所以这样的地方生机就很旺盛,生命种类繁多。 人处天地之间,鼻孔和毛孔都在呼吸,呼气相当于地气上升,吸气相当于天气下降,所以人之所以能保持生机,是因为人身的天地二气在不停地相交以化生出生机。与呼吸相比,饮食就显得没有那么重要了,几天不吃饭可能也死不了人,但不呼吸可能用不了一小时,人就没命了。由此来看,人需要时时通过呼吸来获得生机。 那么呼吸的作用就是引动天气和人体的地气相交以产生生机,人也就可能通过调整呼吸以达到最大限度的获取这个生机。主动的调节呼吸,以生化出更多的生机,并可以把这个生机贮存起来,等这个生机贮存到一定程度,人就可能长时间的停止呼吸但仍然保持住旺盛的生命力。那么这个生机贮存下来,首先就作用就会改善五脏的功能,使其功能由弱到强。这不就是最好的养生方式吗? 和三七生老师一起爬终南山的时候,三七生老师说,你要保持吸多呼少,就能保持体力。可见呼气就是地气上升,吸气就是天气下降。主动的多吸一点气,吸满之后稍微闭住一会,以让天气和地气相交,化为雨露遍洒五脏六腑,随后慢慢呼出。这是一种很好的养生方式。 后来通过查阅典籍,才知道这种呼吸方法其实就是丹道的一种筑基功夫,通过这种呼吸方法,可以很快的提升五脏六腑的功能,让人的身体达到一种高质量的和谐,然后用这个身体去修道,才会事半功倍。 所以身体比较弱的朋友或者是伤精的患者都可试着练习一下,如能掌握诀窍,则能在很短的时间内提升自己的生命境界。 为什么肝主升发,肺主沉降
缺乏自然完整性的生命观,没有多维联系的疾病观,养生保健和求医治病就会缺乏生命理性,不知顺应自然的升降出入调节机制,迷信从实验解剖或小白鼠身上形成的理论,把肉体形态当成治疗目标,乐于对抗式、补充式、替代式的医疗方法。今天的人们,拥有科技文化形成的生命观,形态理论的疾病观,药理实验的治疗观,不知生命的多维联系,实验文化的理论至上,用严谨性肢解活生生的人,排除临床病人的多样性;书面标准为先,用理论去统一规范活生生的人,规范临床具体的病。疾病是活生生的人的疾病,因应自然规律,存在个体差异,若要康复,“阴平阳秘”的因应协调性才是根本。当升升不了,当降降不了,当出出不了,当入入不了,即便当时症状缓解,也不会有远期疗效。 活生生的人,立于天地之间,行走社会之中,气化活动受天文、地理、人事影响,五藏阴阳有盛衰,表里营卫有多少,非均衡性的动态变化,通过升降出入的因应变化,维持平正和顺的健康状态。升降出入既有自然完整性的全身协调,也有五藏六腑各自的动态变化,主次多少皆顺应自然之阴阳,适应社会之变化。活生生的人和自然的多维联系,五藏为中心,彼此升降相因,出入相应,多维联系,以阴阳为纲纪,顺之则生、则强,逆之则死、则病。在活生生的人,五藏“神机”因应而动,气血因应而行,升降出入和于生命之应,春夏秋冬有不同;生命之应应于阴阳之律,昼夜寐寤有差异;适于生命之形,生长壮老有区别。 气血周流不息,气为血帅血则行,血为气母气不乱,升降出入有序有节。五藏气血的因应协调性,最紧要的有气道、谷道、水道,一旦阻碍,表里内外莫不相关。气道肺主应之,有升降出入;谷道脾主应之,有升降出入;水道肾主应之,有升降出入。上、中、下升降出入相应相应,流畅而无阻碍,则气化以成,形体以养。气道、谷道、水道以气为运行,以血为濡养。内伤杂病的病机之辨要在气血之虚实,虚则动力不足,升不能升,降不能降,出不能出,入不能入;实则壅塞不通,气机郁滞,血脉凝滞,升降息,出入废。如果有良好的生活习惯、平和的心态,顺天地日月之运行,饮食有节、起居有常、勿妄作劳,气血因应天地阴阳而协调,气道、谷道、水道升降出入就能应时而调、应需而动,当出者能够出,当入者能够入,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与天地同步。 “百病皆生于气”!气也者,升降出入、动态平衡、多维联系之生命根基也。气血周流、五藏协调皆赖气之升降出入,谷道之运化精微、水道之通达津液离不开气之升降出入,外感和内伤都会影响气的升降出入。不同的是,外感以出入为要,既病防变的关键在于助正气之外发、畅病邪之出路;内伤重在升降,既病防变的重点在于气机之升清降浊,藏纳精气养其形,排泄糟粕宁其神。 清·周学海认为,“升降出入者,天地之体用,万物之橐籥,百病之纲领,生死之枢机也。”杨西山也说,“医不识升降之理,鲜有不误人者矣。寒热为万病之根,升降为治病之祖。人能识药性之升降,而又能善用升降,则万病指掌矣。”五藏六腑、表里内外、气血津液皆有升降出入,五藏之因应调节,气血之因应变化,升降有序,出入有节,则水谷化生精微,该藏则藏;糟粕排除体外,该出则出。升太过为逆,升不及为陷;降太过泄泻尿崩,降不及痞满肿胀;出太过则亏虚,出不及则内郁;入太过则壅滞,入不及则虚馁。 升降出入因天地气交而变化,因个人劳逸而调节,和自然协调同步则健康,中焦脾胃-土最为关键。土是天地之气升降出入的中枢系统,脾胃是生命之气升降的交通枢纽。《四圣心源》:“水、火、金、木,是名四象。四象即陰陽之升降,陰陽即中氣之浮沉。分而名之,則曰四象,合而言之,不過陰陽,分而言之,則曰陰陽,合而言之,不過中氣所變化耳。……土为四象之母,实生四象,曰火生土者,以其寄宫在六月火令之后,六月湿盛,湿为土气也。” 《弄丸心法》把升降当成病机之要,认为“升降者,病机之要括也。升为春气,为风化为水象,故升有散之之意。降为秋气,为燥化为金象,故降有敛之之意。”并根据李东垣补中益气汤、升阳益胃汤、升阳除湿汤等处方立意,说明升降的重要性,“如饮食劳倦,则阳气下陷,宜升阳益气;泻利不止,宜升阳益胃;郁火内伏,宜升阳散火;因湿洞泄,宜升阳除湿。” 升降出入相互影响,升降可累及出入,出入可累及升降。升清不及则可能壅滞于下,当出而不得出,如化生瘀热之毒,则为肛周脓肿、痔疮;如累及大肠传导、膀胱气化,则为大小便难。和降不及则可阻塞于上,若堵于中焦则饮食难入而恶心呕吐,逆阻肺气则短气不足以息而咳嗽喘促。升清之法可以治二便肛门之疾,通降之法可治气逆上窜之症。湿热下注可能与脾之升清不及有关,故当归拈痛汤治脚气肿痛用升麻、葛根、羌活、防风以升清;胸痹心痛可能因为浊阴上逆心阳痹阻,故枳实薤白桂枝汤治胸阳不振用枳实、厚朴、栝楼以降浊;大便干涩不出可能因为肾精亏虚,但需升清,故济川煎之用升麻;喘喝短气可能因为寒饮上逆,但需纳气,故小青龙汤之用五味。 升降出入落实到五藏阴阳,则阳升而阴降,肝有生发之机,肺有宣降之节,脾胃居中为升降之枢机。胃肠失于和降则碍肺,大黄通府气而有肃降肺气之效;肺气失于和降则便难,杏仁降肺气而有通便之功。肝气上逆,除重镇平肝之外,可以降泄胃气;清阳不升,除补脾升清之外,可生发肝气。升降出入五藏相因,阴阳相应,“辨症求机”需要多维联系之思,求升降出入之本。《吴医汇讲》:“水不升为病者,调肾之阳,阳气足,水气随之而升;火不降为病者,滋心之阴,阴气足,火气随之而降。则知水本阴、火本阳,坎中阳能升,离中阴能降故也。” 内伤杂病虚实夹杂,皆涉及气机之升降。当今之世,人皆虑其虚,动辄海参、人参、枸杞,蛋白粉、固元膏等,各种补品保健每日不绝,毫不顾及气机之升降,经脉之流畅。殊不知“升降息则气立孤危,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健康长寿之道,以升降出入为保障。虚者当补,但补而不当,虽人参、虫草、固元膏亦招杀身之祸,然今世之人,皆迷于保健之补而不省悟,诚可叹也。《景景医话》:“古人不曰内虚而曰内伤,顾名思义,则纯虚之证殊少也。徐洄溪亦云:大凡人非老死即病死,其无病而虚死者,千不得一。况病去则虚者亦生,病留则实者亦死。孟英又云:虽在虚极之人,既病即为虚中有实,然则近今医家,一遇内伤,而专事蛮补者,其未明伤字之真谛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