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火神门药解】扶阳派常用药——附子

 医者仁心经方 2017-06-17
《药物出产辨》称附子'产四川龙安府江油县'。江油附子为江油特产,栽培历史有1300多年,炮制历史亦逾千年。中国民间一直就有'世界附子在中国,中国附子在四川,四川附子在江油'的说法。

《唐本草》称:'天雄、附子、乌头,并汉蜀道绵州、龙州者佳。……江南来者,全不堪用。'

卢铸之太老师在《金寿老人药解》中这样阐述附子的(傅文录老师注释):

附子:大辛大温大毒。三大者,已经大到了极限,凡事不过三,未有再可以伦比者也。辛者,辣味也,言其味,口尝后可知也。温者,言其性,非至腹无以感知也,乃服后之感觉耳。毒者,言性之偏者,'物性之偏处则毒,偏而于无可加处则大毒'(《神农本草经读》)。

至刚至烈【至者,到也,达到之意。刚烈
之性,无尖不催,未有不能攻破之理也】;
刚中有柔【刚柔之性,言其阴阳合一之性
也,非人之所谓其功性专一也】;
能内能外【入腹之后,借助其升动之性,
循行于人体脏腑经络,由里向体表之处发越也】;
能上能下【言其归经,入肾与膀胱,由肾
之里到膀胱之表,再由表至里,言其循行为圆也】。
以之治人,人健而身轻【言之人服之,阳运无阻,气血流畅,身轻体健而阴邪自无容身之地也】;

1、【附子】得桂枝为先锋使,领阳行于由内而中而外,使阳布满全身,能防患于未然,'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内经》)之意也。

2、【附子】得姜草使火土有用,阴阳得理,气血得调,健强脾胃,而脏腑而经络而肌腠而皮毛之气血,往来有衡,交流无阻,运用有方,身无病矣。

3、【附子】得葱白下入肾阳,上达肺阴,内行冲脉,使百脉通达,而营卫得以协和,阴阳得以燮理,上安下泰,外清内和,全身自如矣。

4、【附子】得细辛为探源使,使之由内出外,通网油,通孔窍,循腠理而皮毛,阴出而阳回,邪去而正扶。凡邪之所藏,无微不到,皆能侦之。

5、【附子】得人参一刚一柔,一阴一阳,引精中之气,由脏腑而脉而血而气,更能助髓通脑,上资化源有用,而五官灵活,皮色荣润,实水火既济之功也。

6、【附子】得食盐鹹能软坚,水精积聚而成,与至刚至大之品合用,是柔能克刚,与大辛大温之品合用,是化燥烈之气为纯正之气,又为水火交互之用,引邪外出,正即归根,刚柔交合,阴阳燮理。

7、【附子】得白术先后并茂,附子补先天,白术补后天,使水土合德,土覆其水,使水制而泛滥不生,而天下太平矣。

8、【附子】得砂仁纳木火土皆归于水,使水中之阳随辛润之气,缘木上行,仍返入舍。本末皆治矣。

9、【附子】得葫芦巴由肾水入泉底,出微阳转土而达两肾之间,出膀胱而达精窍尿窍之地,与命门相会,循督脉,达心肺之际,至心窍,上重楼,而循咽嗌,随附子刚烈之性,降逆水逆气入胃袋,分化痰涎,气喘可平。

10、【附子】与潼蒺藜合用,以形治形,助肾精归精室,而肾之内外充富,得大辛温蒸之炼之,化精为气,气行于中,沤渎交通,达上焦归心归肺,化盖润泽,天君泰然,乾气下行,敷润万物。

11、【附子】得淫羊藿引坤土之性与水相合,入肾窍环精室,启男女氤氲之性,上通天,中达地,水火互功,乾坤返本,脾肾交固,先后永定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