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力是一种个体与环境刺激之间互动的历程,是动态的。更详细的说,压力是当刺激(压力源)发生时,个体觉知到刺激的存在,并根据经验及解读该刺激,然后反应的所有过程;举例来说,考试即将到来,学生知道后,会想到是不是准备好了,若是已准备好,且过去成绩都不错,他(她)可能就能较放心地迎接考试;若是还没准备好,可能就开始紧张,然后挑灯夜战,也可能紧张到读不下书,甚至影响食欲和睡眠。 由上述例子可以知道,压力的大小,甚至存在与否,及对压力的反应,都与个体本身的状态(过去经验、思考模式、防卫机转等)有密切关系。而情绪自然也会受到个体的压力经验所影响。
1、最直接的就是改变反应模式,包括对压力的生理反应及外在行为反应,生理反应主要是自律神经系统及内分泌系统的作用造成,如心跳加快、呼吸急促、冒汗、坐立难安、胃肠不适、肌肉紧绷、口干等,生理回馈主要就是针对这一部分做改变,透过放松训练让个案能学习自我控制生理反应;而外在行为反应指的是应对策略,包括对问题实际的解决:如讨论如何有效解决问题,及情绪的缓和:如经由吐苦水、娱乐等来抒发情绪、或甚至暂时避开压力源。 2、间接但较能达成长期效果的是改变个体内在对压力源的经验与解读:例如转变念头、以正向角度看待事件,或重新评估问题、以免过度夸大问题的严重度,或找出扭曲的思考模式并纠正它。 3、另外更深层的是透过深度心理治疗,改变心理防卫机转,以较成熟的防卫机转取代较原始、不成熟的防卫机转;或者是进一步了解压力反应对个体本身的深层意义为何。
1、适时地照顾自己的需要、均衡饮食、适度的运动,以储存力气应付生活中的各种挑战; 2、与人保持情谊交流、建立社交群,以培养丰富有效的人际网路与资源; 3、从经验中学习,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4、依靠经验分享、书本学习、或练习转变念头等,培养开阔弹性的想法; 5、培养兴趣嗜好,提升生活品质。 经过上述的了解,我们知道压力是可以改变及处理的,所以压力不足为惧,重要的是我们选择如何去面对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