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朝成立为复合民族国家, 游牧与农耕异质的社会两面并在, 辽朝统制的特异性, 便在稳定其相与共生, 以及中国历史上征服朝代部族制=游牧人民、州县制=农耕人民, 政治上北面、 南面二元制支配创始的由来。
辽太祖神册六年, 诏正班爵。 至于辽太宗, 兼制中国, 官分南、 北, 以国制 治契丹, 以汉制待汉人。 国制简朴, 汉制则沿名之风固存也 。 从单一的蒙古式游牧社会到二元体制支配实现, 辽太宗取得燕云十六州以届深入汉族内陆这段期间, 系其最早酝酿。
侍从牵马图 辽代 辽有北面朝官矣, 既得燕、 代十有六州, 乃用唐制, 复设南面三省、 六部、 台、 院、 寺、 监、 诸卫、 东宫之官。 诚有志帝王之盛制, 亦以招徕中国之人也。辽国自太宗入晋之后, 皇帝与南班汉官用汉服; 太后与北班契丹臣僚用国服。
社会的二元性反映于政治面, 北面独有部族官而南面独有州县官的判然区别, 《 辽史》 百官志总序亦有 “ 辽国官制, 分北南面院。 北面治宫帐、 部族、属国之政, 南面治汉人州县、 租赋、 军马之事。 因俗而治, 得其宜矣” 的明言。
总序关于北面官的说明: 初, 太祖分迭刺夷离堇为北、 南二大王, 谓之北、 南院。 宰相、 枢密、 宣徽、 林牙, 下至郎君、 护卫, 皆北、 南, 其实所治皆北面之事。 语辽官制者不可不辨。 凡辽朝官, 北枢密院视兵部、 南枢密院视吏部, 北、 南二大王视户部, 夷离毕视刑部, 宣徽视工部,敌烈麻都视礼部, 北、 南府宰相总之。 惕隐治宗族, 林牙修文告, 于越坐而论议以象公师”。 所以, 辽朝官制中的北、 南枢密院均北面官, 也非南枢密院职司汉人兵马之事。 南面官制中另有汉人枢密院掌汉人军政, 与中书省、 门下省同列南面朝官之首。 但 “ 掌佐理军国之大政” 的北、 南府宰相惟北面官, 南面官制所无, 可以了然, 政治权力仍然掌握在北面, 辽朝二元体制的根底仍是一元主义。
萧太后狩猎马盂山 王英华创作 于此, 两项事象于了解辽朝政治为重要。 其一, 契丹族游牧传统, 女子同具军国之事发言权。 太祖之后与东丹王、太宗之母应天皇太后, 非只机谋知兵又直接统军, 对太祖开国助力极大, 也是继太祖之位舍东丹王而立太宗的决定人, 自身且便于太祖之崩 ( 七月) 至太宗登位 ( 翌年十一月) 一年余空位期间称制摄政。 太宗崩于自汴京北归途中而世宗自立, 北方系一度另立天子对抗也出自这位女中豪杰正面支持。 萧绰(953年-1009年),小字燕燕 半世纪后,辽朝国势登上隆盛巅峰, 辽圣宗乃幼年即位, 治世前半均其母景宗之后承天皇太后(萧太后萧燕燕)摄政, 届统和二十七年逝世圣宗始亲政, 所以圣宗伟业, 基础实由这位伟大女性政治家奠立。 其二, 辽朝执政的最大势力北 ( 府) 宰相, 国舅族以 “ 世预其选” 而最容易居此重任, 学界曾据 《 辽史》 纪、 传统计, 除缺太宗、 世宗两代资料外,全朝代余七代天子之世共四十八人, 萧姓占其五分之四的三十八人, 堪资印证。 但由此统计, 也明了世选非与独占限必萧姓同一意义。 而特别拔擢的非萧姓北 ( 府) 宰相十人中, 耶律氏一人、 世系不详一人, 均辽初, 余八人俱汉人: 景宗时室昉, 圣宗时耶律隆运 ( 赐姓, 原姓韩, 名德让) 、 刘慎行, 道宗时陈留、 姚景行、 杨绩, 耶律孝杰 ( 赐姓, 原姓张) 、 杨遵勖, 为堪注目。
萧太后与汉族丞相韩德让 韩德让由南府宰相改北府宰相, 再升为之特设的大丞相, 赐国姓又赐名, 位亲王上而籍隶横帐季父房, 卒, “ 拟诸宫例建文忠 ( 号) 王府” , 便是 《 辽史》营卫志列举天子宫卫 ( 斡鲁朶) “ 十二宫一府” 斡鲁朶之一, 尤非一般皇族或国舅得享的荣典。 南 ( 府) 宰相的约略统计共五十七人, 内皇族四帐三十二人、 国舅萧姓八人、 渤海一人, 余十六人也均汉人。辽朝勃兴之初重用汉人, 印象为至鲜明, 黄金时代的太平盛世, 汉人势力仍占如宰相统计所见的比重, 含意已非简单。
第一, 北面制、 南面制至圣宗以来整然判别, 可知纯粹视支配对象而区分的统治方式, 非附着任官的属地主义。 州县南面制长官颇多契丹人充任, 为学界所共知, 现又知北面官, 抑且是国政首脑部的北、 南宰相, 相对也多汉人担当, 以及汉人甚多获赐耶律国姓的事实所指示, 汉人于辽朝历史的政治分量, 自始至终未减, 已十分明白。
赤峰市宁城县 辽 中京大明塔 第二, 文化影响更超过了政治。 契丹或辽朝, 自太祖开国便已警觉简朴的游牧社会如果快速全盘汉化, 高文明生活以无历史基础而其缺陷远较优点容易被感染, 创制契丹文字以至换回 “ 契丹” 国号等举动, 无非都是汉人势力与汉族文化影响力压倒自身倾向愈益明显时, 苦心的意识上防卫作用。 然而, 国家百年盛运期展现, 一切苦心均化流水。
《 辽史》 地理志上京、 中京、 东京三道开列州县名下, 多数说明圣宗以来增置, 以及百官志载南面官制中, 府、 州、 县各有儒学而设博士、 助教之官, 都是方向的具体指标。抑且, 文献记录此时期的诸帝自身, 又堪注视都是: 圣宗 “ 幼喜书翰, 十岁能诗。 既长, 精射法, 晓音律, 好绘画” ; 兴宗 “ 善骑射, 好儒术, 通音律” ;道宗更是累召儒臣讲解经书 。 辽 庆陵壁画 四季图 春 辽朝文化重要遗产, 热河省白塔子 ( 辽朝庆州址) 庆陵的科学调查, 契丹文、 汉文哀册乃有关契丹文字解读的关键, 总称庆陵中东陵 ( 圣宗陵) 出土丰富的绘画资料, 特别是墓室与圹道壁面, 总数七十以上模写实在人物且等身大的立像人物画, 文官、 武人, 乐人、 渔夫、 妇人等各色各样, 服装又契丹服与汉服俱见, 以及中室四壁四巨幅 《 四季山水图》 山水画, 描绘春、 夏、秋、 冬景观与鸟兽生态, 均壁画的优秀作品, 却已全然汉式技巧。 陶瓷器艺术相似, 中国东北域内多量此类遗物与窑址发现, 自其代表性的鸡冠壶、 辽二彩、 三彩、 长壶等造形与构图见出, 也莫非都是汉族中国精致作品的模仿, 游牧民族固有的素朴感觉尽失。
辽 庆陵壁画 四季图 夏 汉人的宗教信仰佛教, 也正充沛浸润契丹社会精神领域, 影响契丹族原与北方欧亚大陆其余游牧、 狩猎民族相同的固有萨满信仰退缩。 佛寺陪伴太祖兴筑城邑供移住契丹之地的汉人安居, 已有建造, 自是佛教信仰汹涌输入。 历代诸帝的热心奖励, 佛塔、佛寺兴建发达为国家事业, 益益自汉族中国招揽僧尼入境, 上京于五代后汉—后周之交僧尼数已聚至千人。小名文殊奴的圣宗以来, 兴宗、道宗都是虔诚的佛教皈依者,契丹佛教于此百年间到达最盛期。 辽 庆陵壁画 四季图 秋 山西、 河北北部旧燕云十六州之境与东北域内, 遗留今日的佛塔、 佛寺殿阁, 也多于此时期营造, 规模且均宏伟。 石雕、 砖雕、 木雕的种种佛像、 菩萨像, 自诸佛教遗迹中众多发现, 又是研究辽朝雕刻艺术的上好资料, 并加深直结汉族中国艺术的印象, 可能这些佛教艺术者, 如同佛寺、 佛塔抑且城邑建筑工匠们, 直接都来自汉族中国。 所以, 辽朝佛教思想、 佛教文化全由汉族中国移殖而中国化, 较之同时代西夏国佛教以地缘、 种族关系, 也受西藏佛教影响, 大有区别。
考古学上了解辽朝物质精神文明的快速提升, 与文献记录正相符合, 此一现象自是可喜, 相对却不自觉步上了不克自拔的自坏之途。 辽朝经济, 畜牧经济维持契丹人自身生计, 国家财政端赖农耕经济, 以及汉人的各种产业经营。 辽庆陵壁画 四季图 冬 澶渊之盟以来辽宋贸易旺盛, 都市中流通经济活泼,《 辽史》 地理志一上京条: “ 南门之东回鹘营, 回鹘商贩留居上京, 置营居之。 西南同文驿, 诸国信使居之。 驿西南临潢驿, 以待夏国使” , 与西方国家间贸易频繁又可见。 “ 城南谓之汉城” , 则城北便居契丹人, 以及契丹人同样已习惯都市生活, 也为了然。 一般契丹自族于长期太平盛世中, 见异思迁放弃低水准畜牧生计者多, 已是杠杆平衡力的丧失, 而国富增大时皇室奢靡、 浪费、 颓废之风高扬, 特别是对佛事功德的挥霍无度与大兴土木, 再充裕的财政也会窘迫。 山西应县辽代木塔 值此惟汉人占经济优势而游牧人民渐堕贫乏化之际, 道宗的佛教狂信也到达极度, 基于佛禁杀生的理念而竟断然限制狩猎, 反常的绝灭游牧人民根本生业之一。 另一方面,都市发达, 群牧制国家牧场划割改置的州县数不断增加, 反面意义, 也是相尅性州县不断压迫国家牧场, 同自道宗之世, 因之牧地已形狭隘, 入次代其孙天祚帝时代, 终于继再出现辽朝以游牧民族发迹, 其时国家军马之数居然感到不足的事象。 辽朝盛极而衰以致灭亡, 这些都是原因。
姚大中 著 华夏出版社 2017年1月 |
|
来自: mickeychow805 > 《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