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离幸福很近》第三课串讲

 师恩难忘 2017-06-19
  智、悲, 因为上师看到了人世间的种种痛苦现象,悲悯众生所遭受的痛苦,尤其是情执所带来的苦,所以,上师用智慧,用“问佛陀情为何物”这样一个有趣的题目,来善巧方便地帮助有缘众生。

  请大家暂时不看法本,和末学一起来回忆本课的大致内容。

  问佛陀情为何物~上师在厦门大学演讲

  本课在法本的38-51页,共十四页。

  上师分四部分来讲述本课。

  第一部分 现代人面临的感情问题

  首先,上师观察到一个客观现象:世间年轻人对爱情重视。

  接着,分析出现这个现象的原因:网络和媒体等环境的影响。

  紧接着,上师引导大家思考,世间的爱情是否真的如同我们想象的那么美好?

  上师举例藏地人和古代汉人,他们没有把爱情视为人生支柱乃至人生全部,告诉我们并非所有人都执着爱情,因为除了爱情,还有德行,才华和艺术最能受到关注。

  这部分上师的思路是:通过客观普遍现象,引导我们思索,带领我们探寻原因。

  法相名词有:执着,耽著。

  第二部分 佛教如何看待爱情

  上师先抛出世间人对出家人在感情上的误解,并非无情或是不负责任,佛教徒也是承认感情的。

  那佛教到底如何看待感情的呢?

  上师从爱情是有“保质期”引出,佛教对比也有相应的描述:一切爱欲无常且痛苦,是由众生非理性的执着引起的。

  然后举出公案两个:一个是我们伟大智慧的佛陀早在2500年前,弃家舍位。

  另一个是当今世间许多企业家或者明星,为了自由地搞事业,不受家庭束缚,也选择了独身。

  以上这两个案例,是为了说明,将对少数人的小爱,转化为对一切众生的大爱,可以避免爱情保质期后的痛苦。

  为了不让听众对于出家和独身产生误解,上师巧妙地引导大家说,是想让大家正面了解佛教,正面理解看破感情,因为,真理到哪里都会发光。

  接下来,上师讲述正因为世间人和佛陀对于感情有不同理解,在行为上才有不同的选择,才有不同的感受。

  世间人将感情与生死联系在一起,认为爱情很美好,我自己以前就是这样的。

  而佛陀说感情归根结底是一种执着,会带来痛苦。

  下面又是两个公案:

  没结婚和已结婚的世间人对爱情的不同感受。

  并用《四百论》来总结公案中的“爱恨无常”:“无常定有损,有损则非乐,故说凡无常,一切皆是苦。”

  整个第二部分的思路是:认同世间人的疑惑,正面引导重新认识出家,认识佛教与感情,再从远古到当今,从未婚到已婚,上师带着我们认清爱情的本性。

  法相名词:坏灭,安乐,分别心。

  第三部分:以智慧照破情执

  前面,上师让大家看清了爱情痛苦的本性以及情执是造成这种痛苦的原因,那么,如何化解这种痛苦呢?

  那就要用智慧来破除情执,才能化解痛苦。

  首先上师说,破情执,不是强迫绝情绝爱,而是放弃非理执着,理性面对。

  接着引出一个公案,摩邓女爱上阿难,想让阿难还俗,佛用事实真相度了摩邓女,也解救了阿难。

  这个公案,是为了说明,世间人对爱情执着的本体是异性的身体,如果用智慧详细观察后,喜欢的这一堆肉,在身前与死后都毫无贪恋之理,所以,世间的爱情完全是一种分别执着。既然如此,怎可把它当做是人生的唯一呢?

  上师接下来从藏地与汉地对于爱情的执着的不同,让我们认清真相,无论爱情如何被大肆渲染或是包装,根本还是痛苦。

  紧接着引用佛教经典告诉世人,对于爱情要抱着无求的心态,这样的话,即使失去了,也不会很痛苦。这一点,我过去感受就很深。

  为了说明无求的快乐,上师引出两个公案,一个是过去一个不快乐的富人寻找世上最快乐的人的衬衫这个公案。

  一个是当今世人时常会遇到的对任何人事物在没有拥有前与拥有之后的心态。

  另外,上师还说贪欲永无止境,痛苦也是永无止境

  说到这里,上师把话题转向正面,引导大家思考,怎样的人生才是比较精彩的?

  为了让大家更好地思考这个问题,上师带着大家用佛教的智慧思考情感形成的原因:与前世和今生种种因缘有关,情有独钟,并非偶然,很可能源于前世的宿债。

  这种形成的原因是科学无法解释的,因为科学只能看到今生,如果对于前生后世一概排斥,就无法避免感情上的麻烦。

  另外,上师说到,世间人对爱情的占有观念,也是痛苦之因。

  佛教的爱是对众生平等,无条件的爱,这样的爱才更宝贵。

  最后,上师说,2500年前,佛陀已经详细地宣说了一个人的成功,在于他是否有慈悲心和通达心,而不是用钱财来衡量,什么道德都没有了。

  第三部分上师的思路是:化解世间人对于佛教在对情感问题上的疑惑,用佛教的智慧阐释爱情的成因。

  第四部分:追求对生命有真实利益的智慧

  对于世间人来讲,感情这个问题我们不得不面对,那么到底如何面对,才不会让自己感到痛苦呢?

  佛陀给出的答案就是:不执着。而不是必须出家或者必须学佛。

  上师这样讲,听众就很能接受了。

  那怎样才可以做到不执着呢?

  上师劝勉大家追求对生命有真实利益的事情。

  那什么是对生命有真实利益的事情呢?

  上师说,人这一生遇到真理是非常难得的,这个真理就是:人的灵魂不会因为身体死亡而消亡,今生造业,必定来世承受相应的果报。

  感情是无常的,它是痛苦的因,如果过于沉迷于感情,那么,必定招致意想不到的痛苦,承受相应的果。

  所以,我们需要认真考虑今生应当如何来度过才是有意义的。

  接下来,上师引出庄子的公案来告诉我们,世人虽然知道感情是无常的,却不愿意接受。

  在此,上师提到了当今教育对于帮助大家如何正确对待感情的弊端,以及社会上对感情片面的宣传,提醒我们要深思其背后的利与弊。

  本课的结束语,上师引用了《无量寿经》第三十三品中的一句话“人在爱欲之中,独生独死,独去独来”,提醒世人要理性认识爱情。

  希望大家能看一些佛教方面的书,比如《入菩萨行论》,能帮助我们学习放下自我,化解执着,调伏内心,这样生活可能会快乐一些。

  上师的每一句话很中肯,没有任何强迫,充满了对世间人的悲悯与包容,这样的悲心,让每一字一句,都流露出无限的智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