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再被骗了,诛颜良、斩文丑的功臣不是关羽,而是他夫子日记 在小说《三国演义》中,有这么一个桥段,曹操在徐州之战打败了刘备,刘备落荒而逃,刘关张三兄弟分散,刘备投靠了袁绍,张飞落草为寇,关羽则投降了曹操。 袁绍派颜良进攻白马县,曹操引兵救援,然而手下多名大将皆不敌颜良,于是曹操把关羽请来,关羽一个极冲,在万军中斩杀颜良,文丑想要为颜良报仇,也被关羽所斩杀。 关羽在阵前,连斩颜良、文丑,两名河北名将,解了白马之围。小说毕竟有虚假的成分,那么真实的历史是怎样的呢?诛颜良、斩文丑的功臣真的是关羽吗,且听萝卜一一到来。 这段史料的背景、过程和《三国演义》的相似,不过在冲阵斩将的过程出现了不一样的地方。颜良、文丑这两个大将的死,涉及到两次会战,即白马之战和延津之战。 袁绍派大将颜良进围白马县,攻东郡太守刘延,以保障主力渡河南进。刘延告急请援。曹操为解除侧翼威胁,北救刘延,采纳了一个人的建议。 曹操佯攻延津,诱使袁绍分兵延津,而后轻兵急进,奔袭白马县,到距白马县10余里时,颜良大为震惊,仓促迎战。曹操派将军张辽、关羽率先进击。 关羽跃马阵前,望见颜良麾盖,直冲过去,在万军之中刺死颜良,斩其首级而归。曹操挥令大军冲杀,袁军大败溃散,曹操解了白马之围。 白马之战得胜后,曹操认为白马守不住,将其中的人和军备向西运往延津。袁绍渡河追击,准备在黄河南岸攻击运粮车队。很快,白马的运输车队就出现在了堤坝的北侧,处于袁绍军的视野之中。 曹操手下的一些将官因为袁绍骑兵众多,非常害怕,建议返回守营。这时候又是这个人给曹操提建议,说这正是我们的诱敌之策,怎能离开。曹操很认同。 袁绍的骑兵主将文丑和刘备率五六千骑兵相继追来,并分散开劫掠物资。这时曹操让军士上马,曹操手下所有军士跳上马冲击敌军。袁绍军战败,文丑阵亡。 颜良、文丑是袁绍军中著名的将领,连续两场战斗中相继阵亡,袁绍军为此受到很大的震动。曹操和袁绍之间的“白马之战”和“延津之战”,则一起被史学家称为官渡之战的“前哨战”。 从上面的两段史料记载,我们很容易得出这么几个结论。第一,关羽确实杀了颜良;第二,文丑没说是不是关羽杀的,很可能不是;第三,有个人连续贡献了两次计谋,才使得战争胜利。 还有两个隐藏的结论,第一,这个人的计谋重要吗;第二,颜良战力如何。先说着这个人是谁,这个人是荀攸,曹操著名谋主荀彧(音寻玉,不是狗货)的侄子,曹操早期五个重要的谋臣之一。 有的人可能不明白这两个隐形结论的意思。解释一下,荀彧的计谋重不重要,是说他的计谋是不是决定战争胜利的重要因素,说颜良战力如何,是说假如把关羽换掉,还能不能杀掉颜良。 也就是说,斩杀颜良真正的功臣是关羽,还是计谋的策划者。那么就涉及到一个问题,真正的颜良,文丑到底是什么样的人呢? 很多人都知道颜良、文丑在演义中勇冠三军,被关羽斩后更是被大家熟知。但史料《三国志》对于颜良和文丑的记载,非常简练,“良、丑皆绍之名将也”。 除白马之战和延津之战外,颜良、文丑没有任何战争的记载。颜良作为先锋,传说中的名将,冒个头,上来就跪了。。文丑更是死于不明人物之手。。完全不符合名将的风范。 假使颜良、文丑是名将,不该这么默默无闻,上来就躺下。所以颜良、文丑可能只是一般的猛将,碰到万人敌的关羽,就像是砍瓜切菜,so easy,换个别人,比如曹操大将徐晃,张辽也未尝不可,只是恰巧被关羽抢先了,威风了关羽,成就了关羽。 既然关羽是恰巧,那么计谋就很重要了。荀攸一个声东击西的计策,骗过主力,直奔颜良,把颜良吓着了,仓促应战被关羽所杀,是靠谱的结论。诛颜良的真正功臣应该是幕后的荀攸,关羽只是恰巧而已。 关于诛杀文丑,更是和关羽无关,是荀攸的诱敌深入之策,一举冲垮袁绍的军队,趁乱斩杀了文丑。文丑这个“名将”死的更是奇葩,史书都没说谁杀的,可能是徐晃,也可能是某个小兵。。 所以,大家都被小说《三国演义》骗了,诛颜良、斩文丑的真正功臣应该是幕后的荀攸。荀攸被称为曹操的“谋主”,擅长灵活多变的克敌战术和军事策略。 荀攸除了献计诛杀颜良文丑之外,在曹操征伐吕布时荀攸劝阻了曹操退兵,并献奇计水淹下邳城,活捉吕布;官渡之战又策奇兵,派徐晃烧袁绍粮草等等,在曹操平定北方战役中功勋卓著。 据传荀攸生前设奇策共十二计,只有钟繇知道。但钟繇没整理完就去世了,所以荀攸的计策后人所知并不完整。但这丝毫不能阻挡他是一个善策奇计的谋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