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他的陵墓中有一个镇国之宝,可惜到现在都无人知晓墓在哪里

 昵称VChmUhmv 2017-06-20

大家都知道中国历史上曾经出现过一个南越国,它的创建者是秦朝的一位将领,名为赵佗,当年秦末天下大乱,他便割据岭南,建立了这个国家。不过地盘相对而言不是很大,也就是在广东、广西以及海南和越南北部等地区,差不多相当于现在两到三个省的面积吧。这样的小国家在历史上应该算是匆匆过客,可为何这南越国以及赵佗的名字却时常被后人提起呢?

他的陵墓中有一个镇国之宝,可惜到现在都无人知晓墓在哪里

首先这赵佗超级长寿。为何这样说呢,因为他活了103岁,要知道中国历史上大大小小的皇帝一起有600多位,可是活过70岁的不超过双手之数;活过80的虽说少,但5个还是有的;可活过100岁的,就只有他一人。他在位70多年时间,足够有大把的时间来搜罗世界上的奇珍异宝,除去那些庸俗的金银珠宝、白玉翡翠不说,他还得到了一件“镇国之宝”,名为“阳燧珠”。

熟读历史的朋友应该都知道,阳燧其实就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在太阳下取火的用具。用金属制成的尖底杯,放在太阳光下,使光线聚在杯底尖处,杯底放艾绒之类,遇光马上能燃烧起来。用现在的解释就是凹镜的聚光原理,阳燧的制作成功在现在看来那完全就是小儿科,可是在当时,那绝对是一件了不起的发明,更何况是阳燧珠。这可是一颗璀璨耀眼的宝珠,同时还具有阳燧的功能,这为当时的生活、军事等方面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他的陵墓中有一个镇国之宝,可惜到现在都无人知晓墓在哪里

赵佗死后,按照史料的记载,他的孙子南越文王赵眛打开了番禺城的四扇城门,并命手下多路出殡,让大家根本就找不到赵佗真正的陵墓所在。

别说他墓中的诸多金银珠宝了,就光是那枚阳燧珠就已经让盗墓者垂涎不已了,可问题是不管多高明的盗墓贼,都无法找到他的陵墓,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家对他陵墓中的财宝是越传越多,越传越广。在南越国灭亡之后,三国时期的孙权还曾派将军吕瑜,率领了上千的兵马,不远千里跑到广州来寻找其墓穴。按照汉代陵墓挑选的规则,不管是王侯还是皇帝,他们的陵墓都不会离开都城100里地,于是吕瑜就以番禹为中心,以100里为半径,画了这么一个大圈,然后挨个把圈中的山岗高地全都削了一层土皮,最后别说,还真找到了一个,是南越第三代皇帝赵婴齐的陵墓,至于赵佗的陵墓则是连一个影子都没发现。

他的陵墓中有一个镇国之宝,可惜到现在都无人知晓墓在哪里

近代到了1983年,一个施工队在距离广州城很近的象岗取土,无意中发现了一座大型的石室墓。一开始大家还以为是赵佗的,兴奋不已,可后来经过仔细的考量发现这座陵墓也不是赵佗的,而是他的孙子赵昩的。在这座墓中,不仅出土了一千多件珍贵的文物,而且还找到了“文帝行玺”龙纽金印等物件,对于还原南越古国的历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信在他们的努力下,南越开国皇帝赵佗的陵墓之谜,迟早有一天会浮出水面,露出真容的。

他的陵墓中有一个镇国之宝,可惜到现在都无人知晓墓在哪里

编后:古历小军(gulixiaojun)的微信公众号同步开通啦,感兴趣的朋友欢迎订阅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