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仨》这本书以简洁而沉重的语言,回忆了先后离她而去的女儿钱瑗、丈夫钱钟书,回忆一家三口那些快乐而艰难、爱与痛的日子。这个三口之家的动人故事证明:家庭是人生最好的庇护所。 文 | 易水寒烟 来源|国馆共读社区 成长,不过是去学会懂得怎样爱 来自国馆读书 00:00 05:05 今日共读目标 今天我们与领读达人@易水寒烟 一起共读本书第四天 的内容。 这里看不到钱钟书,杨绛和钱瑗的学术造诣,有的只是一家三口的普通生活。“家”的意义本就与成就无关。杨先生笔下记录的,正是很多人正在经历或一直向往的日子。相遇,相知,相守,“陪他走得愈远,愈怕他不见”这样的牵心挂肚。 古驿道上,我们早晚都会失散,再多执念与不舍, 最终都要放下。这是自然规律。感叹的正是无常,无论多辉煌的人生,最后都要和爱的人走散,且永不重逢。这是怎样的无奈? 钱钟书临走前对杨绛说:“绛,好好里”。熟悉的无锡方言,这样的叮嘱也只是听一句少一句,都不过是杨绛牵挂钱钟书,牵挂钱瑗。 蓝田归来,钱钟书对杨绛说:“我们之间,只有死别,不再生离”。世界很大,能相遇相爱,是很大的缘份。人生很短,能相依相守,便是幸福。而今,一切都是奢望。感情的纠结,有时不过是一人想挣脱,一人要去捡。当失去了,走散了,思念依然是一种习惯,才明白那是一生挚爱。 羡慕她是个很完美的女人,丰富的经历,坦然的心态,完整和幸福的家庭生活,有那样一个幽默、忠厚的丈夫,那样一个聪明、刚直的女儿。在外受到万人敬仰,在家又下得厨房,女作家中少有的完美而幸福。 这种人间烟火的爱,如此的简约、但却是如此的真真切切,这其中没有喜剧,也正是无数的难以预料的人生悲事,才铸成了这世间的缤纷彩色。杨绛先生的这些文字,让人充分体味到了人生的纯美和无奈。 温文儒雅背后有着接受一切的气度胸怀,无论面对打击还是光环,两人都能淡然处之,宠辱不惊。都能安静地坐在书屋之中,钻研自己的学问。哪怕是呆在拥挤嘈杂简陋的办公室里,这就是值得我们敬仰的中国传统知识分子,他们身上有那样一种'静气',在这样一个喧哗浮躁的社会里,幽幽散发着百合般的清香,驱散着太多的污浊之气。 60多年风雨历程,夫妻相濡以沫,彼此扶持。书中有两人为对方理发的照片,让人不由慨叹,有伴侣如此,夫复何求? 女儿去世前不久,不放心妈妈的一日三餐,特地写信教妈妈,如何做简易饭食,她自己已经不能进食。让人不由慨叹,有爱女如此,夫复何求? 三个人,路上一起走,难得的是能够如此彼此珍惜,彼此关爱。三个人的生命已经紧密结合,无法分开,是因为生命中的缘分,更是因为深深的'爱'。 人的成长,不过是去学会懂得怎样爱——学会去满足、学会去宽容、学会淡泊、学会感激,学会珍惜身边的每一个人,每一缕阳光。 我们终会失散,请在有生之年紧紧相守。 音频来自国馆主播:旮旯里的doudou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