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局者未必迷 旁观者未必清
文/阿殷
我们常常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所以,在我们有问题的时候,此话经常被搬出来。因为它被大多数人认可。 当我们以第三者的身份,去论定一件事情的是非曲直,通常我们都愿意相信因为置身事外,所以,可以清醒。因为清醒,就会客观的判断,而客观,才能做出正确的选择。
其实,以前我也是这么认为的。 但,世情更迭,沧桑流转。你会更懂得,生活里没有绝对的错和对。 即便是无牵无涉的旁观者,即便是清醒而又客观,又真的能看得清别人的真相吗?你看到的所谓真相,又焉知不是表象?
六月在网上认识了一个男孩,聊了半年,便毅然收拾行囊北上,去了男孩所在的城市。去之前,所有的朋友苦口婆心,告诉她网恋有多么不靠谱。然而,摆事实,讲道理,都没有动摇六月的爱情,最后,我们只能恨铁不成钢的叹一句:当局者迷啊。 在六月走后,我们以旁观者的清醒继续讨论,估计这一场网恋很快就会兵败如山倒。结果,我们很快收到了六月结婚的消息。 就这样,我们以为不能长久的婚姻,已经过了十年。六月很幸福,我们也如释重负。 假如,当年的六月不够坚定和勇敢,或许没有这样的幸福。 其实,当年的我们看似冷静而理智的好意,却并不具有洞察真相和未来的能力。 我们都无法替代别人的生活。
小鱼和树都是我们的朋友。都喜欢喝点小酒。 小鱼和树似乎有点意思,但我们以旁观者的身份,觉得树不合适。比如年纪大了点,脾气有点急,不会照顾人等等。 于是,小鱼也没再提。朋友间的聚会依旧不动声色的按时进行。 但我们渐渐发现,只要小鱼在,树都不喝酒。我们常常骂他扫兴,他都笑着不争不辩。 其实,树的酒量很好。有一次,小鱼不在,他喝了不少,兴起时,一曲《鸿雁》唱得是荡气回肠。 后来,小鱼知道了有些郁闷。就问我们,为什么树和你们喝酒,从不和我喝呢? 是啊,我们也纳闷,小鱼和树也是很谈得来的朋友。按道理,酒逢知己千杯少呢。
又一次聚会上,小鱼终于单刀直入,举起酒杯对树说,干一杯如何? 树愣了一下,说今天开车,不喝了。 小鱼固执地问,你就是不愿意和我喝酒,是不是? 气氛突然有点紧张,我们竟然也忘了插科打诨缓和气氛。可能,我们的好奇心也比较强大,也想知道答案吧。 树望着小鱼,小鱼倔强的酒杯就举在他的眼前。 既然躲不过,树站了起来,很认真地说:我特别想和你喝酒。但是,有人陪你尽兴,也要有人护你平安。能和你一起醉的人一定是不能送你回家的,我只想,万一你喝多了,我可以把你安全地送你回家。 小鱼低头看了看手里的酒,一饮而尽,她说:我自己有分寸,我酒量也不差,怎么可能让自己醉?……然后,她的泪吧嗒吧嗒地落在了酒杯里。 可是,我担心。树回答着,把纸巾递了过去。 我们刹那间像被凝固了,才发现,其实我们根本不了解树。 原来,拿下了我们从不层见过的一张面孔,真情才有机会一览无余。落泪和微笑,都是一个女人最美的表情。
再后来,小鱼和树真的在一起了。而且,树把小鱼照顾的很好。 之前那些不合适的条条框框,就这样,在爱情面前溃不成军。
有时候,距离之外,并不一定能够接近事情的本质。反倒是那些把整个人整个生命都深陷其中的当局者,才能正确感受到那种相互纠缠疼痛或欢喜的本质。
就如两棵树,也许枝叶未曾相连,但在我们看不到的土壤里,早已是盘根接错。 有时我们也近在咫尺,充满了想要沟通的善意。但是,旁观者也未必能进入真相的内里。因为有些成长的背景和人生的经历,依然无法传递。 就像生活,爱情,婚姻有许多种形式存在,无论我们认可还是不认可,理解或不理解。每一个故事都无可复制。
不管旁观者如何看待,自己的生活只有自己能体会。我们无法预知幸福,但在云开月明时,从前的每一次的经历都将成为我们生命的的底色。
致我故乡的父亲 | 但持一盏茶 慰我风雨夕 | 且末之恋1 | 且末之恋2 | 喝酒的那些事儿 | 阅读晚清 | 一生一世念 | 茶事乱弹 | 一块路过前生的石头 | 延庆观里话全真 | 一个人怕孤独,两个人怕辜负 | 素心向暖 | 红颜 | 朝颜·夕颜·鸡蛋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