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夏至日。 夏至很可能是古人确定的第一个节气。在地上立一根竹竿,观察每天竹竿映在地上的影子的长短。影子越长,说明阴气越盛;影子越短,说明阳气越盛。夏至这一天,影子最短,说明夏至日是阳气最盛的一天。 物极必反,阳气最盛时,也是阴气始生的时候。不过此时的阴,是弱阴,还需要小心呵护。“春夏养阳”,即使过了夏至日,阴气已生,主题也是养阳为主,养阴为辅。 艾灸是养阳很好的方式,特别在夏天,艾灸效用更大。“三伏灸”更是几乎每个中国人都知道的养生方式。不过我不想简单粗暴地讲“夏至应该灸哪几个穴位”,我更想谈谈“节、气、灸”,谈清楚这几点,大家应该也知道夏至(甚至是廿四节气)应该怎么灸了。 太阳每一年都会直射北回归线一次,我们把这一天定为夏至日。这一天之前,太阳的直射点越来越往北走,我国位于地球北半球,每一天直接接收到的太阳能量也越来越多。这一天之后,太阳的直射点越来越往南走,地球北半球每一天接收到的太阳能量也越来越少。夏至日作为地球北半球单天接收太阳能量大小的拐点,其实是天运的一个节点。 节,就是天运变化的一个时间点。 有的时间点,天运的变化大,就是大节;天运的变化小,是小节,甚至节都不算,就是平淡无奇的一天。天运变化最大的两天,是冬至和夏至。冬至一阳生,夏至一阴生,是大的拐点。春分、秋分,作为太阳直射点跨越地球南北半球的时间点,也是大节。 节,每年都一样。但是同样的时间点,每年的气温、降水等,却可以很不同。譬如有的年份是暖冬,有的年份冬天却冻死人。这背后的因素,就是气,节气的气。 地球上每一个地方每天接收太阳能量的同时,也在耗散能量。接收的能量比耗散的多,表现出来,是当地温度的升高。由冬返春、由春入夏,气温的改变,带来物候的种种改变。《素问·六节藏象论》有云:“五日谓之候,三候谓之气”,等于讲十五天为一气,隐含的意思是能量的累积,带来的改变,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比较明显地观察到。 气,是积累的能量,表现出来的是气温的改变。 气的改变,除了受天运的影响,还受地运的影响。具体分析出来,可以写厚厚的一本书,此处不表。有兴趣的朋友,请参考《素问》七篇大论。 中国文化的智慧,是天人合一。人在天地之间,感天地之气而生,也时刻受到天地之气的影响。我们谈天与地,论节和气,是为了调理我们的身体,适应天地节奏的变化。天地的运气时刻在变,人体得跟得上,跟不上,轻则难受,重则死亡。老人言:节节是劫——在节,天地之气变化得快,人的身体跟不上这种变化时,就是在劫难逃了。 想过好节,最好是无为灸。 无为灸最重要的是要灸进去,也就是要找到有灸感的点(戳这里看什么是灸感)。穴位在人身体内部,没有灸进去时,只是在表皮烤烤皮肤,根本刺激不到穴位,取穴再准都没用。而当无为灸做对时,被灸者很容易就睡着了。灸完去睡,或者灸时睡着了,醒来时会明显感觉到精神足了。这其实是无为灸最最重要的作用:调神——调自己身体的神,去跟上天地的节奏。 这在《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已经明示给我们了。《四气调神大论》讲了春夏秋冬应该如何起居饮食、调节情志,背后的目的其实是让我们去顺应天地的节奏,踩着天地的点,省力又舒适地过得更好。 当调摄饮食起居等已不能足以让我们跟上天气的节奏时,就非常非常有必要被灸了。特别是对于大的节,及时而充足的被灸,适时调神,是养生的重要环节,有时甚至是保命的资本。 至于灸哪里,则是必须根据每个人身体状况的不同而定的,不可拘泥于节气而硬灸某穴。譬如网上多篇文章说夏至一定要灸大椎、神阙等穴位,但具体到个人,可能是肾虚,那灸命门或肾腧,效果才会立竿见影,而不必盲从养生文章。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灸从火从久,一次施灸,最好只灸一个穴位。夏至这一天,挑一个自己觉得最舒服的点,灸个几个小时,舒服地过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