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保定老调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辛秋花

 铁血老枪 2017-06-21
保定老调
  保定老调又称“老调梆子”,迄今约有二、三百年历史,是河北省具有悠久历史的地方剧种之一。它脱胎于元、明年间白洋淀周边农村花会中的俗曲“河西调”,在清道光、咸丰年间初具戏曲雏形。早期老调行当以生、净为主,而生、净两行又是分行不分腔,同唱老生调,故称老调。2008年,保定老调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据保定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副局长孙彦君介绍,“保定老调书系”包括《保定老调志》、《保定老调唱腔音乐》、《保定老调经典剧目唱腔音乐》、《保定老调优秀剧作选》和《艺术人生王贯英》5册,历时5年编撰而成。该书系的出版,为保定老调的研究和发展提供了完整的文字资料。
  据保定老调剧团团长李淑荣透露,保定老调在中国戏曲文化发展史上曾经有过辉煌的一页,上世纪60至80年代,其经典剧目《潘杨讼》和《忠烈千秋》先后被拍摄成电影在全国发行,影响深远。
  李淑荣称,目前,该团可登台演出者40人,其中最年轻的已过40岁。为培养接班人,该团于2016年新招进年轻学员22人,管吃管住,并发放生活补贴,且不收取任何费用。“保定老调书系”的出版,为该团教学提供了详实的文字资料。
  “想得到观众的认可,你就得有真本事,下苦功夫,贴近生活,不断创新,排练老少皆宜的作品,扩大受众群体,使其焕发新的生命力。”谈到保定老调新人的培养,辛秋花深有感触地说。
  保定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局长赵其国表示,为使保定老调得到很好的传承与发展,该局积极争取中央专项保护资金,给予传承人经济补助。并先后成立了保定老调剧团、保定戏校、保定市直隶老调艺术研究院,“三驾马车”并驾齐驱,让保定老调永远“不老”。
  目前,河北保定有保定老调、清苑哈哈腔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7项,高阳河西村昆曲、涿州十不闲、易县燕子古乐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75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