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以前的方法错了,坏习惯原来这么改!

 Nora书阁 2017-06-21

我特别喜欢解答关于育儿的问题,因为大部分问题,作为妈妈的我一点也不陌生。别家娃的缺点,我家多少都有。不过,我得感谢生活如此真实,因为正是这些问题,把我这个当妈的培养成一个爱动脑筋的妈。

现在有点小得意的是,或许我可以当个“亲子翻译”。我发现自己特擅长把孩子和家长彼此听不懂的话,翻译成能听懂的话。

今天我就“翻译”一个关于孩子“坏习惯”的问题,看我翻译得有没有道理?

一位读者留言:我女儿读三年级了,但养成了一些不好的习惯,比如不爱喝水和做事特磨蹭。有时除了早上起床空腹喝的那杯水,在学校几乎不喝水,我们把不喝水的坏处都和她说遍,但没用。有时把水端到她面前都不喝。

磨蹭的性格更让我们抓狂。放学永远最后一个出教室,做作业三心二意,写一会作业就去吃点东西或者去玩别的,作业总是拖到十点半才能完成。星期六日在家八点起床在床上赖下床,然后去沙发躺下玩下,到十点都还刷牙换衣服。

以前我们还能心平气和地好好说她,现在对她我都变成了河东狮吼。唉,现在是软硬兼施加奖励和惩罚都没用。我深知她这个阶段养成好的习惯非常重要,但对她我一点办法都没有 。语姐,我该怎么做才能让我女儿改变呢?求方法。



在讲这个问题之前,请先了解一个被我们忽视的事实:不好的习惯,之所以养成,一定是这些“坏习惯”给她带来了她想要的某种好处。这个背后的逻辑,不但适用于孩子,也适用于我们自己。

我家儿子非常爱喝水。有段时间,他突然不爱喝水了,带去学校的水杯基本上原封带回家。

我问他,“你在学校里不喝水吗?”

他说:“不喝。”

我又问:“你不喝水,一定有啥好处吧?”

儿子说:“不喝水,就不用总去小便了。”

我说:“哦,我猜你不喜欢去学校的厕所,是吗?”

儿子说:“嗯。”

我去过他的学校,和他读幼儿园时的坐便器不同,公立小学里还是那种一道沟槽的厕所。他可能还有点不习惯。

我说:“好吧。不喜欢去厕所就少喝水,也对。那回家再多喝水也行。”

我又自言自语道:“妈妈小时候读书的学校也是这种,没想到,你们还是那种,真是有意思。我小时候也害怕,总担心掉进去。后来,大一点了,就不再怕上厕所了。我想,你也许和我一样。”

这件事,就这么过去了。没多久,他又开始恢复正常喝水习惯。

我猜想,他一定已经习惯那个厕所了。

我没给他任何压力,逼迫他去马上习惯,或者鼓励他要勇敢之类的。我只是让他知道,我理解他,也信任他,而且问题总会解决的。而事实上,孩子的适应能力比我们想像的要强很多。

所以,孩子不爱喝水,也许只是一个表象。

你要去分析她,哪里发生了变化?若是一直都不爱喝水,那么我倒是宁愿选择信任孩子自己的身体信号,渴了自然会去喝水,这和饿了吃饭没什么两样。尊重孩子自己的感受,信任她。

若是突然发生变化,比如以前爱喝水,现在不爱喝水了,这其中要排查原因。很可能是不喝水给她带来了某种“好处”。

察觉孩子,而不是给她施压讲道理和施压,只能让她走向对抗。

因为儿童期的孩子,很容易通过对抗,在父母的挫败中,获得“权力感”。这种循环会让孩子从“对抗”中获得乐趣和“成就感”

想想你自己小时候就知道了。别和我说,你不会。

孩子会想:“你看,我做不到,你们也不能拿我怎么样。若是惩罚我,那我下次要更小心点,不让你们察觉。”

更坏的情况则是,“你们都说我磨蹭,那么我真的就是一个磨蹭的人。看来我是改不了了。”这种不断强化孩子的“自我印象”的结果就是,坏习惯真的成了孩子的一部分。这显然不是父母的初衷。



说到磨蹭,大部分孩子都有这个“毛病”。我家孩子也不例外。

可是,我仔细观察过,这个磨蹭并非真的是习惯,孩子是“有选择”的磨蹭。

比如一说出去玩,这事儿,他行动超级迅速,从来不肯耽搁1秒钟。还会嫌我磨蹭。而若是一提该吃饭了,他就开始磨蹭。

磨蹭的背后,要么是想逃避一件不喜欢的或者有压力的事。要么就是通过磨蹭,吸引他人“注意”。要么磨蹭本身可以给她带来她认为的好处。

所以,要去探究,磨蹭给她到底带来了什么“好处”

比如晚起床,可能就意味着晚点做讨厌的作业。或者晚出教室,可以逃避某种回家的“痛苦”;也许晚出教室,会受到更多的“关心”和“关注”,或者其它什么好处。

孩子出现某种不寻常的状况时,他们其实最想得到的是父母的理解和帮助而爸爸妈妈们则通常会继续施加压力,结果可想而知。

一个毛病只是一个表象,我们不但要看到这个表象,还要看到表象背后的原因。也许孩子的世界里,那个逻辑是我们没有理解但,在孩子的世界里,都是天大的事,以及最应该做的事。

儿子常随口甩给我一个问题。比如一边玩一边问,“妈妈,这个塑料的船为什么在水里总是船头比较低?”

我会问他:“你觉得可能有哪几种原因?”

他会巴拉巴拉给我解释一番。我还会问,“除了这个原因以外,会不会还有其它可能?”

他又会想一些。直到他说,想不出了。我再讲我的观点。

整个过程,我都保持一副和他探讨的表情。而不是,一副“考考你”的讨孩子嫌的模样。或者,“这个都不知道”的得意模样。

孩子过于频繁的问我问题,而不是先独立思考。我得要防止孩子养成直接索取答案的习惯,认为,你们大人什么都懂,我只要张口问就可以了。

其实,孩子的好多分析都相当有道理。甚至超出了我的认知范围。这也证明了一点,孩子在用心观察。

大部分缺少耐心的家长,会选择要么直接给答案,要么否定孩子的想法。有时候是我们懒,有时候仅仅是为了树立权威感,但这些都以损失孩子的思考力为代价,实在是不值得。




当然,即便你采取了很多措施,孩子的这些坏习惯可能依然没有消除。怎么办?

没什么,请再耐心等。毕竟别指望所有坏毛病一下子就消除了。这一点,我们大人也做不到。

换言之,即便一些坏习惯没有即刻改正,我也有理由相信他迟早一天都会做好的。你需要持续提供给孩子一个“做更好”的环境。父母对孩子的那份信任,孩子是能感受到的。同样,你的不信任,孩子也能感受到。那样时间长了,孩子也会变得不信任自己。

说实话,我家儿子吃饭拖沓的习惯,至今也未解决。除了我之外,一家老小为此操碎了心。

我一直在想,孩子不好好吃饭的挫败感是谁的?很显然并非是孩子的,而是家长的。

我和孩子单独吃饭时,大部分时候很正常。因为,我不给他任何压力,并告诉他,允许他不吃或少吃,完全根据他自己的感觉。但不能在非饭点的时候吃零食,或边玩边吃。只要遵守这个规则,都可以。

而一大家子一起吃饭时,事情对我来说就不可控了。我也只好“放任”,或者施加我力所能及的影响。

儿子从吃饭磨蹭这件事上显然获得了两个好处:一是可以边吃边玩,二是成为和家长们权力游戏的筹码。

我在遵守规则的基础之上,“放任”儿子,那么儿子在我这里就获得不了那些隐藏的好处。

可环境中有我不能控制的他人因素,爷爷奶奶和爸爸。

我想,总有一天,吃饭这件事,还会成为他自己的事。我干吗担心?或者说,现在担心没啥用。



总结一下,面对孩子的坏习惯,有以下四个要点:

一,敏感察觉,探究现象背后的原因。

二,从原因入手,用一种“好处”替代另一种好处

三、在讲道理和威逼利诱不管用的情况下,忽略小毛病,耐心等待他“自愈”。而非“强化”。

四、放松点儿,信任孩子。改掉坏习惯,有时候没那么快,急不得。

另外,家长也不要为了自己的面子或因为对孩子无计可施的“挫败感”而抓狂。这样只能被孩子“控制”。孩子手里,有你情绪的开关,随时打开,你随时发作,这个游戏真得很好玩.....我们需要做的是放松点儿,一切没那么严重,“让海上的风,无帆可吹”。


 End  



关于作者:王语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