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东方子讲滑脉

 昵称44276294 2017-06-21
滑脉:

  脉象的一种。脉往来流利,应指圆滑,如珠滚玉盘之状。

  主要是缘于血管弹性良好,血管内膜壁柔滑,血液黏滞度降低等。在病理情况下,滑脉可见于贫血、风湿病、急性感染发热后期、急慢性胃肠炎、肝硬化腹水(弦滑脉)等。

  主痰饮、食滞、实热等证,又主妊娠。妇女无病而见滑脉,可判断为妊娠(妊娠2~9月)。正常人脉滑而缓和(稍有滑象),是营卫调和、气血充盈的征象。

  就像有一排气泡,在患者血管中游过,依次经过你的无名指、中指和食指,速度较快,一个接着一个。简单点就是:一个小铁珠依次滚过你的手指的感觉。

  滑脉需与相似脉数脉、动脉相鉴别 听语音

  数脉以脉率为每分钟100次以上为特点,滑脉以脉形流利圆滑为特点。若脉率快时当先判定是数脉,如同时有明显滑象,则为滑数脉。动脉以脉来流利、频数、短而有力为特征,实际上即滑脉与数脉的复合脉。此外,滑脉与涩脉的脉形、脉势变化恰好相反,容易鉴别。

  临床切诊时滑脉有显著的程度差异 听语音

  应指滑利但无明显如珠走盘指感者,稍有滑象;应指流利圆滑,有如触滚珠指感者,滑象明显;如再在前者基础上,脉体出现显著振动感的,则滑象更为明显。滑脉无明显的脉位差异,浮、中、沉取均可呈现,但以浮取、中取时更多。滑脉与浮脉兼见主表证夹痰或表里俱热,与数脉相兼主痰热,与弦脉相兼主肝风夹痰(如高血压病、中风等)。

  今天讲一下滑脉,

  我在实践中发现,脉法的理解与书本上的解释是不尽相同的!

  滑脉我在实践中判定为平脉,也就是正常的脉!

  只有当滑脉有兼脉的时候才是病脉!

  例如:浮滑,痰在表

  沉滑,痰在里

  滑促,里急后重,风痰

  滑数,风热痰

  左手滑,在血

  右手滑,在气

  有四个代表药:

  ①半夏:  「释名」守田、水玉、地文、和姑。

  「气味」(根)辛、平、有毒。

  「主治」

  1、老人风痰。用半夏(泡七次,焙过)、硝石各半两,共研为末,加入白面捣匀,调水做成丸子,如绿豆大。每服五十丸,姜汤送下。

  2、风痰头晕(哎逆目眩,面色黄,脉弦)。用生半夏、生天南星、寒水石(煅)各一两,天麻半两,雄黄二钱,小麦面三两,共研为末,加水和成饼,水煮浮起,取出捣烂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姜汤送下。极效。亦治风痰咳嗽、二便不通、风痰头痛等病。

  3、热痰咳嗽(烦热面赤,口燥心痛,脉洪数)。用半夏、天南星各一两,黄芩一两半,共研为末,加姜汁浸蒸饼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五十至七十丸,饭后服,姜汤送下。此方名“小黄丸”。

  4、湿痰咳嗽(面黄体重,贪睡易惊,消化力弱,脉缓)。用半夏、天南星各一两,白术一两半,共研为末加薄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五十至七十丸姜汤送下。此方名“白术丸”。

  5、气痰咳嗽(面白气促,洒淅恶寒,忧悉不乐,脉涩)。用半夏、天南星各一两,官桂半两,共研为末,加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姜汤送下。此方名“玉粉丸”。

  6、呕吐反胃。用半夏三升、人参三两、白蜜一升、水一半二千,细捣过,煮成三升半,温服一升。一天服两次。此方名为“大半夏汤”。

  7、黄疸喘满,小便自利,不可除热。用半夏、生姜各半斤,加水七升,煮取一升五合,分两次服下。

  8、老人便结。用半夏(泡,炒)、生硫磺,等分为末加自然姜汁煮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服,温酒送下。此方名“半硫丸”。

  9、失血喘急(吐血下血,崩中带下,喘急痰呕,中满宿瘀)。用半夏捶扁,包在以姜汁调匀的面中,放火上煨黄,研为末,加米糊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白开水送下。

  10、喉痹肿塞。用生半夏末鼻内,涎出见效。

  11、骨鲠在咽。用半夏、白牙,等分为末,取一匙,水冲服,当呕出。忌食羊肉。

  ② 南星:

  【性味】苦,凉。

  【归经】入心、肝、胆三经。

  功效主治

  1.清热化痰,胆南星苦凉,苦能燥湿化痰,寒能清热。故有清热化痰之功效。为治热痰所常用,可用治痰火咳嗽,头风眩晕,中风痰壅等证。

  3.清心安神胆南星苦凉,入心经,则能清心火,安心神。可用治老年神困,产后怔忡,痰火失眠等证。

  4.鉴别应用:天南星与胆南星性质不同,前者苦温澡烈,重在燥湿化痰祛风;后者苦凉性润,无燥热伤阴之弊,重在豁痰定惊清热,为治热痰惊厥所常用。

  【配伍应用】

  1.配薤白,清热化痰,通阳宽胸。薤白味辛、苦,性温,辛通滑利,温中通阳,既能化秽浊之气,散阴寒之结。又能活血化瘀,通经活络止痛;胆南星味苦,性凉,善祛痰化浊,兼清胸膈之积热。二药相合,寒热相兼,一以化痰清热,一以通阳散寒,相辅相成,共奏化痰浊,祛瘀血,散阴寒之功,从而气血行,经络通,胸闷,胸痛,痰热作嗽,诸症自解。

  2.配龙骨,治痰热内盛,心神受扰所致的癫、狂、痫证。龙骨味苦、涩,性平偏寒,入心、肝经,苦寒化阴益阴,寒凉清热,质重镇怯,有平肝益阴,潜敛浮阳,镇掠安神之力。《本草求真》沦其有:“镇惊安魄之妙”;胆南星味蕾,性凉,寒凉泄火,苦能燥湿祛痰,亦入心、肝经,善于清热化痰,镇惊定痫。《图经本草》载其:“治惊风有奇功”。相须为用,龙骨益阴镇惊,制内炽之火。胆南星清热豁痰,醒神开窍,用治癫、狂、痫证,虚实咸宜。

  3.配

  半夏

  ,若风痰上.扰,可致头目眩晕,中风仆倒、口眼歪斜,舌强言蹇,甚者癫痫惊风。治当祛风除痰。半夏辛温,行散痰湿,健脾祛痰,和中降逆。《名医别录》:“消心腹胸膈痰热满结”。胆南星苦凉,清热化痰,祛风定惊。《药品化义》言其:“主治一切中风”。二药相伍,半夏燥湿健脾以绝生痰之源,胆南星开泄化痰以祛经络中之风痰,治痰功宏,中风痰迷,从本而治。

  4.配竹沥,清热化痰,镇惊安神。竹沥甘而大寒,清热滑痰,镇惊利窍。《本草衍义》云:“竹沥行痰,通达上下百骸、毛窍诸处,……为痰家之圣剂也”。胆南星苦凉,清火化痰,宁心定痫。如《本草汇言》日:“治小儿惊风惊痰,四肢抽搐,……热郁生痰。”相须为用,泄火化痰,利窍醒神,祛风定惊,通彻上下,直达病所,用治小儿惊风,或痰迷窍闭之口噤不语,风痰阻络之半身不遂,多有良效。

  ③ 天竺黄:味甘,寒。

  归经归心、肝经。

  功能主治清热豁痰,凉心定惊。用于热病神昏,中风痰迷,小儿痰热惊痫、抽搐、夜啼。

  ④白附子:

  归胃、肝经。

  祛风痰,定惊搐,解毒散结,止痛。

  用于中风痰壅,口眼唱斜,语言謇涩,惊风癫痫,破伤风,痰厥头痛,偏正头痛,瘰疬痰核,毒蛇咬伤。

  能把四味理解透,痰的问题就能够较好解决!

  完毕

  滑脉一般都会便溏!记住!

  正常的滑脉就处参苓白术散调理!

  左手一般是热多,右手一般是寒多。

  寒热都会并存!

  要权衡好。左右上下都要权衡好

  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治中焦如衡(非平不安);治下焦如权(非重不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