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有本末,事有始终。修行之初不应把精力浪费在如何做到无我之上,而是应该把精力用在如何明心见性上面。 这是非常关键的逻辑递进关系。一个人没有获得自性本来清净的力量加持,所有的功夫都是在识心妄想的迷宫中打转,进进退退必无可能达成“无我”的解脱。 所以五祖在六祖惠能开悟后才有感而说:“不识本心,学法无益;若识自本心,见自本性,即名丈夫、天人师、佛。” 四相: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 对自我形相的执着 对他人形相的执着 对一切众生形相的执着 对寿命相续形相的执着 摘一段对话录 因地不真,果遭迂曲。 即使是大多数初悟本心的人,依然会被世俗凡情所纠葛缠绕,这就是生活。只是明白了之后,便不会抗拒,而是坦然接受人生种种如意与不如意之事,并令心不染着。 你区区一凡夫俗子,又如何能以贤圣的作为要求或标榜自己呢?把修行和生活对立起来,左顾右盼进进退退,自己识心玩弄自己,又怎么可能会有进步? 我们修行,至关重要的,并不是让自己活得高尚,让自己没有七情六欲,或成为大师广收门徒,都不是。 至关重要的是什么?必然是开悟自心,获得正见。除此以外任何作为,都是得失,也不离成败,终归无个着落处。 如果明白自己修行是为了什么——明心见性。那就可以坦然接受生活,而不是抗拒。同时为达此目的而不遗余力。 |
|
来自: 发哥07domrg8zi > 《佛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