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屋不扫的那位,后来怎么样了

 思明居士 2017-06-23

一屋不扫的那位,后来怎么样了

陈蕃,字仲举,河南汝南人,生活在东汉晚期。我们小时候都听过他的故事,陈蕃十五岁时,曾住一室无事可做,而室内外十分肮脏,父亲的朋友同郡薛勤来看他,对陈蕃说:“小子,为什么不打扫干净迎接客人呢?”陈蕃说:“大丈夫在世,应当扫清天下,哪能只顾自己一室的卫生呢?”薛勤当即反问:“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陈蕃无言以对。

一屋不扫的那位,后来怎么样了

故事到此戛然而止,很多人只记住了这句“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但很少有人知道,陈蕃后来真正的有了出息,官至太傅,并且成为了东汉的工作狂人,所谓“言为士则,行为世范”,这是说他的言语是读书人的准则,行为是当时的典范。

当时他登车赴任,就有整治社会弊端、匡正天下的志向。做豫章太守,刚到任,便询问贤人徐孺子的住处,直奔徐家。主薄禀告说:" 大家都希望您先进官署。" 陈仲举说:" 周武王乘车经过商容里巷之门,俯首凭轼而立,敬贤礼士,来不及坐暖席子,我礼敬贤士,有什么不可?"

一屋不扫的那位,后来怎么样了

陈蕃以刚直著称,如果逢着开明时代,必定大有作为,但无奈他面临的是乌烟瘴气的东汉末年。东汉首开宦官政治,造成这种局面的最根本一点是皇帝继位时往往年龄很小,于是母后临朝,外戚掌权。等皇帝长大了,便想着从外戚手中夺回权力,靠谁呢?只能靠身边的宦官。所以,从十岁登基的汉和帝开始,朝廷上就出现两股势力:一边是外戚,一边是宦官。永元四年(公元92年),成年后的汉和帝利用宦官郑众诛杀掌权的外戚窦氏家族,一举成功。随后,在汉安帝时期,又有两次大规模的宦官和外戚冲突。到了汉桓帝延熹二年(公元159年),宦官单超诛杀了权倾朝野的梁氏外戚,宦官势力达到高潮。宦官的胜利带来的直接恶果是掌控皇帝,凌驾于大臣之上,肆意干涉政治。陈蕃就是在这样一种背景下在朝廷上展开工作的。

在当时,陈蕃和李膺齐名,为东汉晚期的双子星座。二人不相上下,各有所长,一时间不能定先后。最后有人这样评论:"陈蕃强于犯上,李膺严于摄下。犯上难,摄下易。"于是,陈蕃胜出。李膺因党锢之祸获罪后,陈蕃一人独撑危局。

一屋不扫的那位,后来怎么样了

汉灵帝即位后,陈蕃被窦太后任命为辅政大臣。多年来的专权,宦官们对于大臣傲慢无礼。此时,威胁朝廷的宦官势力以曹节、王甫为首。建宁元年(公元168年)秋九月,陈蕃与外戚窦武秘密策划,意欲诛杀曹、王,却不料走漏风声,后者抢先发难,率诸宦官关闭洛阳宫门,劫持了汉灵帝,软禁了窦太后,并迅速矫旨发兵袭杀窦武。

此时陈蕃已年过古稀,须发皆白的他拎了一把长剑,带领府内侍从以及学生近百人冲击洛阳承明门,想冒死一拼,他拔刀冲进承明门,振臂高喊:“大将军忠诚卫国,宦官造反叛乱,怎么说窦氏不守臣道呢?”捕捉曹节、王甫等人。

一屋不扫的那位,后来怎么样了

结果自然是一个悲剧。据说,老爷子最后是被宦官折磨死的。在牢里,宦官的随从对陈蕃又踢又踩,骂陈蕃:“死老鬼,你还能裁减我们的人员,剥夺我们的额外收入吗?”当天就杀害了他。

在东汉历史上最著名的五次大的宦官与大臣的冲突中,竟都是以宦官的胜利而告终,令人扼腕。汉灵帝死了,少帝即位,宦官与外戚再次发生冲突,远在凉州的董卓趁机拥兵入洛阳,伟大的三国时代就此拉开序幕。

一屋不扫的那位,后来怎么样了

回想起当初造访徐孺子时,陈蕃虽然知道东汉日薄西山,试图力挽狂澜,但徐孺子知道已经无力回天,终究没有出山。当陈蕃看着徐孺子离去的背影,站在残阳下,想起小时候的志向,有没有发出一声叹息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