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建中汤案

 柴桂苓 2017-06-23
例一:肠辟便血久治不愈案
患者杨× × ,女,26岁,北京人,初诊2000年5月13日。患者白1996年秋,原因不明阵发性腹痛,随即便血近千毫升,以后每年不间断地出现腹痛便血,少则几百毫升,多则千余毫升,便血后病人出现恐惧、心悸、心烦、疲乏、失眠等症状,靠输血止血,给液支持体力。京城各大医院,先后诊断为肠结核,溃疡性结肠炎,肠血管炎,克隆氏病等,不排除肠道肿瘤。经B超、CT检查未见异常,肠纤维镜检查发现降结肠部部分充血,粘膜糜烂,给予抗菌、消炎、抗过敏、激素及灌肠给药等治疗均罔效,西医主张剖腹探查。因其母是本院口腔医师,顾及后遗症未同意手术,经人推荐求中医试治而来。刻诊:患者面色萎黄,精神疲惫,语气低微无力,自觉腹中冷痛,而身体焚热,失眠多梦,纳食不馨,口咽干燥,月经少而不调,腹诊:左腹上郁拘紧,按之微痛,舌淡苔白,脉浮取缓而无力,沉取微弦而细。敬阅前医病历,多为营养、补血、止血及进口抗菌素等药物,此乃棘手之难症,如何处理? 刘渡舟教授“ 疑难病症,去找仲景” 的教导,观其脉证,病属肠辟之证,与“ 虚劳里急,悸,衄,腹中痛,四肢酸痛,手足烦热.咽干口燥” 方证相符。疏方:小建中汤原方:桂枝15g、炙草10g、大枣12枚、白芍30g、生姜10g、饴糖20毫升,其煎服法遵仲景意,上六味,以水1500毫升泡两小时,煮取300毫升去渣,内饴糖,更上微火,消解,温服100毫升,日三服,并瞩禁食生冷、粘腻,停用一切药品。
二诊:5月20日七剂药后腹痛缓解,腹中凉转温,腹痛拘紧消失,便血得控,唯悸、烦、身热未退,神疲无力尚未消除,此乃阴阳失调,虽暂有缓解,但营卫气血之源耗损日久尚不能一时得充,故需标本兼治,脾肺双调。上方再加黄芪40g、当归15g、陈皮6g、砂仁3g,取黄芪建中合当归补血汤之意。加陈皮、砂仁以防芪、归之滞,又能和胃醒脾,以促生化之源。
三诊;5月30日又进十剂,患者纳增寐安,精神体力大增,便血止,可以半日工作。但悸、烦之症仍未得到控制,此为阴不能与阳和,其阳热独行之故,且不能以寒治热,投以甘温除熟之法。上方加升麻6g、柴胡6g、红参6g再进十剂。患者先后共进27剂,诸症息平,重新回到工作岗位。为巩固疗效,继服加减小建中汤30剂。追访二年至今病未复发。





病案二;肠痹腹中包块久治不愈案
董XX,女,64岁,退休工人。初诊2001年9月30日。患者三年来自觉腹中脐旁有一包块,压之疼痛,推之移动,时隐时现,伴有腹痛,大便溏薄,日行3~4次,怀疑腹腔肿瘤。多次到医院进行B超检查未见异常,X光钡透,肠中有大量气体,未见占位病变。肠镜检查发现结肠下端局部充血。大便化验阴性,经中西医治疗二年之久未见效果而就诊。追问病史,发现每次发病都与情绪和进食有关。患者中年丧偶,独自居住,饮食节奏不调,冷热饥饱不均;又与儿媳关系长期不和,心情抑郁。望诊:患者表情淡漠,目光呆滞。舌质偏紫,苔薄白。切脉:沉而弦。腹诊:脐旁可触及约10厘米条形包块,不固定,压之软而痛,时有肠鸣辘辘之声。脉证表现为脾虚肝郁“ 法当腹中急痛,先与小建中汤” 先治脾虚。疏方:小建中汤原方,煎服法皆按仲景原意。桂枝15g、炙草10 g、大枣12枚、白芍30g、生姜10g、饴糖15毫升。十剂后,腹痛便溏得解,包块明显缩小。
二诊10月10日。小柴胡汤去黄芩,加白芍40g、饴糖25毫升,生姜易干姜10g、白术10 g。取伐木以平肝胆之气郁,理中建脾散寒以补脾虚之意,经治月余,诸证消除,随访至今未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