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子勋:做个案是咨询师最好的成长时机

 tuzididie 2017-06-25

记:从事心理咨询有很多人会半途而废,您有没有后悔、放弃过?


李:可以说没有明显的后悔。但是做心理学成长过程中,都会有些时候有种倦怠感,80%的人都会放弃,一些人会坚持下来,这些很正常。有一段时间,我很想到大学当一名心理老师算了,做个案太累了。后来也想过写心理学的书,比做个案轻松而且赚得多。但是,做个案会很挑战,是咨询师最好的成长时机。


记:您靠什么坚持下来?


李:没靠什么……当时,我在医院做这个职业,管了医院的临床心理科,我不能不干。因为我不干的话,手下的人都会不干,所以我就要挺着,因为医院还是很需要这样的一个科室。跟社会上自由人去选择从事心理咨询的动力有所不同,你不仅需要做下去,还要做好,还要挣到钱,奖金还要提高,是吧?(笑)。 我最大的本事是读书。


记:几乎所有的咨询师都会评价您“把心理咨询做活了”。从学习理论到活学活用,要达到这样的境界,您是怎样做到的?做了哪些努力?这一过程中经历了些什么?


李:我是兴趣广泛的一个人,我在学心理学的过程中并没有放弃对哲学、社会学、人类学、文学、艺术的探讨——吹拉弹唱什么都要会。喜欢关注人们的命运,比如说电视剧也爱看,电影也爱看;喜欢去分享人类在地球生存的痛苦和经历,比如我爱看冒险片、灾难片,从中体悟生命的东西;我喜欢自然哲学,有十年基本上跟随着社科院的系列丛书,一本本地读,获得了很多知识。

在中德系统里边,德国老师给了我很好的促进。他的那种带有国际水平的咨询风格、思辩、幽默感、处理个案的灵动;和我的性格有关,追求自由,不愿意受到固化理论的约束,总想创新;广泛地涉猎知识,对文化的灵感,对人的尊重,对人性的理解。所谓的“知道分子”,什么都想知道一点。这也就是为什么我的咨询看起来会总是不拘一格,你看不出是什么风格,永远你看到的都是整合、融和、飘逸、灵动的东西。


我的内心不再被模型知识所困扰。我在学“分类知识”的时候有一种天生的反感,人们总是觉得看不到,分类以后才能看到,实际上不是的,人是生动的。于是,慢慢地我会放弃那些固化的、硬的理论,而追求灵活、多变的技术。


记:您说“自己最大的本事是读书”。能给我们的咨询师朋友们推荐几本有利于临床实践的书吗?


李:我个人觉得,首先是生物学进化的书一定要看。比如人类是怎么发展来的?世界的文明基石是什么?


除了生物学,我也希望心理咨询师能读些人类学。比如人类分布,种族,迁移和改变。在广州,我会关注客家人,很想亲近他,想知道他的想法,他的感觉。在昆明,我就拼命跟那些少数民族人打交道。我觉得只有这样,才能打开我的眼界。

西方文化里要知道混沌学,因为这个复杂性思维体系能使事件回到一个无序的状态,过度的有序化会让这个世界走样。对于中国的文化,道家思想、禅家思想一定要好好琢磨。阴阳、五行、风水、易经、八卦,我们要深刻思考:古人为什么会这样来思考这些问题?它的内在是什么?


我觉得心理学家是人学家,涉及到人的行为的,所有都要纳入心理学的好奇心中。我们要研究不同层面的人是怎么生活的。当我们把这些东西慢慢涉猎到某一个阶段的时候,你突然会觉得内心很开阔,我们没有很多疑惑,我们知道这个老板为什么会痛苦,或者明白他的痛苦可能是因为什么。尽管我们不知道怎么解决,但至少我们很容易共情。实际上,我建议心理咨询师什么书都要读——杂学,因为这些书都是人写出来的。


咨询师的个人成长要经过很多体验


记:很多咨询师评价您的咨询风格:“不为外物干扰,自在,傲然”。咨询师们很向往您的这种状态,他们想知道做到这一点需要做什么?怎么修炼?


李:心理咨询师内心完整了,就会荣辱不惊了。

孔子不是说,“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顺,七十从心所欲,不逾矩。”当你早早地进入那个境界,就没有对错,没有是非,这些事件本身没有可以判断的价值系统,存在就是存在,都是平等的。你的内心搞定了,突然就平静了,不会再为对错而焦虑、痛苦了,你想做什么就去做了。同样,做任何事时,你都会保持一种真诚和坦诚。


记:您认为咨询师怎样实现个人成长?关键点在于什么?


李:心理咨询师的个人成长要经过很多体验,要学会去生活。虽然是咨询师了,但是还要去接触不同的人,去了解人生。


走不同的路,看不同的地方。到一个地方,要深入当地的文化,到世界去看一看,能洗去我们内心的东西。比如宗教体验也是人生成长的一部分,我们要去体验。世界七大教堂我只有一个没去过;到欧洲,只要是教堂我都会进去虔诚地坐上一小时两小时,去感应和感受那种神圣感;到西藏也是,见了庙都会进去。


其实人的一辈子都在完成自己,你经历得越多越丰满。不要为经历过的东西而后悔,经历的东西就是你生命的一部分,摔了、跌了、损失了、被人抛弃了都是重要的经历,都是生命中灿烂的东西。

如果想到这些,你就会突然觉得任何懊恼的事情你不再懊恼,不再痛苦,不再有那么强大的生气。当你把任何体验当作资源来看时,什么事都不再是大事情,你可以平常心的去面对。即便有痛苦,你会相信痛苦的体验对你是重要的,那就感受它吧。然后,很快痛苦会慢慢地变淡。


记:您觉得这种体验能给心理咨询师带来什么?


李:当你已经能够肯于接纳全部时,你的来访者也会慢慢地感应到,也会在生活中展开新的想法和新的行为。其实人和人彼此是有影响的。我经常会遇到来访者,把东西扔到我们脸上,骂我们,但是我们会接纳。我们知道,她这样做,对她可能是好的;而且我们也相信,她这样做不是因为讨厌我,而是在情绪里有一个投射,因为我是男人,她恨的那个人是男人,某种情况下我在扮演那个男人。


所以,我会问她“你会舒服一些吗?”那个女人马上就会很内疚,觉得不应该这样扔你,接下来关系建立就非常容易。走的时候,她会说“咨询师,刚才我伤害你了吗?”“是啊,我是有点不快乐,但是没关系,我知道你为什么会这样。”“那我就放心了!”这样的话,下次来的时候,她就没有什么阻抗。


所以说,你内心的宽容和接纳,是做心理咨询师需要发展的方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