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转:【恋恋国风】夕阳美如画,清风醉晚霞

 水云随缘斋 2017-06-25



                                                             
   
       

夕阳美如画,清风醉晚霞,温婉拥雅韵,墨色度芳华。海天一色间,暮色浴群山,苍茫雾轻拂,碧蓝接天映。疏林斜晖,残照当楼,如血的残阳伴随着古人们走过了数千年,也在他们的诗词中流传了数千年。



《庾顺之以紫霞绮远赠,以诗答之》

——唐 白居易


千里故人心郑重,一端香绮紫氛氲。

开缄日映晚霞色,满幅风生秋水纹。

为褥欲裁怜叶破,制裘将翦惜花分。 
不如缝作合欢被,寤寐相思如对君。


晚霞被落日映照成红色,秋水被风吹皱了波纹,这是一幅多么绝美的画面。



《秦邮晚泊》

——宋 王纶


水宿风餐第几程,落帆刚趁晚霞明。
村醪小饮不成醉,明月推篷初欲生。
自愧菲才膺閒命,谁能高卧闭柴荆。
茫茫家国偏多感,静听渔榔断续声。


夕阳西下,美丽的晚霞渐渐从天边漫了过来。晚霞染红了西面的天空。微微地照在了每一个角落。这时的晚霞,像是羞涩的小姑娘,只是抹上了一层橘黄色。



《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南朝 谢朓


灞涘望长安,河阳视京县。

白日丽飞甍,参差皆可见。

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

喧鸟覆春洲,杂英满芳甸。

去矣方滞淫,怀哉罢欢宴。

佳期怅何许,泪下如流霰。

有情知望乡,谁能鬒不变?


这首诗写景色调绚烂纷繁、满目彩绘,写情单纯柔和,轻清温婉。诗人将京邑的黄昏写得如此明丽美好,毫无苍凉暗淡之感,固然是为了渲染他对故乡的热爱,但也与诗中所表现的游宦怀乡之情并无深永的感伤意味有关。全诗结构完整对称,而给人印象最深的则是“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两句。




《望江南·梳洗罢》

——唐 温庭筠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

肠断白蘋洲。


这是一首写闺怨的小令。词中以江水、远帆、斜阳为背景,截取倚楼顒望这一场景,以空灵疏荡之笔塑造了一个望夫盼归、凝愁含恨的思妇形象。像一幅清丽的山水小轴,江水没有奔腾不息,落日没有峻刻寓意,只盘旋着无名的愁闷,难遣的怨恨,还有无可奈何的叹息。



《送词》

——元 白朴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昏鸦。

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天边只有夕阳和残留的晚霞,一个孤零零的小村落里只有一点冬天的薄雾、一棵老树和几只乌鸦,忽然,一只鸟儿飞掠而下。



《访李卿不遇》

——唐 钱起


画戟朱楼映晚霞,高梧寒柳度飞鸦。 
门前不见归轩至,城上愁看落日斜。


登上晚霞映照着有雕饰或绘制纹路图案的红色楼房,高耸的梧树,因天冷而乏力的柳,有阵阵乌鸦飞过。



《浣溪沙》

——宋 赵彦瑞


过雨园林绿渐浓。晚霞明处暮云重。

小桥东畔再相逢。 
睡起未添双鬓绿,汗融微退小妆红。

几多心事不言中。


雨后,往往都能够看到晚霞,云霞相连,有了云,其便与余晖共同作用生成绚丽的彩霞。



《酬乐天咏老见示》

——唐 刘禹锡


人谁不顾老,老去有谁怜。

身瘦带频减,发稀冠自偏。
废书缘惜眼,多炙为随年。
经事还谙事,阅人如阅川。
细思皆幸矣,下此便翛然。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刘禹锡和白居易晚年都患眼疾、足疾,看书、行动多有不便,从这点上说,他们是同病相怜了,面对这样的晚景,白居易产生了一种消极、悲观的情绪,并且写了《咏老赠梦得》一首给刘禹锡(字梦得):“与君俱老矣,自问老何如?眼涩夜先卧,头慵朝未梳。有时扶杖出,尽日闭门居。懒照新磨镜,休看小字书。情於故人重,迹共少年疏。唯是闲谈兴,相逢尚有馀。”



《和周廉彦》

——宋 张耒


天光不动晚云垂,芳草初长衬马蹄。

新月已生飞鸟外,落霞更在夕阳西。

花开有客时携酒,门冷无车出畏泥。

修禊洛滨期一醉,天津春浪绿浮堤。


    这首七律是和人之作,描摹芳郊暮色晚霞之美,抒写携酒踏春之乐。



    《秋晚新晴夜月如练有怀乐天》

    ——唐 刘禹锡


    雨歇晚霞明,风调夜景清。

    月高微晕散,云薄细鳞生。 
    露草百虫思,秋林千叶声。

    相望一步地,脉脉万重情。


    雨下了很久,终于停了,晚霞很漂亮,天气很明朗,起风了,晚上的景色很清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