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和宋瓷有关的宋画

 天宇楼33 2017-06-27


刘松年(约1155-1218),南宋孝宗、光宗、宁宗三朝的宫廷画家,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因居于清波门,故有刘清波之号。清波门又有一名为“暗门”,所以外号“暗门刘”。宋孝宗淳熙年间,其初入为御前画院学生。宋光宗绍熙年间,为画院待诏。宋宁宗时因进献《耕织图》,得到奖赏,赐予金带。 画学李唐,笔精墨妙。山水画风格继承董源、巨然,清丽严谨,着色妍丽典雅。常画西湖,多写茂林修竹、山明水秀之西湖胜景。题材多园林小景,人称“小景山水”。兼精人物,所画人物神情生动,衣褶清劲,精妙入微。后人把他与李唐、马远、夏圭合称为“南宋四大家”。



《撵茶图》为工笔白描,描绘了磨茶、点茶、挥翰、赏画的文人雅士茶会场景。画中左前方一仆役骑坐在长条矮几上,右手正在转动茶磨磨茶。旁边的黑色方桌上陈列筛茶的茶箩、贮茶的茶盒、白色茶盏、红色盏托、茶匙、茶筅等,一仆役正伫立桌边,右手提汤瓶,左手执茶盏,欲待点茶。他左手桌旁有一风炉,上面正在煮水,右手旁边是贮水瓮,上覆荷叶。一切显得十分安静、整洁有序。画面右侧有三人,一僧伏案执笔书写,一士人相对而坐,似在观赏。另一士人坐在案旁,双手展卷,而眼神却在欣赏僧人作书。画面充分展示了文人雅集品茶、赏画的生动场面,再现了两宋流行的点茶技艺。



刘松年存世茶画尚有《茗园赌市图》,图中茶贩斗茶,有注水点茶的,有提壶的,有举杯品茶的。右边有一挑茶担者,专卖“上等江茶”。旁有一妇拎壶携孩边走边看。描绘细致,人物生动,一色的民间衣着打扮,这是宋代街头茶市的真实写照;《斗茶图》,图中茶贩四人歇担路旁,似为路遇,相互斗茶,各各夸耀。《卢仝烹茶图》,画面上山石瘦削,松槐交错,枝叶繁茂,下覆茅屋。卢仝拥书而坐,赤脚女婢治茶具,长须男仆肩壶汲泉。



斗茶”又称“茗战”,是宋代上至宫廷,下至民间,普遍盛行的一种评较茶叶品质和点茶技艺优劣的一种习俗,为宋代一时之风尚。徽宗皇帝赵佶《大观茶论》说:“天下之士励志清白,竞为闲暇修索之玩,莫不碎玉锵金,啜英咀华,较筐箧之精,争鉴裁之别。”文人士大夫们不惜花费重金,较争斗茶。范仲淹《和章岷从事斗茶歌》,对建州当时的斗茶活动,作了精彩的描述:“北苑将期献天子,林下雄豪先斗美。鼎磨云外首山铜,瓶携江上中泠水。黄金碾畔绿尘飞,碧玉瓯中翠涛起。斗茶味兮轻醍醐,斗茶香兮薄兰芷。其间品第胡能欺,十目视而十手指。胜若登仙不可攀,输同降将无穷耻。”


南宋刘松年《斗茶图》立轴,绢本,设色,纵57厘米,横60.3厘米,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斗茶图》中,茶贩四人歇担路旁,似为路遇,相互斗茶,各各夸耀,是一幅绝好的民间斗茶趣图。图中四人,其中三人身挎雨伞。右侧二人已捧茶在手,左侧一人正在提壶注水,另一人一边给风炉扇风煮水,一边扭头回望其他三人。茶担多层,设计精巧,置有茶炉、汤壶、蒲扇、茶盏、茶罐等器物。画中人物用线多为铁线描,爽利细劲,以疏笔皴擦山石,鱼鳞皴示松干苍劲斑驳之态,淡墨渲染山地。画面工写兼备,细致与豪逸并存。宋代流行点茶,贵用长流汤瓶、茶筅和黑釉盏。但在此图中,无论是画中人物手中所执侧提汤壶,还是风炉上的提梁汤壶,壶流弯而短,与汤瓶流的直而长明显有异。茶筅似乎弃用,直接持壶注水,况茶盏白色,显然非为点茶,而是泡茶。这里的斗茶,不仅是比泡茶技巧,而是评较茶叶品质。同时也表明,后世广为流行的泡茶,在南宋已露端倪。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