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掌握三大知识点,带状疱疹用药分分钟搞定(内有医师节福利)

 yfpy1234 2017-06-27

原创  同心 临床用药

带状疱疹(Herpes Zoster)是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周围神经所致的一种皮肤病,临床上以红斑基础上簇集性水疱伴疼痛为特征,皮损沿某一神经节段呈带状分布,通常局限于身体一侧,不越过中线。


根据机体免疫状态不同,带状疱疹的临床表现变异较大,患者可无症状、有轻度瘙痒/疼痛、或出现剧烈疼痛,可无皮疹、有少量水疱、或出现坏疽、播散性损害(见图 1),可短时间痊愈,也可出现后遗神经痛。



图 1 免疫抑制患者的广泛性损害(图片来源:Hegde S等)


特殊部位的带状疱疹还可引起相应的部位特异性损害,如病变侵犯三叉神经鼻睫支时可致眼带状疱疹,表现为结膜炎、角膜炎、虹膜睫状体炎,严重病例可失明,眼带状疱疹常先出现鼻尖水疱,称为 Hutchinson 征(见图 2)。侵犯面神经和听神经时可引起面瘫、耳聋和外耳道疱疹,称为 Ramsey-Hunt 综合征。腰骶部带状疱疹还可并发排尿困难或尿潴留。



图 2 眼带状疱疹患者的鼻尖水疱(图片来源:Kalogeropoulos CD 等)


带状疱疹的治疗原则为抗病毒、止痛、预防继发性感染和降低后遗神经痛风险,具体如下:

抗病毒治疗


1. 抗病毒治疗的时机


系统性抗病毒治疗应尽早进行,即尽可能在皮肤症状出现后的 48 至 72 小时内 开始。须迅速达到并维持抗病毒药的有效浓度,才能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下述情况下,即使在皮肤症状出现 72 小时后,也可以开始系统性抗病毒治疗: 有内脏器官受累的播散性带状疱疹、持续性眼带状疱疹和耳带状疱疹、以及免疫功能缺陷患者。 


2. 常用核苷类抗病毒药,如阿昔洛韦、伐昔洛韦(在体内代谢为阿昔洛韦)、泛昔洛韦。


阿昔洛韦 0.4~0.8 g,口服,5 次/d,或 5~10 mg/kg 静滴,每 8 小时一次。


伐昔洛韦片 0.3 g,2次/d(国外建议剂量为:1 g,3次/d )


泛昔洛韦片 0.25 mg,口服,3 次/d



需注意,阿昔洛韦主要以原形经肾脏排泄,尿液溶解度很低,静脉输注过快或过量时可在肾小管内形成结晶而引起急性肾损害,建议治疗前检查肾功能,肾损害患者应调整剂量。


(1)存在下列情形的患者应尽早使用抗病毒药(起病后 72 小时内),严重者静脉用药:


年龄 ≥ 50 岁
损害位于头颈部

伴有中-重度疼痛、出血或坏死性损害、

受累范围超过 1 个神经节段、累及粘膜、

出现异常水疱/卫星灶

存在免疫抑制
皮肤高度易感如特应性皮炎
接受水杨酸或糖皮质激素长期治疗的儿童或青少年


(2)肾损害患者可改用溴夫定,对阿昔洛韦耐药者可使用膦甲酸钠。


(3)外用抗病毒药,如阿昔洛韦软膏、喷昔洛韦乳膏可加快皮损愈合,但尚无充分的疗效证据。在眼带状疱疹,尤其是病毒性角膜炎时建议外用阿昔洛韦滴眼液,每日 5 次。


止痛治疗


1. 系统用药:


(1)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如布洛芬、吲哚美辛、对乙酰氨基酚,疗效有限,主要不良反应为胃肠道症状,对乙酰氨基酚过量有肝损伤风险;


(2)抗惊厥药,如加巴喷丁、普瑞巴林和卡马西平可降低中枢神经系统高反应性,对神经性疼痛有效,但应注意药物过敏风险;


(3)阿片类制剂,如曲马多、吗啡。


(4)药物选择应遵循 WHO 推荐的镇痛药阶梯用药原则:


轻度疼痛者可使用 NSAID 或其他非阿片类药物;中度疼痛可联用非阿片类药物与弱效阿片类镇痛药;重度疼痛者可能需要非阿片类药物联合强效阿片类药物。


2. 外用药


如利多卡因贴剂、辣椒碱软膏,但尚无高质量研究证据支持外用止痛药治疗带状疱疹,专家推荐以系统用药为主。


3. 神经营养药

可使用维生素 B1 或其衍生物呋喃硫胺、维生素 B12 或甲钴胺,在肌注维生素 B12 时应注意有发生过敏反应和高尿酸血症的可能。


4. 糖皮质激素


与抗病毒药联合使用糖皮质激素可能有助于减轻急性期疼痛,累及面神经或伴有重度疼痛或颅神经麻痹时,糖皮质激素可与静脉输注阿昔洛韦联合使用。尚无充分的证据表明糖皮质激素可预防疱疹后神经痛,早期的研究表明泼尼松龙不能预防疱疹后神经痛。

局部治疗


局部可以用 3% 硼酸溶液或冷水湿敷进行干燥和消毒,每日数次,每次15~20 分钟。水疱少时可涂炉甘石洗剂。晚些时候,可以外用聚维酮碘、呋喃西林、苯扎氯铵溶液湿敷,去除结痂,预防继发感染。


相关阅读:


治疗带状疱疹后疼痛,用对这些药物就够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