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孔子评古乐曲《韶》善而美,《武》美而不善的原因

 亭泉 2017-06-28

春秋时期,孔子所在的鲁国发生了动乱,君臣之间争夺权利,闹的百姓生活不安定,孔子为了躲避战祸,带着几个弟子逃到了邻近的齐国。

齐国的一位乐人得知孔子来到了齐国,便专门找到孔子,为孔子演奏了古乐曲《韶》。孔子听得非常高兴,觉得它的音调很动听,意思也表达得很好。孔子简直入了迷,一连几天都在回味着《韶》的音律,连肉的味道都忘记了。《论语》中有记载:“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

孔子评古乐曲《韶》善而美,《武》美而不善的原因

过了不久,齐国的乐人又上门为孔子演奏了《武》的乐曲。孔子听了,觉得它的音调也很动听,只是表达的意思还不够好。

于是,有人就问孔子说:“您把我们齐国的古乐曲《韶》和《武》都欣赏过了,请您讲讲您对这两首乐曲的看法吧?”

孔子听了不假思索地说:“当然是《韶》乐好听呀,它的曲调优美极了,而且表达的意思也极好。至于《武》乐嘛,它的曲调也很好,只是它的意思表达的还不够好。”

孔子评古乐曲《韶》善而美,《武》美而不善的原因

真的是《韶》乐比《武》乐好听吗?其实不然,两首古乐曲一样优美,那么,孔子为什么这样评价呢?

原来,《韶》乐是上古时代虞舜时代的乐曲,而孔子一直向往那个时代,所以就极力地赞美那个时代的乐曲《韶》乐;而《武》乐,则是周武王时代的乐曲,由于周武王的天下是以臣子的身份讨伐天子商纣王而得来的,孔子不赞成这样以下犯上,所以,他对《武》乐的评价就不如《韶》乐那么高了。

孔子评古乐曲《韶》善而美,《武》美而不善的原因

而这个故事,也就是成语“尽善尽美”的由来,出自《论语·八佾》:“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孔子认为虞舜时代的《韶》乐,尽美又尽善,而《武》乐,虽然很美,但是不善。

其实一个乐曲,哪里还有什么“善”的说法呢?孔子认为“武王伐纣”不对,所以说,他评价周武王时代的乐曲,也就是“美而不善”了。


史家之韵——借中华文化之源远流长,品五千年文明史之韵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