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汉调桄桄 我大汉中有个剧种叫汉调桄桄。汉调桄桄属于秦腔南下形成的地方特色剧种,是明代末年关中东路秦腔传入汉中地区与当地方言和民间音乐结合而形成的梆子声腔剧种,主要流行于陕西南部的汉中盆地一带,并曾流传到陕南东部、川北、陇东、陇南、鄂北等地。汉调桄桄剧目丰富,传统剧目有七百多个,其中本戏五百六十多本,折子戏一百七十多出,其中《刘高磨刀》、《镔铁剑》、《夕阳山》、《水灌晋阳》、《红缨披》等百余种剧目为汉调桄桄所独有,《帝王珠》、《无影剑》、《呢喃阁》、《草坡面理》等剧目在其他剧种中已经失传。前几年汉调桄桄的势很微弱,都快失传了,后来政府进行了抢救措施,招了一批小朋友来接受培训,又留在剧团工作,这几年慢慢地恢复了正常,演出也越来越多。去年全国梆子声腔的汇演开幕式上,汉调桄桄老艺术家,素有“小红樱桃”之称的许新萍老师上演了一段《程夫人过府》,我有幸现场观看,许老师当真是宝刀未老,已年过花甲,却把一个俏丽、泼辣的程夫人演得活灵活现!最后祝愿我们大汉中的汉调桄桄越来越好! ——念秋 ▲南郑桄桄剧团新剧《韩信拜将》 02 淮剧 话说淮剧虽然不是鲜为人知,但这出戏看过的人应该不多,那就是淮剧的"筱派"经典剧目《女审》,上海淮剧团复排了这出戏,这可以说是一出不带包公的包公案~ 话说这个当年呀,秦香莲千里迢迢到京城寻找丈夫陈世美。谁知陈世美这个渣男中了状元,做了驸马,贪图富贵,不认自己的妻儿。反派家将韩琪追杀秦香莲母子。在三官堂前,韩琪得知香莲的遭遇,仗义将她们放走,自己自刎而死。(观众画外音:这不就是《秦香莲》么,又叫《铡美案》,我们看过!退票!) 你们急什么!往下听呀!话说这个香莲母子逃出京城,遇到一位介元山老人,带她们到介元山上习武。数年后,秦香莲武艺学成,正值西夏进犯边疆,秦香莲改名孔月华,投军杀敌,大获全胜,被封为都督,班师还朝。秦香莲回到京城,亲自审问陈世美,斩于大堂,重还公道和正义于人间。正啊是:我猜中了开头却没有猜中结尾……_(:з」∠)_ ——妞儿 ▲淮剧《女审》筱文艳主演 03 滇剧 我是云南人,我们那有滇剧。滇剧的表演艺术继承和吸收了徽、汉、秦腔等剧种。云南是多民族的省份,向有“民族艺术海洋”之称,滇剧在发展过程中,长期在农村草台演出,吸收了民间艺术,具有民族乡土特色。 ——我爱吃饵块 ▲滇剧《借亲配》邱云荪主演 04 花灯戏 我的同乡为大家介绍了云南滇剧,我再为大家推荐云南花灯。云南花灯是一种云南人民喜闻乐见的戏曲,年纪稍大一点的人都能唱两句。花灯的发展主要是新中国成立初期,各地县都有花灯团队。云南花灯戏的主要作品有《梁山伯与祝英台》、《依莱汗》、《南木挪娜》、《年青的一代》、《红霞》等等,花灯小戏的代表作有《大茶山》、《十大姐》、《过河》、《探干妹》、《游春》等!花灯的表演一定是载歌载舞,表演是虚实结合,题材主要反映一般民众的生活,喜剧见多。老的花灯艺术家我叫得上名的是袁留安先生。现在代表云南花灯最高水平的是云南省花灯剧院,近期演过的剧目有《郑喇叭外传》、《白扇记》。有一大批有作为的新生代演员,活泼奋进很有前途。2013年云南花灯剧院还被评为国家重点院团和非遗的相关团体。 为了进一步推动花灯剧的发展,除院本部外,还在文庙附近(也就是正义坊附近)原剧院宿舍院改建成立了一个花灯传习馆,将为昆明市民和外地客人展现云南花灯的风采!要告诉大家的是,差点成为中国普通话的云南方言,属北方语系,在中国的大部分地区花灯的唱词、道白都能听懂。说不定你看一出花灯戏就能唱上一两句! ——干杯安德烈 05 南县地花鼓 南县地花鼓是广泛流行于湘北地区的汉族民间舞蹈,湖南花鼓戏也是在此基础上发展而成的。清朝末年,洞庭湖泥沙淤积,逐渐形成了大大小小的沙洲,来自湖南、湖北、四川、广西、贵州、江西、广州等地的流民便开始在此扎根,本土作家曹旦升的《白吟浪》就是对这段历史的真实写照。在建国以前,这里是湘北地区的物流集散地,人流流动,也带来了这里文化的多元性。各种山歌、号子的传播为地花鼓的形成注入了新的动力。在节庆时分,人们往往三个一群,五个一队,穿红戴绿,唱着欢快的地花鼓调子,跳着由生产生活中的动作改造而来的舞蹈,欢度节日。南县地花鼓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虽然有几种类型的地花鼓已经失传,但洞庭湖滨的人们对地花鼓和花鼓戏的热爱依旧不减。最让我记忆深刻的便是儿时外公收藏的一系列光碟,有地花鼓,也有成本的花鼓戏。外公静静地躺在摇椅上,看着电视机里的人物,不知不觉就睡着了,我却听得乐呵,以至于到了大学依旧怀念儿时欢快的地花鼓调子。我利用自身英语专业的优势,申报了湖南花鼓戏剧本翻译研究项目,希望能对花鼓戏和地花鼓的保护传承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DELIBERATELY ▲南县地花鼓 来源:美丽霞光新浪博客 06 闽剧 福州闽剧。闽剧鼻祖为明代曹学佺(写出“仗义每多屠狗辈,负心多是读书人”的人),曹学佺在自家演出昆曲、改昆曲为用福州方言演唱,是为闽剧“逗腔”。后来闽剧又融合了民间的“江湖”、“平讲”、“小调”等声腔,形成闽剧四大声腔。闽剧至今有四百多年历史,是福建唯一用福州方言演唱念白的剧种。经典剧目如《炼印》、《贻顺哥烛蒂》、《梅玉配》等等。老舍曾为闽剧写诗“十年尚忆钗头凤,今日欣看烛蒂哥。宜喜宜悲含热泪,轻愁浅笑漾春波。”其中提到了闽剧《钗头凤》与《贻顺哥烛蒂》。郁达夫曾创办《闽剧月刊》,但最终因战争停刊。闽剧既能驾驭恢宏的历史剧,也能表现细腻的儿女情,这一切都是因为闽剧声腔调式多样,剧目丰富。闽剧演员演唱多用本嗓。闽剧泰斗郑奕奏曾被称为“福建的梅兰芳”。 ——噜噜鹿 ▲闽剧《贻顺哥烛蒂》 07 莆仙戏 我的家乡戏——中国最古老剧种之一的莆仙戏。到今天,莆仙戏走过了一千多年的漫漫长路,从南北朝的歌舞百戏到唐朝,到宋朝形成具备行当和剧情的戏曲表演,众所皆知,中国最早的戏曲表演便是在宋朝形成,因此,莆仙戏至今保留了宋元戏曲舞台表演的古朴的形态,被誉为“宋元南戏活化石”。 既然是宋元南戏活化石,那么它的宝贝自然令人咋舌!著名作家老舍先生曾为莆仙戏题诗: “可爱莆仙戏,风流世代传。弦歌八百曲,珠玉五千篇。魂断团圆后,神移笑语前。春光芳草碧,莺啭艳阳天。”诗里提到“弦歌八百曲,珠玉五千篇”,所指的是莆仙戏的曲牌,莆仙戏曲牌有大曲三百六,小曲七百二之称,共计一千多支曲牌。珠玉五千篇指的是千年来历经大浪淘沙留下的五千本传统剧目,现收藏于福建省艺术研究院,世界上任何一个剧种的剧本数量都无法与之比肩。“魂断团圆后,神移笑语前”指的是《团圆之后》《春草闯堂》两部莆仙戏,是由莆仙戏著名剧作家陈仁鉴先生根据莆仙戏传统剧目《邹雷霆》改编,由仙游县鲤声剧团演出,一时间轰动剧坛,京剧、越剧等全国三百多家剧团纷纷移植,这两部戏不但被誉为“无愧列于世界悲剧和喜剧之林”,被王季思教授又收录到中国十大喜剧之一和中国十大悲剧之一。巍巍莆仙戏,三言两语说不完,略作介绍,最后引用中国戏剧界泰斗郭汉城先生的一句话“莆仙戏等同于中国戏剧的价值”,热爱戏曲的朋友绝对不能不知道这个剧种。感谢中国戏曲举办这次活动。 ——陈嘉豪 ▲莆仙戏《团圆之后》 08 太康道情 俺是河南人,除了喜爱本省的三大地方戏之外(豫剧、曲剧、越调),更喜爱老家的天下第一团太康道情!唱词通俗易懂,很受当地百姓的喜爱!确实是稀有剧种,全国就这么一个。 ——杨海迪 ▲太康道情《王金豆借粮》 09 保定老调 保定老调是中国河北省的传统戏曲剧种之一,保定老调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是当地群众常在口头哼唱的曲调,所以民间曾有“做饭离不开锅灶,听戏离不开老调”之说。老调曾先后四次到北京演出,受到首都人民和领导、专家的好评。中央的领导同志曾鼓励说:“保定有宝,老调不老”。保定老调已有约二、三百年的历史,它脱胎元、明年间流行于燕赵的传统民歌俗曲河西调,以大戏的姿态出现,擅演以老生和黑红净行当为主的袍带戏。 ——小华华 ▲河北保定市老调剧团 来源:金丝狸猫京剧大舞台新浪博客 10 沔阳花鼓戏 沔阳花鼓戏,俗称花鼓子、中路花鼓戏。清道光年间起源于湖北沔阳州,已有200多年的历史;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湖北省江汉平原一带备受观众喜爱的汉族戏曲剧种。沔阳花鼓戏由沔阳民歌小调和沔阳方言结合发展而成,明末清初具雏形,清末民初已具规模,上世纪四五十年代为鼎盛时期。沔阳邻近各县先后都有大批艺人来沔阳拜师学艺,或有沔阳师傅到江汉各地传艺,解放初沔阳花鼓艺人数量空前,据《荆州花鼓戏志》载,荆州地区1949年前知名花鼓戏艺人579人,其中沔阳(含洪湖)著名艺人多达284人,占全地区艺人总数的一半。当时私人戏班林立,在江汉平原各县城乡甚至河南、湖南等外省农村巡回演出。 ——沔陽小哥 ▲沔阳花鼓戏剧院《贬官记》 11 蒲剧 我老家是山西晋南,山西是戏曲之乡,剧种有几十种,而我老家的剧种则是蒲剧,又称为南路梆子或者蒲州梆子。蒲剧约形成于明代嘉靖年间。山西省传统戏曲剧种之一,它是“山西四大梆子”中最古老的一种。它的演唱风格高怆激昂,朴实奔放。蒲剧传统剧目有本戏、折戏500多个,题材上至远古,下至明清,有文有武,风格多样。传统剧目有《薛刚反朝》、《三家店》、《窦娥冤》、《意中缘》、《燕燕》、《西厢记》、《赵氏孤儿》、《麟骨床》、《芦花》、《蝴蝶杯》、《明公断》等,新编历史剧有《白沟河》、《港口驿》,现代戏有《小二黑结婚》、《土炕上的女人》、《山村母亲》等。据说程砚秋大师当年也是蒲剧的资深戏迷,他的程派艺术就借鉴了许多蒲剧的表演风格。当年他在太原演出结束去看蒲剧的表演,甚至邀请蒲剧的演员加入他的班底一起在北京搭台演出,可惜由于抗战爆发未能成行。 ——桑吉嘉措 ▲蒲剧 12 潮剧 潮剧是宋元南戏的一个分支,由宋元时期的南戏逐渐演化,是一个已有500多年历史的古老剧种。主要吸收了弋阳、昆曲、梆子、皮黄等特长,结合本地民间艺术,如潮语、潮州音乐、潮州歌册、潮绣等,最终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形式和风格。潮剧主要流行于潮汕地区,是用潮州话演唱的。潮剧在国内主要流布在广东东部、福建闽南漳州地区的云霄县、东山县、诏安县及平和县等,广泛流行于中国香港、东南亚以及西方许多国家和地区。泰国曾经是潮剧在全球的发展中心,现还有泰语潮剧,凡有潮州人的地方就有潮剧。潮剧经常在庙会上演出,表示对“老爷”(指神明)的尊敬,《五福联》是潮剧每次下乡必演的吉祥戏。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是潮剧的鼎盛时期,1957年潮剧第一次进京演出,姚璇秋随潮剧团第一次来到首都北京,在中南海怀仁堂演出,并受到毛主席、周总理等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而且还留下合影。在京演出的潮剧折子戏《辩本》、《扫窗会》、《闹钗》被誉为“百花园中的三块宝石”。2016年广东潮剧院携新编历史潮剧《古城风雷》赴北京参加“南方戏曲汇演活动”。 ——这只猪猪好笨 ▲广东潮剧院《古城风雷》 13 婺剧 婺剧,源于浙江金华的一种传统地方戏曲,是高腔、昆腔、乱弹、徽戏、滩簧、时调六种声腔的合班,俗称“金华戏”。婺剧有”徽戏的正宗,京戏的祖宗,南戏的活化石“之誉。梅兰芳先生就曾这样赞过婺剧:“京剧的前身是徽剧,京剧要寻找自己的祖宗,看来还要到婺剧中去找。”婺剧是一朵古老的艺术奇葩,它以其优美的旋律,古老淳朴、粗犷的艺术风格受到广大观众的喜爱。婺剧不仅体现了浙中地区人民独特的艺术追求和审美情趣,而且包含了浓厚的婺文化,可以作为婺文化的典型代表。可以说,婺剧作为中国戏曲的一个地方剧种,是浙中西南部人民思想、情感、审美意识的凝练和结晶。婺剧的经典剧目有:《三请梨花》、《百寿图》、《白蛇传》、《牡丹对课》、《双阳公主》等。 ——珺 ▲婺剧《断桥》 14 海宁皮影戏 海宁皮影戏,用的还是原来四大声腔之一的海盐腔,建国以后越来越多开发儿童剧,其实我觉得还是老戏好看,像西游记什么的。 ——ZYL很可爱 ▲海宁皮影戏 15 南京白局 南京好像没有戏,只有曲艺,南京白局。在茶馆听过一次,还挺好听的,最感动的是,终于有一个地方曲艺,能让我不看字幕就能听懂,哈哈。 ——周恬 ▲南京白局 16 扬剧 扬州的扬剧,其实近两年应该挺火的了。扬剧旋律优美,曲调多,善于抒情。经典剧目有《百岁挂帅》,后被多个剧种移植。 ——江淮孤舟 更多家乡戏 我家乡是大美湖南,有十九个戏曲剧种:湘剧、衡阳湘剧、长沙花鼓戏、邵阳花鼓戏、岳阳花鼓戏、常德花鼓戏、衡阳花鼓戏、零陵花鼓戏、祁剧、常德汉剧、苗剧、麻阳花灯戏、辰河高腔、荆河戏、湘昆、巴陵戏、侗戏、傩堂戏、阳戏!希望大家多多关注我们大弗兰的剧种,为我们点赞!——WASG 说一个不家乡胜似家乡的,张家界阳戏。约形成于二百年前,发展形成期间受到了花灯的影响,很多艺人兼演。但是好像张家界也只有一小部分民间剧团,只看过一小段的阳戏,很有地方特色。——迟小秋今天撩妹了吗 杭剧,鹦哥戏。——曹凯 山东梆子,莱芜梆子。——嘤鸣 海丰白字戏。——木樨、纪情海涛 龙江剧,黑龙江的剧种。——刘鸿冰 包头漫瀚剧,唱腔也十分好听!——越慧贞 广东汉剧,坐标广东梅州。——眼里有海,心里有墙 感谢大家热忱地向全国朋友分享和推荐自己的家乡戏! “ 上面哪位同学安利的家乡戏很稀有or很合你心意?赶紧给他投一票吧,投票截止时间是7月2号(周日)晚上12点,你的一票将决定哪三位同学会获得奖品哟~ 也欢迎您在本文下面留言,说说那些外地人鲜少知道的稀有家乡戏! 点 “ 中华戏曲征稿 征集各类戏曲相关的“人物”、“剧评”、“现场探班”或其他特别策划的原创稿件。要求:①内容准确,不存在知识性或真实性问题。②文章和所涉及的图片没有版权问题。③投稿时写明作者、图片来源等信息。 投稿邮箱:aixi_ren@163.com 投稿/报道合作/商务与赞助等,联系 主编小蝶微信:339410986 运营晓曦微信:xiaoxi772155131 中华戏曲|这里有戏 喜欢你就赞赞我,撩撩我! 小型办公室设计办公室设计图片小办公室装修专业办公室装修办公室装修公司 |
|